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來說,發明活字印刷術,不過是錦上添花,微不足道的事情。
而高力士真正去推廣雕版印刷術。
十幾年時間,儘心儘力。
沒有高力士奠定根基,十幾年如一日地培養雕版工匠,李瑄不可能在剛登基不久,就在所有郡中設立印刷坊。
要知道,世家門閥的破碎,從來不是“殺”。
門閥之所以是門閥,是因為他們壟斷知識。
當雕版印刷普及,更多鄉學設立以後,門閥就會徹底消散。
貴姓也不再尊貴,小姓賤名也可以殺出重圍。
“高翁安心!就當是君無戲言。我可不能出爾反爾。”
李瑄見高力士說不出話,又向他安撫道:“天地變化,日月重開,是聖文神武太上皇的時代,是我的時代,也是高翁的時代。是天下間千千萬萬百姓的時代,我們共同締造曆史,延續盛世。”
“嗚嗚……”
高力士感動地老淚縱橫。
他真切地體會到李瑄的魅力,一個為人君者的心胸。
身為宦官,無子嗣後代,唯一的信念就是在史書上留下好名聲。
蔡倫的品德雖然有爭議,但因革新造紙術,使文人士子無不紀念他。
能快速成書的印刷術,輝煌程度不下於造紙術。
高力士雖然伴隨李隆基“失去權利”,但他一生並沒有仗著權勢滔天欺淩他人,也沒有玩弄權術。
反而多推薦賢良,又多次犯顏勸諫。
他最大的毛病,就是沒大沒小的收取彆人贈送給他的金銀珠寶、豪宅田地。
而且高力士對錢財也不在意,肆意去賞賜。
還有就是高力士為李隆基拉皮條。
如果李隆基不是看著楊玉環兩眼放光,高力士斷不可能去這麼做的。
但這些在高力士蓋棺定論後,影響不了他的功績。
可以想象,後世的高力士會有一個比肩蔡倫的曆史地位,和更好的名聲。
這一刻,高力士也不再埋怨李瑄奪走李隆基的江山。
或許大唐江山在李瑄手中,才能重新煥發生機。
興慶宮,躍龍殿。
此刻躍龍殿中,李隆基兒孫滿堂。
元正日的時候,諸王公主、皇子皇孫必然要向李隆基拜禮。
兩年時間,他們已經接受小宗代大宗的現實。
他們自知鬥不過李瑄。
哪怕李瑄“奪”走他們的耕地、果園,釋放他們的農奴,他們也隻能乾看著。
在他們看來,李瑄能讓李隆基安享晚年,是僅剩的良心。
他們更害怕李隆基駕鶴西去後,李瑄會更變本加厲地清算他們。
“至尊至……”
伴隨著躍龍殿外的喊聲,皇子皇孫忍不住顫抖。
李隆基倒是自顧自地躺在榻上,接受女兒們為她倒酒,非常任性。
江山被家賊竊取,心愛之人在一牆之隔的道觀之中,不再見他。
夢中的江山如畫,夢中的相思纏綿。
李隆基現在醉生夢死。
醉在夢中,睡在夢中。若非兒女們前來拜見他,他還不知道元日到來。
“拜見至尊……”
李瑄步入躍龍殿後,所有人都向他行禮。
即便是對李瑄充滿恨意的李亨、李俶等,也得低下頭顱。
李瑄是九五至尊,君臨天下。
“元正之日,不必多禮。我與諸位一樣,也是為太上皇儘孝道。”
李瑄示意在場的皇子皇孫、公主駙馬平身。
此言一出,皇子皇孫們嗤之以鼻,這也太孝了。
他們覺得李瑄這是故意做給天下人看。
從太極宮到興慶宮有夾城,可李瑄卻大張旗鼓地從長安的街道出行,於興慶門進入。
生怕彆人不知道自己要去拜見聖文神武太上皇。
“太上皇……”
李瑄來到李隆基的榻前輕喚一聲。
“七郎啊!國家現在如何了?”
李隆基看到李瑄後,陡然間又精神了,從榻上直起身。
“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太上皇不用為此擔心。”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他每次來,李隆基都醉醺醺的,看到他的時候,又精神得很,而且脾氣也非常怪異。
問他國家之事,又好似習以為常。
“太平就好……太平就好……”
不知出於什麼心理,李隆基納納地重複一句後,又向李瑄道:“據說現在許多國家的國王,許多部落的酋長彙聚在長安,要參加什麼百國大會?”
能聽出李隆基語氣中的緬懷與羨慕。
他執掌天下的時候,諸國的國王、酋長,可沒有如此齊聚。
這是李瑄無與倫比的號召力。
和李瑄這個天可汗相比,李隆基的天可汗稱號不值一提。
連太宗皇帝這個第一任天可汗,也遠遠無法比上李瑄的聲威。
“正是!明年三月,大唐在花萼相輝樓舉行大宴,向百國宣示大唐的強大,商定貿易之事。”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他知道李隆基有看“大唐月報”的習慣。
從每月的大唐月報上,李隆基能明白一些國家大事。
不過身為前任天子,這是一種悲哀。
“七郎自登基以來,沒有進行過大宴。聽說你還未選秀納妃嬪,一年的四季常服不過八件,你是真能克製自己的欲望啊!就像你曾說過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李隆基盯著李瑄,覺得自己敗得不冤。
始終如一,連登基稱帝也這樣,誰能辨彆忠奸?
“相比於黎民蒼生,我已是錦衣玉食。既已提倡節儉,就更要勵精圖治。”
李瑄鄭重地向李隆基回答道。
兩世為人,信念堅定。他比許多人更能忍耐。
有的事情,任說得再冠冕堂皇,也是道德敗壞。
“既然是千年難遇的大宴,七郎會不會邀請我這個太上皇?”
李隆基這一次沒給李瑄甩臉子,說話的時候眼中滿是期盼。
照道理大宴一定要邀請太上皇,並列為上座。
但李隆基的情況特殊。
連域外百國都知道李瑄是通過政變,以軍政掌握權力。將執政近五十年的李隆基拉下馬。
自李隆基居住在興慶宮以後,就不再參加任何政治活動。
是以,氣氛僵住。
周圍沒有人敢吭聲,生怕李瑄雷霆震怒。
“您是太上皇,怎會不邀請您呢?世人還記得開元天寶的盛世,記得長安城中萬花盛開。我現在正式邀請太上皇到花萼相輝樓參加百國盛會。”
李瑄瞬間就打破僵局,向李隆基發出邀請。
現在李隆基已經翻不起風浪。
朝野中親李隆基的勢力,已經被清掃一空。
看李隆基的身體狀態,不一定比曆史上活得更長。
當初李世民照樣邀請李淵參加西部北部酋長的聚會,一起載歌載舞。
李瑄要讓李隆基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唐,有何不同?
“我從大唐月報上已儘知除賤為良。開元初期我也如此,國家會不會更強大?”
李隆基大喜,開懷一杯。
他又自顧自說了一句,像是自問,又像是問李瑄。
李瑄笑了笑,沒有作答。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他更了解李隆基。
包括李隆基自己!
“七郎,你的文采驚天動地,雅俗共賞。依照玄奘西行,編著《西遊記》,令我不可自拔。你幻想中的師徒四人,能西天取經成功嗎?”
李隆基想到哪說到哪,大有深意地問李瑄一句。
現在西遊記連三分之一都沒連載完。
但已經風靡全國。
這是皇帝親自著筆,又賦予神話的神秘。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
李瑄正色地回複。
國家的變革,就像是這九九八十一難,一定會成功。
如果計劃順利,如果他能活到古稀之年,他會留下開啟工業革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