李廙向李瑄拱手回答道。
“你說得有道理。”
李瑄點了點頭,李廙在門外見李瑄,是為人臣的禮節。
“鹹陽城先不入,帶我去看鹹陽工園。”
李瑄去過鹹陽多次,不打算入鹹陽城,他來此的主要目的為鹹陽工園。
這是李瑄為秦王府時候,下令建立的工廠林區。
不再是涼州城外、龜茲城外一樣的小作坊,而是有一定規模的工廠。
會從西域調遣一些匠人、工人。
在鹹陽地區,分三個園區,分彆在鹹陽城的東、西、南。
西麵為煉鋼廠、紡織廠、製衣廠、皮革廠、顏料廠、琉璃廠、雕版廠、瓷器廠、玉器廠、蜂窩煤廠等等工業廠。
東麵為強弩廠、弓箭廠、盔甲廠、兵器廠、鐵器廠、戰車廠、鑄幣廠等秘密禁地。
南麵為蒸餾酒廠、葡萄酒廠、各種美酒廠、牛肉乾廠、糖廠、油廠、香料廠、蜜餞廠、堅果廠等食品廠。
全部都是國家出資建立。
將來還有更多工廠。
李瑄已經組織工匠,改革煉鋼。許多不知具體,但大唐已經從波斯掌握烏茲鋼技術,李瑄可以按照知識,安排數十組人,一次次去實驗更好的鋼鐵。
他專門組織工匠,在河東、關中,探測鐵礦、銅礦、煤礦,以及一些其他有色金屬。
同時,李瑄正式開始準備火藥。
尋找硝、硫磺。
李瑄清楚的記得硝的比例占據大半,硫磺最少,其次木炭。
通過比例,一次次試驗,去測試火藥威力。
太深奧的,李瑄不會。
基礎的物理、化學、數學知識,李瑄穿越而來的時候,就用小本本記錄下來。以防止被歲月摩擦掉。
他身為穿越者,不把這些搞出來,顯得跟智障一樣。
就算他這一代不能成功,但他希望能後人繼承下去。
這些工廠,一共動用數萬人建築。
隻要建成,不僅能使許多百姓有更好的生計,還能為國家謀利。
如絲綢、瓷器、肥皂等,銷往西域、河中、天竺、波斯等地區,是不愁賣不掉的。
一些稀奇的物品,可以賣到兩京地區,一樣有價無市。
“鹹陽拱衛長安,等三園區建立完成,都是好買賣,鹹陽也因此可惜富庶。”
李瑄先後視察三園區後,向鹹陽令李廙說道。
看起來進度可以。
選擇在這裡,是因為這裡有煤礦、鐵礦,交通重要。
依靠關中所有的物品,可以全部運送到這些廠加工。
另外就是,一旦完成製造,非常容易到長安城銷賣。
又可以被胡商買有,通過絲綢之路,出玉門關。
“國家以億錢計,建立大坊。以長遠來看,必然會福澤百姓。至尊英明決斷。”
李廙向李瑄回答道。
這些工廠不是一時衝動建立的,西域龜茲的琉璃、肥皂,是長安中的貴物。
在長安旁邊建立這種廠,明眼人都知道能賺錢。
在絲綢之路上,絲綢、瓷器如黃金一樣有價值,穩賺不賠。
其他種種,朝廷都有銷路,才敢建築。
“鹹陽的豪貴們對攤丁入畝如何看?”
李瑄不再提鹹陽的工園,而是問關於攤丁入畝的事情。
“鹹陽距離長安太近,皇帝曾在此狩獵,也是王公貴族經常遊玩之地。至尊所言豪貴皆指這些……”
李廙暗指鹹陽大部分耕地屬於王公貴族,普通百姓沒有足夠多地可攤。
在攤丁入畝政策下,百姓有足夠的耕地,才能官民皆利。
攤丁入畝傳入鹹陽的第一時間,他就知道在鹹陽不好實施。
好在鹹陽的壯漢都在建立工廠,每月朝廷給的收入不比種地差。
將來工廠招工,也會有一部分百姓進入工廠,減少少地的壓力。
“我為秦王之時,下令沒收宦官、楊氏所有果園、田地、莊園,鹹陽占據多少?”
李瑄又向李廙問道。
關中有五郡,京兆府、鳳翔郡、華陰郡、興平郡、馮翊郡。
其中,京兆府戶籍人口二百餘萬。
除城內長安、萬年兩縣,鹹陽縣的人口最多。
李瑄認為鹹陽不僅僅隻是發展工商,耕地歸於農,也是必要條件。
“回稟至尊,宦官、楊氏更喜歡長安以東的驪山周圍,和長安北麵的渭水,以及長安以南的終南山。在西麵的鹹陽原劃歸官府的土地仍不夠均。”
開元天寶的宦官,在李隆基的縱容下,家資動輒千萬。
在他們眼裡,渭水、驪山、終南山才算好地方。
越是往西,土地就越貧瘠,所以在鹹陽原上占領的土地較少。
王公貴族們隻能吃差一等的,將鹹陽原上的許多田地攬去。
“我明白了!”
等這次巡視地方回去,他就敲打一些宗室諸王公主,沒收他們的籍外之田,和製度內多餘的田地,為百姓的生計。
宗室被供著還不滿足,學著豪強大族去土地兼並。
“李縣令認為我頒布的考成法如何?”
李瑄想看看身為縣令的真實看法。
“鹹陽的一眾屬吏,都覺得有壓力。但臣不考慮這些,隻一心為百姓的衣食,這比考成更重要。”
李廙回答道。
“能這麼想很不錯,天下的官吏要都像李縣令這樣,何愁不太平?”
李瑄讚歎李廙的話。
立法考成,一目了然。那些混吃等死之輩,一定混不下去。
庸才看到詔書的那一刻,也會嚎啕大哭。
優勝劣汰,本就是官場規則。
而當下的大唐,恰恰是一些庸才和混子在地方輾轉一輩子,他們走到哪裡,就禍害到哪裡。
當天,李瑄與李廙入鹹陽城,居住在此。
百姓在城中夾道相迎,歡呼不止。
至尊駕到,對小小的鹹陽城來說蓬蓽生輝。
接下來十幾天時間,李瑄先後在鳳翔、馮翊、興平郡巡視。
關中的太守、縣令,都是朝廷新任。最起碼麵上還行。
李瑄不是監察而來,隻是看看關中百姓生活得如何。
關中平原,秦漢時為天府之國,但到了大唐,三百萬人都養不起。
李瑄也在田地中,觀看剛種下的粟和麥。
詢問老農後,知道關中平原的土地,畝產量比中原低。
這更讓李瑄確定關中水土流失嚴重,需要休養生息。
而黃土高原的植樹造林,勢在必行。
但大唐暫時沒有人力物力,去植樹造林。
隻能通過囚犯,將徒刑的囚犯,發配到黃土高原上,服役滿後,再放他們離開。
李瑄此次巡視,也意在震懾關中的豪強大族。
在這一片土地上,不論他們姓什麼,都必須遵守國法。
從六月開始的除賤為良,他們也得老老實實去遵從,否則就是身敗名裂的時刻。
李瑄所過之處,民眾無不竭誠歡迎。
幾乎每個縣停頓,李瑄都會接見鄉裡百姓。
對普通百姓來說,能見李瑄一麵,祖墳都會冒青煙。
李瑄與民同樂,與民同憂,還不忘叮囑他們一些事宜。
比如生養嬰兒時該如何,煤炭有劇毒,睡覺時千萬不能點燃。
他語重心長地告誡百姓女子十八歲之前生子的壞處。
後世有太多的例子證明未成年生子不僅嬰兒更危險,對女子身體也會損害。
連後世都如此,更彆說這個時代。
看看唐代的名人,許多原配夫人都無法長命。
在不愁吃穿的情況下,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兒受到傷害。
李瑄知道他這條策令一直被詬病。
但正因為知道危害大,才頂著壓力,希望百姓能知曉輕重。
當然了,李瑄明白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百姓知書達理,吃穿不愁。
皇帝親自開口,如同天言,百姓們自然是信服的,一傳十,十傳百。
五月五日,李瑄返回至京兆府奉天縣的時候,一道來自柏海的軍文傳遞到李瑄手中。
是柏海都督南霽雲的軍文。
他上奏有幾個吐蕃部落向大唐投誠,永久依附。
並帶來消息,吐蕃的舊貴族勢力與瑪祥·仲巴傑的戰鬥已到白熱化。
瑪祥·仲巴傑想儘快鏟除舊貴族勢力,整合吐蕃為數不多的力量,對抗大唐。
即便已向大唐道歉上貢,但他依舊不放心。
舊貴族勢力打著解救老讚普、小讚普的口號,拉攏不滿瑪祥·仲巴傑的部落,一度人數占據優勢。
前後十年,吐蕃由於貪心,葬送大好局勢。
自鬆讚乾布整合雪域高原諸部落,建立吐蕃以來,強大的吐蕃王朝終於走向崩塌。
李瑄認為滅亡吐蕃的機會已至。
他令柏海都督府、青海都督府準備牛羊、糧食,在俘虜和投降大唐的吐蕃大論末·結桑東則布的指引下,進入雪域高原,直取邏些。
八月一日之前,直接出擊。
至於劍南,按兵不動。
一是因為來瑱率領的兵馬不適應雪域高原的氣候。
二是因為蜀軍多布置在南詔一線,不宜調動。
滅吐蕃,兩個都督府,加上蘇毗、通頰、吐穀渾等附屬胡部足以。
大唐的柏海牧場和河源牧場,有足夠多的牛羊。
大軍入雪域高原行軍,以燉牛羊肉為主。
大量的騾馬、單峰駝,用以馱運馬的糧食、草料。
胡漢一共舉兵八萬,超過十二萬匹戰馬和駑馬、單峰駝。
李瑄七百裡加急軍令送至青海後,段秀實收到消息,開始行動。
李瑄任命南霽雲為滅吐蕃元帥,段秀實為副元帥兼行軍司馬。
號令諸胡。
這個時候,西南諸胡巴不得吐蕃滅亡,必然會全力輔佐。
五月七日,李瑄回長安後,將此事告知兵部。
讓兵部做好善後準備,同時提前派遣官吏到雪域高原。
西南南霽雲和段秀實滅吐蕃。
東北郭子儀、李光弼、王思禮滅渤海、室韋,是李瑄大改革前最後的戰鬥。
李瑄時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