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要從此門出,北上征伐。
此時,光化門外,甲士森列,刀槍如林,車馬無邊無儘地蔓延。
大唐玄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朕承天命,禦駕親征…”
“今回紇新汗不敬大唐,並寇犯邊境,倒行逆施,使社稷蒙羞……”
“昔英武可汗之子葉護太子,朝拜天可汗,以數十年忠臣之諫,使大唐出師討伐不臣。朕為天下共主,自當應允。”
“此行,萬裡迢迢,黃沙漫漫,朕當與將士們同心協力,奮勇殺敵,以保我大唐之疆土,護我萬民之安康。”
“軍旗所指,皆為國土;戰鼓擂動,唯求凱旋。功成之日,朕必不吝封賞,為將士們晉升軍銜……今日出征,唯願諸將士用命,揚我朝之威,振我軍之魂!”
李瑄身披金甲,手握寶劍,高坐戰車,龍顏沉毅,目含威芒。
他用深沉的聲音,向將士宣誓此次出征。
這是大唐新式禁軍第一次出征。
即便軍銜製度還未完全落實,但將士們無不滿懷憧憬。
“萬歲!”
“萬歲!”
不論是為理想而戰,還是追求榮華富貴,都被李瑄的話感染。
他們是天下府兵都想加入的禁軍,當不負至尊之托,一戰定乾坤。
在李瑄誓師出征的遠處。
百姓蟻聚,來歡送至尊禦駕親征。
他們也呼喊如雷,聲震天地。
每一名百姓都認為大唐是因正義而戰,至尊一定能旗開得勝。
這些年來,大唐日新月異。
相比於天寶年間,百姓的生活肉眼可見的轉好。
長安的糧價也穩定在二十五文一鬥。
雖然價格比開元時期高一倍還多。
但“穀賤傷農”,大唐終究是以農耕為主。
適當提高糧價,有助於改善百姓的生活條件。
購買糧食的,多是一些商販、權貴、文人、官吏,以及現在興起的“工人”。
工人的工資,完全可以承受這種糧價。
朝廷的農部親自下場,常平倉維持糧價。
大唐免除了義倉稅,儲存義倉糧食,以防止天災。
義倉稅本就是苛捐雜稅的一種。自古以來,都是朝廷用來購買糧食,用以賑災。
哪有百姓自己繳納糧食,自己為自己儲存糧食的道理?
李瑄還親自發明了許多改善生活的生活用品。
在飲食上,李瑄發明炒菜,已經有二十炒菜流行於民間。
長安附近,酒樓客棧,若不會炒菜,生意將一落千丈。
食用油的製作直線提升。
炒菜鐵鍋鐵鏟的生產,風靡長安。
朝廷的商部在各地都建立製作鐵鍋的工廠。
特彆是山西鐵礦多的地方。
朝廷組成地質勘探隊,不僅在中原地區,更多在邊疆地區,去尋找金銀銅鐵礦產。
屆時,一戶百姓,買下鐵鍋和油鹽調料壓力並不是很大。
還有各種方方麵麵,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是以,此時平民百姓對李瑄的擁護,古今君王無有比擬。
“朕出征後,爾等輪流執筆,共決政務。今製度新改,處理關鍵時要慎而又慎。若無大事,則不必向朕彙報……”
臨行前,李瑄向李峴、裴遵慶等宰相叮囑道。
宰相隻需要將政務完善,調度地方。
另外,長安和洛陽,各留兩萬餘禁軍。
震懾頑固舊臣。
李瑄還將渾瑊、車光倩兩名年輕的都督召至身邊,作為征伐草原的先鋒大將。
另外,兵部尚書李泌、天策府樞密使封常清、天策府輜重使張興等官吏與李瑄一起隨行。
除此之外,就行一些秘書省屬吏,錦衣衛屬吏,以及一些跟隨天子的文典官吏,如起居郎、諫官、史官之類。
“至尊放心,臣等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李峴、裴遵慶等宰相向李瑄一拜。
他們會兢兢業業,使至尊無後顧之憂,儘快得勝歸來。
“出發!”
點了點頭,李瑄揮劍西指。
“咚咚……”
戰鼓聲雷雷,一名名士卒翻身上馬,向西方進軍。
一條道路敞開,李瑄的戰車徐徐而動。
“預祝至尊凱旋……”
文武百官拱手齊喊。
百姓們的歡呼聲更甚。
……
大唐的四萬餘禁軍,將在李瑄的率領下,將出長安府,到達甘肅省。
然後出蕭關,從新泉軍渡過黃河,順著長城到達涼州城,在涼州城休整後,北上至白亭海。
沿途的糧草,地方已有準備。包括從新泉軍渡黃河的船隻。
唐軍基本都是騎兵和車輛,且一人雙馬,有備用馬匹。
這條道路,是長安到河西走廊最進的道路。
大唐用巨量的俘虜,幾年的修理,已成馳道。
使大唐可以日行八十裡,遊刃有餘。
大唐為提升速度,四萬多騎兵,分為十個方陣。
李瑄坐鎮最中。
每個方陣之間,相隔數個時辰的路程。
每日辰時起,午時過後停下喂馬、休息進食,下午太陽將要落山的時候,停止行軍,埋鍋造飯。
如此,不必擔心隊伍因人數太多,陷入擁擠。
皇帝禦駕親征的旗幟,再臨河西。沿途百姓得知後,紛紛前來拜見。
即便看不見皇帝的身影,車粼粼,馬蕭蕭。禁軍行軍的場景依舊令他們心馳神往。
待李瑄停留駐足的時候,有幸運的百姓能與李瑄交談。
李瑄順帶了解途經之地的情況。
……
在李瑄引兵至涼州的時候,靈武都督王難得、太原都督郭子儀、範陽都督李光弼,得到李瑄的軍令。
他們犒勞兵馬,召集諸胡州騎兵,按照李瑄規劃的戰略區域,掃滅不臣。
回紇自骨力裴羅建立以來,一直雄心勃勃,以儘擁匈奴故地為目標。
回紇共統治十一姓大部,又有數不勝數的小部。
東起室韋(今額爾古納河一帶),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南跨大漠。
至磨延啜的征伐四方,北過小海(今貝加爾湖),已儘有古匈奴故地。
陰山以北的巴彥淖爾高原、烏蘭察布高原、錫林郭勒高原、呼倫貝爾高原均在回紇汗國的控製之下。
且設置官吏和部落,重兵駐守。
在三受降城與大唐絹馬互市的時候,對大唐時有防備。
畢竟回紇的核心在鬱督軍山和嗢昆水周圍。
越是往東,回紇的掌控力度越弱。
特彆是現在大唐以原本的室韋建立撫遠都護府後,旁邊的回紇諸姓人心惶惶。
在此背景下,大唐開啟滅回紇之戰。
以王難得、李光弼、郭子儀為首。加上三萬附屬騎兵,一共七萬騎兵,兵分三路,進入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