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
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傳來。
刹那間,空氣被撕裂,聲波如洶湧的潮水般向四周滾滾擴散。
仿佛山嶽大地都在顫抖。
封常清、崔光遠等隨行官吏皆被這突如其來的力量所震懾,他們身體陡然一顫。
有的官吏還不知所以然地蹲下。
素質極高的天策衛以為發生了什麼,紛紛戒備。
“硝石、硫磺、木炭的比例應該完美,隻是這個竹筒,如玩具一般,不足以傷敵。聽說你們弄出震天雷,朕是為它而來的。”
在眾人震驚的時候,李瑄卻不太滿意。
工匠們太保守,不敢直接在他麵前亮出大家夥。
李瑄能理解。
但他現在隻想看到能對敵人產生殺傷的東西。
未知,是最為恐懼。
如果“震天雷”威力足夠,再配合大唐失士卒的素養,應該可以輕易贏下一場戰鬥。
“小人領命,不過聖人需要再退後十步。”
夏五丁也擔心至尊一下沒回過神,想慢慢來。
他們這些試驗的工匠都極為震驚,起初以為鬼神之力。
隻是他們不了解李瑄的眼界。
封常清、崔光遠已經驚掉下巴,遲遲沒有回神。
竹筒爆炸的那一下,使他們滿腹疑問,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當他們再退後十步後,目不轉睛地看著前方。
隻見夏五丁安排工匠,抱著一個更大的“球形物體”到達原本竹筒爆炸的位置。
這個球形物體,便是李瑄口中的“震天雷”。
從遠處看,震天雷好像是鐵做的,看起來是空心的,身粗口小,口處還有一根如竹筒一樣的引線。
震天雷搬運而來後,夏五丁並沒有立刻點燃,而是吩咐工匠又搬運過來幾個木頭人,分彆在震天雷一二三步之內。
“至尊準備一番,小人要點火了。”
夏五丁舉火點燃前大喊一聲。
李瑄抬手,示意夏五丁點火。
“呲……”
夏五丁將更長的引線點燃後,拔腿就跑。
周圍的所有工匠都捂住耳朵。
李瑄也將耳朵捂起來。
“轟隆……”
他們聽到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後,眼睜睜地看著球形物體的火光一閃而逝,然而就是漫天的黑色煙霧。
周圍人的耳膜被強烈的衝擊,心臟也隨之劇烈跳動。
這爆炸的聲音猶如雷神的戰鼓,轟鳴著敲碎了平靜的山野。
在封常清、崔光遠等官吏的靈魂深處掀起驚濤駭浪,久久回蕩。
作為見證者,他們深刻領略到了震天雷令人膽寒的強大威力,深陷於這排山倒海般的震撼之中,無法自拔。
兵部尚書封常清隻看動靜,就覺得這震天雷周圍若有人,恐怕難以存活。
一陣輕風吹來,將煙霧吹至眾人身旁。
一股刺鼻的硝煙味。
眾人不知硝煙為何,還猛吸一口,神情陶醉。
當硝煙散儘,眾人看到原本震天雷周圍的木頭人已經七歪八斜。
顯然是震天雷造成的傷害。
“諸卿隨朕一起近前。”
李瑄向封常清、崔光遠等官吏說道。
隨後,他邁步向震天雷爆炸的地方而去。
“至尊小心……”
秘書少監賈至向李瑄勸說道,他被這陣仗驚到,生怕再爆炸,傷到至尊的千金之軀。
“震天雷這種原理,隻有一響。不必擔心!”
李瑄笑了一聲。
震天雷已經四分五裂,不可能再爆炸,又不是啞炮。
夏五丁也來到李瑄麵前,請李瑄近觀,眾官吏這才放心。
走近爆炸的位置後,他們發現周圍到處都是碎鐵片。
最近的木頭人被炸碎。
三部之外的木頭人身上裹著一層鐵皮。
細看之下,鐵皮竟然鑲嵌著鐵片。
這鐵片明顯是剛才爆炸的殘餘。
眾人舌撟不下,沒想到震天雷有如此威力。
先前這附近若有人,即便穿著盔甲,也必死無疑。
“至尊,這震天雷的外殼為生鐵製作,裡麵填充火藥。其爆炸後的生鐵碎片可以將鎧甲片刺穿……”
夏五丁向李瑄解釋震天雷的威力。
“不錯,震天雷的威力出乎朕之預料。工坊匠人每人獎勵精美的彩鍛一匹。望爾等再接再厲,研製出威力更大的震天雷。”
李瑄勉強滿意,對工坊的匠人進行獎賞。
“小人拜謝至尊……”
夏五丁替工匠們領了這份恩典。
“夏工,你覺得此震天雷該如何傷到敵人?”
李瑄又向夏五丁詢問道。
“可用投石車將其投擲出去……”
夏五丁想也不想地回答。
這麼大的東西,肯定無法扔出去,隻能投石車投擲。
“不失為一個辦法。但局限性太大。我大唐國力蒸蒸日上,將來要馳騁天地。用巨大的投石車,去投擲震天雷,隻是下策。”
李瑄知道,許多事情,他要向工匠們提供思路,去引導工匠。
儘可能地使工匠少走彎路,以奠定他的大局。
“小人會與匠人們再想出好策略。”
夏五丁一時間傷腦筋。
“這是朕的想象,我會讓銅匠配合火藥工坊,你們試試可行性。”
李瑄說著,從懷中掏出一遝紙,遞給夏五丁。
圖紙上正是元代、明代時期的“大炮”。
以銅製作的大炮,炮筒有碗口大小。
還有關於炮彈的製造。
雖然銅貴重,但銅更能適應簡單的大炮。
隻要大炮問世,就可以在各種地形作戰。
“小人一定仔細研究至尊的真言。”
夏五丁粗瞄一眼,並不太懂。但後麵有文字解釋。
皇帝能“天人感應”,他對皇帝拿出的東西,奉為圭臬。
又在工坊內參觀其他火藥用途後,李瑄和官吏們到達工坊的正堂。
“諸位有什麼意見嗎?”
入座後,李瑄向封常清、崔光遠等官吏問道。
“火藥之威,若鬼神咆哮,歎為觀止,我何嘗不是坐井觀天。”
封常清直接此刻,都未消震驚。
若非親眼所見,他不敢相信人能擁有如此力量。
“此物如此厲害,一定要加強管製,不能流落民間。”
崔光遠也說道。
“火藥不過初成。我們人類是富有智慧的,當時時刻刻去進步,所以朕創立智慧宮,一切皆有可能。你們可能覺得火藥是用在軍事上,用以殺傷敵人。實際上它會有許多用處。”
李瑄向眾官吏說道。
許多東西,都會在軍事上,實現發展。
但李瑄不可能隻是如此。
現火藥在戰爭中,不過是為大唐錦上添花而已。
“朕曾說過,要將天塹變通途。大唐對南方的控製,遠遠不如北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道路不通暢。以至於湘西、黔中、嶺南等地,許多疆土,還是以蠻夷的土官控製。我們想要改土歸流,徹底實現大一統。必須將路打通。總會有山地阻隔,一鑿一鑿,不知要多少年。巨量的火藥,崩碎一塊大石頭,可能會減少一個月的施工進程。這才是大唐當今最需要的。”
李瑄向眾官吏解釋火藥誕生的意義。
他帶兵部尚書和工部尚書來參觀。
除了軍事上,還有道路的修建。
這是大唐快速打通東西南北道路的捷徑。
“臣等一定遵從至尊的指示,將火藥用於正道之上,使大唐繁榮昌盛。”
封常清、崔光遠等官吏連忙向李瑄一拜。
封常清想得太多。
崔光遠則一時間沒有想到用火藥去修路。
他們都很慚愧。
“等各種火藥的製作成熟,將會在各地開設火藥工坊。兵部和工部,要隨時跟進……”
李瑄明白許多大臣沒有基礎,與他們說相當於對牛彈琴。
他需要各部完成調度,他自己去抓技術上的事情。
“臣遵旨!”
封常清、崔光遠等官吏領命。
他們一定要深挖此功,不能讓至尊失望。
五相製度下,尚書是最容易拜相的。
誰都想留名於乾元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