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也不會在長安苟且偷生十年。
這一刻,尺帶珠丹身體一軟,癱坐在座位上。
他真是一個懦夫啊!
“來人,護送尺帶珠丹和赤鬆德讚回長安,向至尊請罪!”
南霽雲向親衛吩咐道。
“遵命!”
親衛領命後,來到尺帶珠丹麵前,將他“攙扶”起,帶離紅山宮堡。
自始至終,尺帶珠丹沒有再說一句話。
他將會再次看到令他“欲罷不能”的長安。
赤鬆德讚也嚇得失去精氣神,他將隨他的老父親,去長安見證大唐為何強大……
“雪域高原想徹底穩定,還要有瑪祥大論的支持……”
南霽雲又向瑪祥·仲巴傑說道。
“我一定會全力以赴配合兩位都督。”
瑪祥·仲巴傑連忙點頭,他知道該如何去做。
雪域高原上舊貴族勢力的主力軍隊雖除,但還有一些舊貴族的殘餘,他們麾下有不少農奴。
唐軍要征伐至他們的領地,將後患徹底掃滅。
另外在喜馬拉雅山麓,吐蕃以西,以東部分地區,還有中立的部落。
在唐軍主宰邏些城後,他們不可再中立。
從乾元二載春開始,唐軍依靠邏些城為補給,四向出擊。
大軍將一個個不服從部落擊潰,解放農奴。
不少部落望風而降,到邏些城向大唐投降。
曾經在雪域高原雄霸一方的象雄國,在瑪祥·仲巴傑的勸說下,向大唐臣服。
象雄王親自到邏些城拜見南霽雲和段秀實。
等雪域高原大局已定後,南霽雲上書李瑄。
李瑄與宰相們商議,在吐蕃境內設立雪域都護府。統領雪域高原上的部落、國家。
使其在形勢上,暫歸大唐的統領。
等時機成熟以後,再設立郡縣。
令朝廷大臣、秘書監親信常袞,為雪域都護府第一任大都護,又選擇上百名大小官吏,刀筆吏,即刻上任。
原本的邏些城,改為山河城。
設立山河軍一萬,歸屬於南霽雲的柏海都督府。
原本的柏海都督府中,再調遣兩萬兵馬,進入雪域高原。
比如原本的綏戎軍、定戎軍,已經沒必要再防守到交通要道上,可以調到雪域高原,維穩內部。
原本的神策軍則分離出柏海都督府,調往長安,成為禁軍。擴充禁軍的規模,形成天策、神策製度。
段秀實所屬的青海都督府,則調出一萬兵馬,補充柏海都督府。
吐蕃的滅亡,使青海都督府不必再養三萬兵馬。
今後大唐的重心,將回歸到河西走廊上。
在河西走廊北方,還有正冉冉升起的回紇。
完成兵製更改後,柏海軍擁有四萬人。
其中一萬都駐紮在山河城附近。
一萬駐紮在柴達木盆地各個方向。
一萬駐紮在吐蕃的東南,與南詔的邊境,以及喜馬拉雅山麓一代。
最後一萬駐分彆紮在柏海、蘇毗。
很明顯,柏海都督府的核心,將遷移至山河城。
今後曆代都督,將在山河城中,與雪域大都護一起,處理軍政事務。
而青海都督府隻剩下兩萬兵馬,分彆駐紮在通頰、青海、九曲、白蘭羌四地。依舊以伏俟城為都督府治所,主要起到維穩地方胡人的作用。
唐軍在吐蕃解放農奴後,獲得許多優質牧場、良田。
還有金銀礦、鐵礦。
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財富。
為籠絡民心,段秀實建議將十年前大非川之戰俘獲的俘虜,釋放一部分回雪域高原。
還可以增加雪域高原的壯力。
另請求將隴右、九曲的漢人百姓遷至雪域高原。
並許諾這些百姓更優渥的待遇。
如果有百姓同意,他們會獲得一片不小的牧場,最起碼百畝良田。
當前,雪域高原的氣候條件為曆史之最。
吐蕃的崛起,與雪域高原氣候變暖息息相關。
而這一切都將歸屬於大唐。
依照李瑄的計劃,將雪域高原各個部落改為山河部,並學習漢字,儒家文化。
原本雪域高原的文學、典籍,都拿到長安去翻譯。
以雪域大都護府為主,在雪域高原分九個州。
派遣漢人為州的行政長官,為徹底漢化雪域高原打下基礎。
……
吐蕃和渤海、室韋、黑水靺鞨等,幾乎在同一時間被大唐覆滅。
是以天下皆震。
不敢想象,大唐的疆域有多遼闊。
乾元二載秋,回紇大可汗磨延啜得到消息後,惶恐不安。
吐蕃沒了,大唐在西部所有的長矛都將指向回紇。
磨延啜一直覺得李瑄有吞並草原的雄心壯誌。
可現在的回紇,根本沒有能力抗衡大唐。
焦慮,使默延啜大病一場,險些沒有挺過來。
很難想象,他和李瑄同處一個時代。
磨延啜活在李瑄的陰影之下,現李瑄正值壯年,他卻奄奄一息。
病情稍微好轉,磨延啜再次派遣葉護太子攜重禮出使大唐,表明山河易變,唯有回紇忠心不變,願意世世代代為大唐鎮守北部。
另外一個恐懼的無疑是南詔王閣羅鳳了。
吐蕃滅亡,大唐可以從三個方向,同時出擊南詔。
更何況是天可汗的軍隊,閣羅鳳根本沒有抵抗的勇氣。
自與大唐的兩次戰爭後,南詔迅速崛起,閣羅鳳先後征服尋傳蠻和驃國。
但麵對大唐這個龐然大物,南詔如同螞蟻一樣渺小。
閣羅鳳沒有信心再去勝一次大唐。
他生怕一覺醒來,大唐的兵馬已經攻入太和城中。
思慮在三後,閣羅鳳讓兒子鳳伽異帶著使團去長安朝拜天可汗,並將南詔最重要的寶物送上。
閣羅鳳又寫下親筆書信,言天寶年間與大唐的戰鬥,為迫不得已。
他已經將戰死唐軍的屍骨收斂,祭祀埋葬,並在都城太和城立德化碑,表明自己有冤無處傾訴的苦衷。
南詔誓為漢臣,永不反叛。如果天可汗能夠寬恕,南詔王閣羅鳳願意到長安負荊請罪。
相比之下,新羅稍有淡定,新羅王金憲英派遣使者再到長安,重申新羅的立場,再言新羅是大唐番邦附屬,一心事唐。
還有天竺諸國,驚詫吐蕃這個龐然大物倒塌,大唐的疆域,正式與天竺接壤。
天竺諸國害怕唐軍越過喜馬拉雅山口南下,紛紛向雪域大都護府申請,帶著國家的特產和貴重寶物,到長安朝拜天可汗。
天竺諸國一直與大唐建立有建議。
唐玄奘西行的故事,在天竺諸國有流傳。
大唐的絲綢之路,也曾通過唐吐蕃古道,到達天竺。
而大唐征服吐蕃後,能更好的連通絲綢之路,讓大唐的經貿直達南亞大陸。
在常袞赴任雪域大都護前,李瑄向常袞交代過雪域的發展計劃。
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完善山河城至喜馬拉雅山口的道路,與天竺諸國建立緊密的聯係。
吐蕃滅亡的風氣,對西域也有巨大影響。
曾經的吐蕃,一度對西域產生巨大威脅,也曾實際占領過西域。
現吐蕃覆滅,他們的心有一種不可言的感覺。
他們更忠心大唐,更敬畏天可汗,不敢來犯。
從河中到西域三十六國,各國國王,國部酋長,親自啟程到達長安,以祝賀大唐滅亡宿敵的名義到達長安。
波斯國王派遣國家的王儲長途跋涉到長安拜見天可汗。
葛邏祿汗國、突騎施諸部等可汗、酋長親自來長安拜見天可汗,沙陀族、堅昆等部,派遣繼承人表達友誼,並見證天可汗的光輝。
白蘭羌王、蘇毗王、象雄王親前往長安。
至於通頰、吐穀渾、黨項等部,早已沒有貴族,他們在大唐官府的統治之下。
百姓也樂於如此。
即便繳納賦稅,也可豐衣足食。
就算出現天災,也還會有義倉,幫助他們度過艱難困苦的時期。
在中南半島上,一眾小國家也攝於南詔的崛起,震驚於大唐的擴張,生怕被殃及池魚,紛紛派遣王室,攜帶金銀珠寶至長安。
在絲綢之路上,西域諸國的國主、酋長,總能相遇。
前往長安的驛站,關於各國朝拜的信件,如雪花一樣飄往長安。
天下之間,儼然一副萬國衣冠拜冕旒之勢。
……
長安,華夏曆三四五五年,乾元二載,八月上旬。
在除賤為良即將勝利,吐蕃和東北覆滅的時局下,羅馬帝國大使阿波加斯再次求見李瑄。
阿波加斯來到大唐已經一年多,他們的隊伍經過休養,得到恢複。
這一年多來,阿波加斯在長安和長安附近,了解大唐的文化。
他還努力去學習漢人語言,試圖去讀懂大唐的書籍。
在他眼裡的大唐太先進了,從製度上,到萬事萬物上,都不是羅馬帝國可以比擬的。
羅馬人的驕傲,被嚴重打擊。
這樣的國家,大食帝國一定無法戰勝。
特彆是最近,他從報紙上先後看到唐軍滅亡吐蕃,以及征服東北的消息。
在羅馬,聽說過吐蕃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這讓阿波加斯心中一緊。
他明白大唐對這個世界無比了解。
大唐的皇帝不能接受他之前提出的戰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