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在華夏曆史上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和文化意義。
如文廟一般,曆代大臣都以進入文廟為殊榮。
精神的傳承,也尤為重要。
“侍中深得朕心,武廟之事,可以推行。”
“除太公、留候、十哲外,現階段選擇六十四將。哲,為武將的楷模,不要計較品行的瑕疵。古今六十四將,也以將略為優,不計德行。由政事堂、兵部、天策府、集賢殿,一同選拔自王忠嗣前六十四將,前至周代。”
“屆時,由朕親自過目。”
“我朝為中興之朝,將領多有功績,堪過古人。此代將帥,當選拔八人,列於武廟之中。於壽終正寢後,與古將同祭祀,共添武廟七十二將。”
“自此以後,凡有大功,為將帥表率者,由朝堂共舉,可以入武廟。”
李瑄同意顏真卿所奏立武廟之事。
也提出自己的要求。
武廟六十四將,不能攙雜政治因素。
吳起殺妻求將也好,白起屠殺俘虜也罷。
那是古人的事情,今人可以批判他們失德。但不能否定他們在軍事上的巨大建樹。
當學習他們的統兵、治軍、兵法、戰略。
而大唐現在的新兵製度,是為更遠大的目標而奮鬥。定要約束軍紀。
由於曆史上的武廟,並不能令人心服口服。
李瑄言以王忠嗣之前,是想將王忠嗣也列為武廟將領。
他一生無敗仗,有將帥氣象,絕對夠這個資格。
至於當今八個武將,現在還不是選擇的時候。
即便沒有戰鬥,還可以從其他方麵,獲得彪炳青史的成就。
“臣等遵旨!”
“啟奏陛下。孔子為文宣王。按照禮製,陛下當為主祭太公,封武王名號。以示武廟之正統。”
顏真卿再奏。
在軍事上,沒有人比李瑄更適合封武廟。
古今帝王將相,更無堪比李瑄的赫赫武功。
然李瑄是帝王,武廟隻供奉臣子。
“孔子為宣,太公為成。今追封呂尚為武成王。望大唐將士向呂尚學習,既可為為社稷征戰的太公,也可以為匡扶國家的尚父。”
李瑄給出薑太公的封號。
“陛下英明!”
文武百官沒有過多的意見。
今日的朝會,也正式結束。
在結束前,李瑄宣布休朝七日,待李隆基大斂以後,再重新開朝。
李瑄下朝會召宰相們到政事堂,與宰相們討論當前國事,與規劃事宜。
計劃在今年,長安城諸坊諸市道路,全部鋪設成水泥路。
於明年之時,開始正式鋪設兩京古道的水泥路。
更多的百姓選擇加入水泥、沙石的製作。
……
李瑄出政治堂後,見李適之,然後與李適之又到興慶宮,祭拜李隆基。
劉單已經開始為李隆基主持祭祀儀式。
李瑄向劉單交代關於李隆基陵墓的修建之事。
要求七個月以內完成,不必太過壯麗,以節約為本,可以使用水泥,加固陵墓內部。
陶俑可以名匠燒製。
金銀珠寶、絲綢的陪葬,適當即可。畢竟李隆基享福的時間可不少。
不是李瑄苛刻,即便李適之死亡,亦是如此。
如果他死了,他會留下遺詔,將他在青山中掩埋,不必立碑,永久長眠。
省得被一群摸金校尉光顧。
“對了,楊貴妃得知先帝逝去以後,作何反應?”
最後,李瑄向劉單詢問這件事情。
劉單既然任商部尚書,也一直兼任著興慶宮使。
管理著興慶宮的事物。
“回至尊,據太真觀中的女道士彙報,貴妃在得知先帝亡故,隻是對著道祖祈福,一夜未眠,無法猜透她的感想。不過想來也不會有什麼了。貴妃經曆恩怨情仇、榮華富貴,又家破人亡後,似乎已真心向道。”
劉單向李瑄回答道。
“她沒有提出祭拜先帝嗎?”
李瑄疑惑。
“並無!自入太真觀後,貴妃清茶寡淡,素衣不妝,未踏出太真觀一步。”
劉單向李瑄回答道。
“盛世牡丹,終將過去。不必多監視了。”
李瑄吩咐一聲。
楊玉環和李隆基一樣,也非常複雜。
天寶之年,是和楊氏連在一起的年代。
楊玉環是楊氏最重要的人物。
因她的存在,楊氏一發不可收拾。如果隻是奢靡無度,國家也不會崩潰的那麼快。
然而連賣官鬻爵,都能肆無忌憚。
兩次南詔之戰的失敗,因隱瞞敗績,冤魂無法歸來。
從上到下,都已腐爛,所以李瑄借助安祿山叛亂,輕輕一推,李隆基時代倒塌。
“至尊,先帝後宮佳麗頗多,是否按照製度行事?”
劉單不得不向李瑄詢問這個問題。
“變革已如火如荼,你覺得皇權更大,還是百姓更大?”
李瑄反問劉單一句。
“臣下知道該如何去做?”
劉單趕緊回應。
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曆史上的杜甫曾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寫到“先帝侍女八千人”。
實際上李隆基在長安、洛陽兩地,各皇宮、行宮的宮女遠遠不止八千人。
這些其實都是以“後備妃嬪”使用。
因為李隆基在開元年間,就任命“花鳥使”,滿天下為他尋找美女佳麗。
這些花鳥使不看門第、身份,不分貴賤,隻看姿色,凡是美豔的,不管出身是什麼,也不管是否婚嫁,全力虜入深宮,以供李隆基受用。
十中有一得更衣,九配深宮作宮婢。
然而美女太多了,把興慶宮、大明宮、太極宮、上陽宮、紫薇宮五大皇宮填滿。
十個裡麵,最多有一個得到李隆基的寵幸。
其他的九個,隻能作為從事各種雜役的婢女。
得到寵幸的那一個,難道是幸運的嗎?
並不是。
最多得一個小小的封號。
明夜以後,李隆基或許已經忘卻。
也就是得到楊玉環後,花鳥使才銷聲匿跡。
而困在深宮之中的女子,隻能孤淚對紅妝。
好在李瑄繼位以後,自由放歸大批宮女。
而且還關閉大明宮、華清宮。
把這兩座最浮華的宮殿關閉。
但有一點,當初被李隆基寵幸的妃嬪,李瑄卻不能亂動。
畢竟李隆基還活著,是太上皇。
李瑄廢除宦官製度,放宮女回家嫁人,他有理由。
但若是把李隆基在長安的妃嬪全部給放了,那必然會落人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