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即將進入尾聲,天氣不是那麼燥熱。
長安城外,十裡長亭至灞水之濱,人頭攢動,旌幡蔽日。
以李峴、裴遵慶、劉晏等為首的五位宰相,身著朝服,峨冠博帶,衣袂飄飄,帶領文武百官迎接巡視近兩年的李瑄歸來。
又有羽林、龍武、天策、神策等禁軍,披堅執銳,威風凜凜,陣列官道西側。他們身姿挺拔如鬆,儘顯豪壯之氣。
百姓也自發迎接至尊回來。
據說至尊一路巡視到波瀾壯闊的南海,又借洞庭湖之道,北上歸來。
途徑十餘個行省,足跡遍布千山萬水。
一路上,規範官吏,震懾不法,將貪官佞臣繩之以法。
李瑄一改李隆基時代的局勢。
敢於親身前往南方,甚至跋涉進入嶺南,打破嶺南為蠻夷之地的固有形象。
在《大唐月報》上,隨著李瑄巡視,也多有宣傳李瑄途徑郡縣的特色。
使更多商人、文人到達南方。
也使一些有誌百姓遷徙至嶺南等南方,活躍其經貿。
在李瑄南巡的近兩年之中,朝廷局勢穩定,國力直線上升,各方各麵都有一定飛躍。
新的物質,使百姓生活有巨大的轉變。
宰相輪流執掌政事筆,齊心協力。
這說明李瑄慧眼識人。
也側麵反映李瑄英明神武,政堂朝局,穩如泰山。
國家能按照李瑄的意誌發展下去。
在一眾大臣翹首以盼中,遠處鑾鈴清響,黃塵漸起,李瑄的車駕徐徐而來,大唐國旗舒展,繡著的神龍獵獵飛舞。
至文武大臣處,車駕暫停,一襲常服,仆仆風塵的李瑄從車上走下。
“臣等拜見至尊,恭迎至尊回歸……”
李峴為首,帶領文武百官向李瑄躬身一拜。
能從李峴的帽子下,看出兩鬢已經斑白。
李峴現年也才五十多歲,但八年首席宰相,積勞成疾,身體大不如之前。
今年三月的時候,李峴還得了一場大病,由王冰調理醫治,才略有好轉。
作為乾元年,第一屆、第二屆首席宰相,李峴已經傾儘全力,完成了他的曆史使命。
今年換屆以後,李峴就可以回家養老。
須知,創造開元盛世的姚崇、宋頸,任開元宰相不過三四年而已。
李峴穩定執宰八年,作為開創新紀元的首位宰相,注定名留青史。
“眾卿平身。”
李瑄讓文武百官不必多禮。
他腳踏的是新修建的水泥路。經過兩年時間,長安城各坊市的水泥路已經修通。
還出現有鋼鐵水泥鑄造的房屋。
使長安的夜市更為豐富。
“聞右仆射生病,朕夜不能寐,奈何身在天南,不能探望,右仆射現今身體如何?”
李瑄走到李峴麵前,向他詢問道。
他記得曆史上的李峴,就是在這兩年去世的。
雖然李峴即將任期圓滿,但李瑄舍不得李峴這個功臣。
為國家操勞一輩子,希望他能長命百歲,頤養天年。
“回至尊,臣身體已無恙,能全心處理國家大事。”
李峴心中感動,拱手向李瑄回答道。
有至尊這句話,他拚著最後一口氣,也要挺到明年春天,將相位交給下一位人傑。
“凡毋操勞,在執政之時,還要注重身體。朕今後還想多聽聽右仆射的意見。”
李瑄握著李峴的手說道。
就算罷相,居閒職養老,但老宰相的意見,李瑄還是會斟酌考慮的。
“臣不敢不從……”
李峴更加有動力了。
李瑄又與裴遵慶交談,須發皆白的裴遵慶已經七十五歲。
但他的身體,看起來比李峴還要硬朗。
他在退出宰相位置後,可以靜靜地享清福。
然後,李瑄又劉晏、楊綰、顏真卿等宰相一一問詢。
長安之外,暫不談國事。
一番與臣子的短暫交流後,李瑄再度起駕,順著平整的水泥路,回長安城中。
李瑄乘換沒有車棚的龍輦,在前往長安的途中,一如既往,與迎接他的百姓揮手互動。
長安百姓由衷地擁護李瑄。
完全消除李隆基時代的影響,八年時間,日新月異。
他們都相信,偉大的君王能帶領他們,邁向另一個高度。
進入長安城,到達太極宮、太極殿,李瑄更衣過後,這才開始與文武百官,進行殿前議事。
李瑄的麵部表情,也從初回長安時的和藹、喜悅,變得嚴肅。
“兩年前,朕在長安之中,一直以為除賤為良十分順利,各地百姓安居樂業,如長安洛陽一般。”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朕南巡發生的諸多大事,想必諸卿已經知曉。朕雖巡視近兩年時間,然過地區不過十一,所見事物不過百一。而天下之大,又有多少如淮陰、南康之類的郡?亦或者有欺上瞞下的縣令?還有多少鄉長在底層呼風喚雨?”
“彆說兩年,二十年時間,朕也不可能將他們全部揪出。更何況人心會變。一些正直之臣,掌握權力以後,欲望膨脹,被金錢、美色、權力打敗。捕快、流外官、縣卒、錦衣衛,甚至軍隊,都可能被腐蝕……”
“望諸卿不要被微不足道的成就蒙蔽雙眼,不要為身後事去奮鬥。要著眼當下,規劃未來。朕與諸卿,任重而道遠……”
李瑄娓娓地向文武大臣說道,語重心長。
之所以要巡視天下,就是為有更廣闊的視線。
事實證明,李瑄巡視是對的。
即便還有淮陰、南康的問題,也可以著手去解決。
不可能杜絕個體的貪腐,但必須扼殺一個郡蛇鼠一窩這種大型的腐敗。
這關乎到一郡數萬,甚至數十萬百姓的命運。
“臣等謹記陛下的教誨,已按照陛下的旨意,設立三十個監察部,以監察禦史為長吏。與地方行省的巡查部一起,對天下郡縣進行徹查。”
李峴代表文武百官向李瑄回答道。
“該當如此。需讓天下官吏畏懼法律,從而不敢犯法。國家在九品十八階頒布以後,官吏俸祿優厚,隻要不妄圖奢糜,可以輕易讓一家老小在規矩製度之內,衣食無憂。”
“錦衣衛的金龍司、鸞鳳司,也開始調集天下錦衣衛,不再駐紮在一地,而是流動監察。”
李瑄緩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