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佛祖、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唐天將軍 > 第四百四十一章 佛祖、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

第四百四十一章 佛祖、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2 / 2)

李隆基多次加老子尊號,在全國各地加建玄元皇帝廟,確立道舉製度選拔專業人才。

大唐對道觀賜名極為重視,多含興國安邦、延福國祚之意。朝廷將道教齋醮列入國家祭祀活動,成為國家禮儀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朝廷還每年賜給道觀極多財物,保障道觀正常運營。

在大唐發展的過程中,佛家也多次起勢。

求香拜佛,更容易寄托念想。直到現在,民間的佛還壓製道一頭。

比如武則天信佛,龍門石窟內的盧舍那大佛就是仿照武則天的五官輪廓雕琢。

而且李隆基的信仰也不是從一而終,儒釋道的信奉不斷地變化。

當朝首席宰相李峴,是人儘皆知的信佛者。

秘書監王維是禪宗之人。

大唐的官吏中對佛禪的信奉不在少數。

至於信奉道家的,也就更多了。他們不免對道觀產生信念。

所以,韋倫說的,是許多人不願提出的話。

道祖、佛祖的奴隸,這句話特彆刺耳。

“宰相,佛與道是清修之地,是無為之所。國家每年給寺廟道觀衣賜,有此事發生嗎?”

李瑄沉吟一番後,明知故問地向宰相們詢問道。

現在全國大小寺廟五千餘座。

大小道觀有一千七百餘座。

當然,這些寺廟有的可能隻有一兩個僧侶、尼姑、和尚,有的甚至隻接受香火,空無一人。

但那些大型寺廟、道觀,絕對是有大量耕地存在的。

這些耕地一群和尚、道士耕不過來,會召流民耕種。

這是隱匿戶口的一種方式。

李瑄從沒有忽略過這一現實,他想聽宰相、大臣們向他提出。

但他很失望,除賤為良一年半以來,從沒有官吏向他提起。

沒想到敲定除賤為良結束的時候,監察禦史韋倫站出來。

不論韋倫出於什麼目的,他覺得韋倫是很有前途的。

李瑄致力於國家發展,民族強大,百姓安康。

是以,他對佛祖、道祖,敬而不畏。

道士、僧侶、尼姑,就是清修的地方,散播“真善美”的信仰,要麼超脫於凡塵俗事。

像豪強一般土地兼並,豢養佃戶,這是什麼道理?

“回陛下,一些道觀寺廟確實有大量耕地,具體還要徹查。”

李峴也隻能如實向李瑄回答道。

他因為虔誠信佛,不願意深究佛門之事。

但他明白,陛下是複雜的人。

凡人之軀,比肩神靈。

即便做出北魏武帝、北周武帝滅佛之事,他也毫不意外。

“若如韋禦史所言,一些道觀、寺廟,背叛了道祖、佛祖。一心修善,當忘卻紅塵;一心修道,當自在逍遙。心智不堅,留戀於凡塵俗世者,就應該還俗。”

李瑄用低沉富有磁性的言語,說出自己的態度。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當僧侶、道士出現欲望的時候,會令人覺得虛偽,且貪婪無度。

最著名的就是大唐的一些女道士。

哪有錦衣玉食的女道士呢?

“陛下聖明,隻有將寺廟、道觀的佃農納入戶籍,才算真正的除賤為良,國家也可以新得一部分稅收。”

韋倫激動地向李瑄拱手道。

他聽出李瑄弦外之音,明白聖人是讚同整肅天下的道觀、寺廟。

“此事交由韋禦史去做,製定策令,使地方郡守、縣令,對寺廟、道觀的耕地進行嚴查,將佃農重新納入戶籍。願意還俗的尼姑、僧侶、道士,將賜予土地。寺廟道觀之中,膽敢亂用私刑,不遵從者,立刻逮捕、重懲!”

“允許寺廟、道觀留下足夠僧侶、道士耕種的土地。執法之事,務必要結合實際,切莫徇私枉法。”

見文武百官沒有說話,李瑄將這件事委托給韋倫去做。

他已經說得很明白,那些貪得無厭的僧侶、道士,才是背叛佛祖、道祖。

他沒有棄道、滅佛之心,隻是在整肅風氣。

在有些方麵,李瑄是肯定寺廟、道觀的。

比如在慈幼堂未成立前,一些寺廟會收留棄嬰。

這才是功德無量!

文武百官也沒有理由去勸諫李瑄,更礙於李瑄至高無上的權威。

相比於對付豪強大族,整肅道觀、寺廟將會輕鬆許多。

不出意外,最少有數十萬戶百姓會因此被納入戶籍之中。

“臣遵旨!”

韋倫領命後退回自己的座位。

“啟奏陛下,除賤為良之後,南方也趨於穩定,現每個都督府都有兩萬以上兵馬,沒必要如此。而兩京地區,兵馬不足。枝強乾弱,當調遣一部分都督府的兵馬,至兩京地區。此謂合理的兵馬分配。”

新拜為宰相的顏真卿在韋倫退下後,出列向李瑄啟奏道。

顏真卿剛從安西歸來不久。

他長期在軍隊之中,對軍中之事敏感。

“朕已決定將柏海軍中的神策軍調回長安,為神策衛禁軍。聽卿之言,可從漢中都督府、武陵都督府、襄樊都督府、廣陵都督府、宣城都督府、東陽都督府、餘杭都督府、黔中都督府各調五千精銳,至兩京地區,加入天策衛、神策衛。”

李瑄認同顏真卿的建議,心中也早有計劃。

現在禁軍除了羽林軍、龍武軍、飛龍禁軍、金吾衛這一萬兵馬外,隻有三萬天策衛。

所以李瑄才將神策衛分離柏海軍。

南方除了南海、蜀郡外八個都督府,每個都督府都是五個軍。

每個軍四千兵馬,各挑選一千精銳回兩京,增強中樞,不會對地方造成多大影響。

一萬五千兵馬,可以掌控住局麵。

回京的四萬兵馬,有三萬加入神策衛,一萬加入天策衛。

使兩衛各有四萬人。

加上關中地區、河洛地區的府兵。會使兩京地區有足夠多兵馬。

方便今後征伐的時候,調遣禁軍出征。

“諸卿可有異議?”

安排完畢後,李瑄向文武百官詢問道。

“臣等無異議!”

調兵回中樞,增強中央軍兵力,對國家是好事。

李瑄點了點頭,吩咐兵部確立調動信息。

天策府已經完成框架,都督四年一換,屆時李瑄會在南方最少挑選兩名都督,升職入天策府中。

然後提拔新的都督。

不夠升遷的都督,會轉換地區。

年齡過大,李瑄會勸說他們回長安、洛陽養老享福,為後麵的將領騰地方。

“趙尚書,現如今各國國王、酋長、使節,已陸陸續續到達長安,你和鴻臚卿要妥善進行安置。”

“按照各地文書,明年三月之前,使節會儘數到達長安。確定於三月初五,在花萼相輝樓舉行百國大宴,向天下諸國展現大唐的威名,使諸國儘心侍奉於唐,按時納貢,不敢侵犯。”

李瑄開始確立明年的一件大事,向趙奉章吩咐道。

舉行百國盛會,不是他想聽“天可汗”,而是類似於一場亞洲會盟,正式確立以大唐為主的領導地位。

增進大唐的外部交流、經濟商貿,以便於接下來計劃井然有序地進行。

外部安穩,才能致力於內部穩定發展。

大唐要大賺周圍小國的金銀珠寶,用以發展大唐的工商。

“回陛下,臣和鴻臚卿已在籌備此事,一定會彰顯天朝上國的禮儀和大唐的風采,使萬國服膺……”

趙奉章出列向大唐回稟。

自大唐立國以來,從未有過這種盛況。

即便太宗皇帝被稱為“天可汗”的時候,也遠遠不如今時今日。

大唐滅東北、西南,一舉奠定無上聲威。

許多國王衝著李瑄的“天將軍”的名頭前來。

在西域的時候,李瑄留下太多傳說。

不管是仰慕,還是為了自己的國家。

一眾國王酋長到長安拜見天可汗,才算心安理得。

“盛會雖然重要,但不可鋪張浪費。如隋朝一樣,將絲綢包裹在樹上,不過是徒增恥笑。戶部對此次大宴要有嚴格的預算,不要超過。”

李瑄向趙奉章叮囑道。

他可以去天中洛陽,到達更壯麗巍峨的明堂,接受百國朝拜。

這樣更體現天子的尊貴。

但一來一回,會勞民傷財。

畢竟是搬遷中樞的大事。

但比華麗更具魅力的是威嚴,讓百國看到大唐的無上威嚴,比看到那些包裹著絲綢的樹木,更有衝擊力。

“臣遵旨!”

禮部尚書趙奉章和戶部尚書韋見素同時向李瑄拱手。

在朝會的最後,李瑄再次點明對常平倉的建設,務必要儘快做到常平百貨。

還有慈幼堂、鄉學的建設,拚音、數字的普及,以及各縣印刷坊的建立。

“退朝……”

“恭送陛下……”

一場望日大朝會落幕,文武百官送彆李瑄離開太極殿。

此次朝會韋倫所提出對寺廟、道觀的整肅,使百官覺得又是一場大動作。

自古以來,一旦統治者對佛、道產生不信任,絕對可以生殺予奪。

但李瑄隻想整頓風氣,將不屬於寺廟、道觀的東西拿下來,使大唐增加更多稅收,使更多百姓能擺脫束縛……


最新小说: 夫君抬平妻?暴君爬牆又爭又搶 全民求生遊戲,開局一座小破屋 救命!她精神病,詭異求她正常點 超時空:我這是超市不是托兒所啊 極品皇子,開局被和親 活在民國當順民 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 魂穿抗日年代 讓你當保安,你居然傍上富婆吃軟飯 暗戀十年,莊先生他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