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偉大的皇帝陛下……”
阿波加斯攜帶著翻譯入甘露殿後,向李瑄行一禮。
一年多的時間,他再參見李瑄時,心態已經變得不同。
他深刻地領略到李瑄的傳奇和偉大。
文武雙全,不足以形容李瑄。
他甚至打碎自己的信仰,他心中神聖的亞曆山大大帝和凱撒大帝,都難以比肩這位東方大帝。
“免禮!使者這一年來可好?”
李瑄讓阿波加斯免禮,並向他詢問道。
“如此燦爛的國度,悠久的文明,令我心生向往。隻恨知識淺薄,不能儘賞,也遺憾此非家鄉,還要跋涉回萬裡之外,向我們的君王複命。”
阿波加斯再次向夏寒一禮。
他們休整得差不多了,計劃在幾個月內,離開長安。
他希望在這段時間,敲定與大唐夾擊大食帝國的計劃。
明知道大唐強大,皇帝年輕,雄心勃勃。
但他不得不去選擇。
衰落的羅馬,夾在保加利亞汗國和大食帝國中間,此時還要向保加利亞野蠻人上貢,這是羅馬的恥辱。
不論如何,都應該將大食帝國擊破,使國家的南部沒有威脅,可全力以赴對付保加利亞蠻子。
阿波加斯始終堅信,君士坦丁五世為有為的皇帝,一定能重現羅馬的榮光。
“華夏文明與羅馬文明共同屹立於世界之巔,代表著東西方,我們已經戰勝一切想觸碰我們的文明,大唐包容一切,大門永遠為你們而開。”
“朕一直敬佩你們這些外交使者,能不畏艱苦,幾年如一日一樣做一件事情。曾經,我們國家的張騫出使西域,被困十三年;班超在西域經營三十一年。才使我們在西域建立威名,站穩腳跟。你們不遠萬裡前來,朕希望你們滿載而歸……”
李瑄微微一笑,向阿波加斯說道。
他明知道阿波加斯要說什麼,卻不主動提起。
他的降臨,無形中使羅馬帝國麵臨更大的困境。
但卻怪不到李瑄頭上。
是君士坦丁五世不爭氣,趁機南下占領敘利亞地區,卻狼狽而歸。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也不是善茬。
羅馬帝國想在保加利亞汗國的壓力下打敗大食帝國,幾乎不可能。
“我還是懇求皇帝陛下能與羅馬聯盟,夾擊大食。邪惡的大食隻會汙染本不屬於他們的疆土,沒有什麼比他們更殘忍墮落。光明需要重新照亮那裡,在天下間,華夏是最大的太陽,我們羅馬也願意輔助華夏,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
阿波加斯隻能再度提出與大唐聯盟的事宜。
他將華夏抬得很高,希望這位年輕的皇帝能夠同意。
他不得不承認,相比於羅馬,大唐更文明,如燈塔一樣閃耀。
以前的大唐,有許多腐朽和弊病,但都在偉大皇帝手中進行改革。
大唐皇帝用自己說一不二的權威,推動著國家以阿波加斯看不懂的姿態進步。
他知道長安的平民百姓,無不對李瑄交口稱讚。
所有人都認為李瑄是為千古“明君”。
“這也是我所希望的。”
李瑄隻是點了點頭,就沒有下文。
滅吐蕃、滅渤海、室韋、黑水靺鞨後,使李瑄在執政時更為輕鬆。
除了回紇,沒有什麼可以阻礙他對國家的發展。
而回紇一定不敢主動去寇掠大唐邊境。
阿波加斯回去,最少也得等到三年以後,還要一番準備。
然後再建立共同進軍的約定。
與大食帝國開戰要等五年,甚至更長期間。
足夠李瑄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
“皇帝陛下英明,如我之前所說,兩國滅亡大食以後,敘利亞地區、伊拉克地區、埃及地區歸羅馬,其餘歸大唐。”
阿波加斯麵露喜色,按照原來的說法,又試著說道。
大食帝國失去呼羅珊地區後,敘利亞地區、伊拉克地區、埃及地區,是大食最富饒,人口最多的地區。
隻要得到這些,羅馬就可以建立新的環地中海帝國,重現羅馬的榮光。
“我們國家並非沒人去過這三個地方。和他們一比,大食的其他地區如同荒漠。我大唐雖雄勝,但兒郎的死傷和付出,不該隻得到這些。我也無法向百姓們交待。”
李瑄微微搖頭。
沒有任何價值,他是不可能去做的。
走一步,要看兩步。
朋友隨時可能變為敵人。大唐不能讓羅馬重獲新生。
現主動權在大唐手中,李瑄可以慢慢與阿波加斯耗。
“大唐還可以得到阿塞拜疆地區,那裡緊鄰裡海,土地肥沃,樹木蔥鬱,也很富饒。”
阿波加斯急忙向李瑄說道。
“阿塞拜疆地區,遠遠比不上敘利亞地區和伊拉克地區。”
李瑄不認同。
在他的視角中,高加索地區是一塊好地方。
但他還想得到更多。
而且以當下局勢看,如果大唐出兵,隻能得到這些,絕對是虧本的。
是大唐為羅馬帝國解圍,而非羅馬帝國為大唐解圍。
“敢問皇帝陛下欲得到哪裡?”
無奈之下,阿波加斯向李瑄詢問。
來之前,他已經有心理準備。
一年多時間,大唐隻是禮部接待他,亦或者大朝會的時候請他觀禮,沒有一點關於聯合進攻大食的意思。
他明白大唐不滿足他提出的要求。
而且大唐對攻擊大食的欲望並不強烈,似乎大食不主動挑釁,大唐也不會大動乾戈。
“之前使者所言,再加上埃及地區。”
李瑄緩緩回應阿波加斯。
“埃及地區自古是我羅馬帝國的要衝之地,那裡有心向羅馬的百姓,我們的君王一定不會同意。”
阿波加斯不敢同意。
君士坦丁五世的目的是重現羅馬帝國。
在這前提下,就是以埃及為據點,拿下迦太基在內的非洲北方地區。
一旦失去埃及,大唐唾手可得北非地區。
同時可以對敘利亞、伊拉克形成完全的包夾之勢。
形勢完全會變得不一樣。
以大唐的強大,若出爾反爾回頭攻擊羅馬,那羅馬將麵臨更大的困境。
即便不與大唐聯合,阿波加斯也不可能同意。
“使者要好好考慮一番。”
李瑄著重提醒。
羅馬使團幾年時間出使大唐,耗時耗力,不能無功而返。
“我肩負使命而來,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放棄。但皇帝陛下提出的條件,太強人所難。從我攜帶的寶物、農作物,皇帝陛下應該能看出羅馬真心想與大唐建立友誼,希望皇帝陛下能再換一個條件。”
阿波加斯無比真誠地向李瑄請求道。
“既然如此,我就退而求其次,等戰爭勝利,將伊拉克地區劃歸大唐。這是我心中的底線了,否則我也無能為力。”
李瑄佯裝遺憾地說道。
他不可能現在就去得到埃及。
羅馬帝國失去埃及,就會斷了“地中海霸主之夢”。
大唐得到埃及,一旦戰爭打響,就會淪為孤地,幾乎不可能守住。
他真正的目的是伊拉克地區,直接與大唐征服的土地接壤。
伊拉克地區完全包括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這兩河流域的中遊、下遊。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最終都會流入大唐控製的波斯灣。
現如今,伊拉克地區也是大食帝國最富饒的地區。
即便是倭馬亞王朝時期,伊拉克地區的稅收也壓製呼羅珊地區,為大食第一。
大唐想要敘利亞地區,根本是不可能的。
若大唐擁有敘利亞地區,會將羅馬帝國堵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上遊。
等於說一場大戰下來,羅馬帝國什麼都沒得到,甚至還要麵臨一個比大食帝國強大數倍的大唐帝國。
所以李瑄打算先掌握人口、經濟要地。
那赫赫有名的巴格達,就建立在底格裡斯河中遊,一度成為一個時期的世界中心。
等時機成熟,再衝向近在咫尺的地中海。
“羅馬肯定不可能將敘利亞地區劃給大唐,又不願意舍棄埃及地區。所以我們隻能要伊拉克地區。”
見阿波加斯沉默不語,李瑄沉聲說道,表示他沒有選擇。
“皇帝陛下,能否以幼發拉底河中下遊為界限?”
阿波加斯又想點子,想為羅馬帝國爭取一個更有利的條件。
以幼發拉底河為界限,他們就會得到伊拉克地區的一半,更能據大河而守。
“不行,除非以整條幼發拉底河為界線。”
李瑄否定這則條件。
他對地圖了如指掌。
幼發拉底河發源在羅馬帝國境內,即便不算羅馬,也會將一部分敘利亞地區切開,讓大唐兵鋒直抵羅馬帝國的脆弱部位。
若以整條幼發拉底河為界限,羅馬的戰略位置會更被動。
李瑄的話又將阿波加斯乾沉默了。
大唐皇帝對西亞的山川地勢無比了解,讓他占不到一絲便宜。
最終,阿波加斯隻能點頭道:“就按皇帝陛下所言,大唐再擁有伊拉克地區。”
總的來說,羅馬帝國會是賺的。
他覺得可能會引狼入室,但基於對羅馬帝國的自信,他想著羅馬一定能解決外憂內患,遏製大唐想一窺地中海的野心。
而且羅馬帝國現在隻能儘快做出抉擇。
“使者可以決定這件事情嗎?”
李瑄向阿波加斯確認道。
“我可以勸說我們的君王同意戰後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