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佛祖、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唐天將軍 > 第四百四十一章 佛祖、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

第四百四十一章 佛祖、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1 / 2)

“現大唐與大食之間,勢如水火。使團無法經過大食。需從裡海北方繞過,更顯艱難重重。崔學士帶領使團途徑部落、諸國,要儘可能地記錄山川地勢,風俗人情。到達羅馬後,以華夏與羅馬聯合為由,將更多的工匠、文學、醫學、曆史、地理等書籍帶回長安……”

李瑄向崔漢衡囑咐道。

大唐包羅萬象,要取其菁華,去其糟粕。

即便大唐現在領先時代,但西方,甚至大食,也有大唐學習的地方。

這也是李瑄執著於建立智慧宮的目的。

“臣定儘早準備,不辱使命!”

崔漢衡拱手說道。

一如張騫出使西域一般,為華夏帶來新的農作物,帶來不同的文化注入。

這是偉大的使命,他縱九死亦不後悔。

“將來的史書上,一定有崔學士的大名。國家和朕都在你的背後,不要有後顧之憂。”

李瑄又親自向崔漢衡承諾道。

他的家人和妻兒,國家會照看,不必有身後事的憂慮。

李瑄很看重此次崔漢衡對歐洲的出使,關係到未來大唐西擴。

等崔漢衡從君士坦丁堡回到河中,就可以帶來關於君士坦丁五世約定進攻大食帝國的時間。

在李瑄看來,大食帝國一定要被消滅。

否則會危害的到今後。

“臣謝至尊!”

崔漢衡再次起身一拜。

有至尊的話,他沒有什麼再擔憂的事情。

接下來,當儘心準備,全力以赴去完成至尊的重托。

李瑄又向崔漢衡一番叮囑後,崔漢衡恭敬退去。

待崔漢衡代表大唐使團離開長安的前夕,李瑄會對崔漢衡和使團進行宴飲。

同時,也會從禁軍中挑選勇士,為大唐使團保駕護航。

……

十二月的太極殿望日大朝會上,李瑄和文武百官正式慶祝除賤為良結束。

江南東道、嶺南、黔中,已先後將好消息傳遞至長安。

大部分豪強已經伏誅,源源不斷地將所得財物運送至長安。

豪強的家人,等待統計後,發配至河中地區,充實邊境。

如河北、齊魯半島的豪強大族則往北發配,向渤海國、黑水靺鞨所建立的黑水郡。

“除賤為良和考成法,一並運行。今豪強伏法,奸佞斂跡,實乃社稷之幸,蒼生之福。朕賴眾卿輔佐,施此良策,致乾坤朗朗,海晏河清。諸卿殫精竭慮,功不可沒,當再接再厲,為大唐之盛,為萬民之安!”

李瑄威嚴地坐在大殿上,總結除賤為良的成果。

那些反對的聲音,幾乎已經聽不到。

沒有人再說除賤為良不好。

雖然將上萬的家族打上“豪強”的標簽,但李瑄已經是從輕處置。

一些可能是豪強的家族,因識相,又未找到證據,最終隻能不了了之。

但他們的心中產生陰影,短時間內肯定會將腦袋縮入烏龜殼中。

李瑄也相信還有一批害群之馬未揪出來,在暗地裡作威作福。

也知道個彆地區,因種種原因,官商勾結的腐化接踵而至。

甚至連他信任的錦衣衛,都會在某個郡縣出現問題。

但大唐幅員遼闊,有千山萬水阻隔,想儘善儘美是不現實的。

隻能通過加強監督、打擊貪汙腐敗,來遏製地方貪腐弄權的氣焰。

不論如何,除賤為良運動比檢田擴戶運動激烈無數倍,更為猛烈、迅速。

“回陛下,除賤為良,功在千秋社稷。新得戶口,竟比天寶十三載的時候還要多一千五百萬人,土地更是多出上億畝,各地官府收攏的土地更多,觸目驚心。事實證明,豪強已到必定除之的地步。是聖人英明,才使大唐懸崖勒馬。臣等也不過是微末之功罷了。”

首席宰相李峴代表文武百官回應李瑄的話。

再賢明的大臣,在認知上也會比李瑄這個“未卜先知”者差不少。

除了李瑄外,任誰都未想到除賤為良外,會有如此大的豐收。

各地的常平倉、義倉都被豪強儲存的糧食填滿。

豪強的錢、絹、金銀珠寶,使國家富足。

人口與田地,壯大國家的力量。

李瑄賞賜大臣,從來都是論功勳,而非以歡喜。

以前有人討李隆基歡心,李隆基大手一揮,賞賜無數。甚至隨意加官進爵,縱容楊氏賣官鬻爵。

以至於“君輕爵位,人覬貴寵”的局麵對大唐有巨大的衝擊。

現李瑄改變這種風氣。

“右仆射言重了。此次除賤為良,錦衣衛、府兵、禁軍、團練、縣卒等傷亡愈八千人之多。他們是勇敢無畏的勇士,一定要像對待為國捐軀的戰士一樣,撫恤他們的家屬,安置傷殘的士卒。兵部尚書,此由你負責。”

李瑄將撫恤的事物交給封常清。

滅豪強後,大唐現在不缺乏絹錢,能妥善處理好撫恤之事。

“臣遵旨!”

封常清出列拱手。

“地方上,有七名太守被逆賊殺害,十八名長史、彆駕,十六名縣令殉難。他們都是英雄,不僅要在地方刻石立碑,還要在大唐月報上逐期宣揚,永遠也不能忘記。生者如斯,逝者已矣,他們的長子,將萌蔭縣男與縣子,得到殊榮。”

李瑄又向群臣說道。

英雄,不論何時都要用濃墨重彩去宣揚。

以激勵後來人。

那些與豪強沆瀣一氣,反抗朝廷的叛逆者,將被釘在恥辱柱上。

“陛下英明……”

文武百官起身拱手。

能被豪強殺害的官吏,能力雖然不一定能凸出,但他們不與豪強狼狽為奸,品質值得宣揚。

這樣的人,比及時掌控局勢的官吏,更難能可貴。

“吏部尚書,此次除賤為良,要依靠效率,收獲程度,對縣尉、縣丞、縣令、長史、郡守等官職進行考核,也作為他們升遷的重要依據,讓天下郡縣的官吏心服口服。”

李瑄的目光看向宰相劉晏。

“臣遵旨,臣會與吏部官吏細心研讀諸郡縣官吏的政績,將考核與升遷事宜,開誠布公。”

劉晏出列拱手。

那些完美完成除賤為良的縣,縣令得到升遷為長史、太守的資格。

原本的縣尉、縣丞進階為縣令。

至於有能力的太守,會得到進入朝廷的資格,或被其他重用。

但天下郡縣太多,使吏部的任務繁重。

管理效率可能會有些差錯。

接下來,李瑄與文武官吏具體商議其他事宜,確保除賤為良的後續能有條不紊地運行。

百廢待興,大唐新氣象,正是官吏們用事的時候。

新的科舉,新的製度。

在李瑄的英明領導下,一切皆有可能。

不論是文人士子,還是當朝官吏,都想成為輪流執掌輪回筆的五相之一。

大唐新積累的絹錢,需要儘快花出去。

爛在倉庫中,可不是好跡象。隻要合理保留一部分用度即可。

李瑄著重吩咐工部尚書崔光遠,利用俘虜,招募農閒時的壯夫,修橋修路,誓要把天塹變通途。

大唐朝廷直屬的工廠,也要陸續進行建設。

他希望工廠生產的貨物,不光光是由王公貴族、官吏、世家大族、商人購買,普通百姓也要能買得起。

更多的“研究”,李瑄會投入大量的精力與錢財。

“與諸卿商討後,可以宣布除賤為良結束。為防止春風吹又生,諸卿不能懈怠,當更嚴謹地處事……”

當一切事務敲定後,李瑄在這次大朝會上正式宣布天下諸道除賤為良結束。

執行除賤為良的官吏、禁軍,也可以陸續地返回長安。

“啟奏陛下,臣覺得除賤為良,應未完成。”

就在這時,朝堂上稍後的一個位置,一名臣子出列,說出不符合時宜的話。

眾人一看,原來是監察禦史之一的韋倫。

正因為是一月兩次的望日大朝會,監察禦史才有資格上殿。

韋倫之前在劍南道監察地方,於三天前才返回赴命。

文武百官不解韋倫為何會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唱反調。

難道不怕觸怒陛下嗎?

“韋禦史言之如何?”

李瑄沒有生氣,向監察禦史韋倫問道。

已經當皇帝兩年,長安任何一個上朝的官吏,他都有所了解。

更何況是重要的監察禦史。

曾經,監察禦史有十五人,為正八品下的官吏。

現在監察禦史設三十名,為正六品上。一般由優秀的地方管理兼任。

政績卓越的監察禦史會前途無量。

“回陛下,當今天下,僧侶、道士,不被記錄於戶籍之中。自開元中後期以來,許多百姓迫於無奈,入僧侶、道士之籍,他們沒有信仰,隻是為糊口。而天下寺廟、道觀,可比慈幼堂多不少,無數佃戶,隱藏於其中,成為道祖,佛祖的奴隸。這不是眾生平等!”

韋倫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直言不諱地向李瑄說道。

韋倫出自京兆韋氏南皮公房,他的父親韋光乘,是王忠嗣之前的朔方節度使。

現世家大族也隻能以自己的一脈自稱,韋倫雖然家族顯赫,但提起這樣的事情還是有些危險的。

先不談佛教,道教在大唐的地位一向特殊。

開國皇帝李淵認祖歸宗老子李耳,稱李氏是道教始祖老子之後,將道教列為國教。

唐太宗李世民明確規定道教列於佛教之前。

更確立道家為大唐第一教。

唐高宗李治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將道教管理事務劃歸專管皇族事務的宗正寺,將道士列為同宗。


最新小说: 我都能穿越了,祖國強億點怎麼了 龍族:我,情報路明非,概念神! 穿書被鞭打,我抱上黑化首輔大腿 腰軟嬌雌超好孕,被大佬們瘋搶了 綜影視:蘇顏 奶貓開播爆紅,大佬團在線求rua崽 白色冰鞋 終極係列:綁定係統後對象送上門 一個麵板闖綜漫 四合院:暴秦淮如,東旭青幽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