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空的曼蘇爾,並沒有“曼蘇爾”(勝利者之意)。
大唐的天將軍多次擊敗大食聯軍,並斬殺呼羅珊總督、大埃米爾等元帥,俘虜宰相、元帥,又為波斯王國複國,一度使黑衣大食崩潰。
好在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以強有力的手腕,穩住局勢。
現滿頭白發的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做夢都想收複裡海以南的土地,收複呼羅珊地區,收複法爾斯地區,收複河中地區,一雪前恥。
但那個男人已經不是天將軍,而是天可汗。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以篡位奪權後,還想著李瑄這個宗室,遲早有一天會功高震主,大唐的皇帝李隆基會“鳥儘弓藏,兔死狗烹”。
但沒想到短短幾年,就傳來李瑄也篡位的消息,從天策上將到太子,再到皇帝,搖身一變,威震天地。
而且李瑄年輕,不像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篡位的時候已經快五十歲了。
本以為大唐不會有動靜,大食帝國可以繼續積蓄實力,在大唐衰落的時候,開始反擊。
畢竟大唐的長安,離波斯太遠太遠。
沒想到在不久前,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得到大唐重兵陳列河中的訊息。
波斯王國也在調動。
經過多次打探消息,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已經確認,大唐要攻擊大食。
並且,很有可能是天可汗禦駕親征。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就在一天前,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得到敘利亞北部的軍令,君士坦丁五世帶領大軍,再次南下。
羅馬帝國與大食帝國的堡壘前,營帳越來越密集。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哪還不明白,羅馬帝國與大唐王朝已經結盟,約定要一起夾擊大食帝國。
隻是一個大唐,就讓大食帝國難以應對。
天可汗的赫赫威名,至今在大食帝國流傳。
君士坦丁五世的出擊,更讓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覺得雪上加霜。
“宰相,大埃米爾,國家和真理,又到生死存亡之際。我昨夜在堂內祈求安拉,卻未得到答案。命運又在哪裡呢?”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向殿內一名老者和一名中年男子問道,言語頹廢。
這是前任宰相艾布·阿尤布·蘇萊曼·毛裡亞尼被俘虜後,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新立的宰相伊布·薩拉姆。
那中年男子則是統帥全國兵馬的新任大埃米爾。
也是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侄子。
“哈裡發,在最危難的時候,安拉會保佑我們。安拉未現世,還不是最危急的時候。亞曆山大死於遠征,如果李瑄敢來,裡海以南,就是他的墳墓。”
伊布·薩拉姆雖口出狂言,但更多的是對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安慰。
他明白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所承受的壓力。
也知道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一心為國家,想讓國家恢複巔峰,想讓大食教傳遍天下,度化那些愚昧和殘暴。
“哈裡發,備戰的時候到了,我們的勇士已經脫胎換骨,不會忘記仇恨。我們保衛國家,能戰勝任何邪惡的入侵。”
伊布·薩拉姆再次聲言鼓舞。
十幾年時間,大食帝國有新變化,生機得到一定恢複,百姓對安拉更加虔誠。
伊布·薩拉姆作為虔誠的大食教徒,相信一定能一雪前恥。
“是啊!我們大食人即便再困難,難道比走出沙漠時更困難嗎?哈裡發們,代代努力,使大食人擁有現在賴以生存的土地。我們還有何顏麵,回到沙漠呢?出沙漠時流下的血汗,難道要變成麥加聖殿中的眼淚嗎?”
伊布·薩拉姆的一席話,使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眼中重新煥發鬥誌。
現在雖有挫折,一旦能打退大唐,收複呼羅珊地區,易如反掌。
他作為哈裡發,想如奧斯曼一樣,為大食人開疆拓土。
“哈裡發英明!”
伊布·薩拉姆行一禮節。
大食帝國走到今天,有諸多波折。他們不想失去這一切。
“大埃米爾,你覺得我們該如何布置?是主動出擊,還是堅持防禦?”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向一直沉默的大埃米爾詢問道。
“我大食帝國即便召集各地總督,加上近衛軍、邊防軍,也僅有十五萬餘。腹背受敵,戰線又相距數千裡,很容易失去大計。”
“相比於羅馬人,大唐人更凶惡,昔日的天將軍,如同雄獅一樣,骨子裡全是征服的欲望。臣建議,在敘利亞北部建立防線,加固城堡,以拖住君士坦丁五世的進攻步伐。以近衛軍主力,各地總督主力,對抗大唐。”
“具體戰術,還需仔細商議……”
大埃米爾隻是大概說出自己的計劃,還未有更細致的頭緒。
但大埃米爾的建議,與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不謀而合。
他也覺得君士坦丁五世在李瑄麵前不算什麼。
上一次,君士坦丁五世趁人之危,禦駕親征,被他親自擊退。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自然看不起手下敗將。
可李瑄不同,氣吞萬裡如虎。
戰爭的重心,應該在東麵。
“宰相,這十來年間,我們在波斯王國內,發展信徒。使他們重新信仰大食教,現在能否幫助他們起義?”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想到留在波斯王國的棋子。
須知,呼羅珊地區不止波斯人,還有一部分大食人。
雖有一部分百姓表麵上信奉波斯教,實際上內心還是向往大食教的。
“波斯新王羅密旬是一貪圖享樂之輩,叛徒巴爾馬克也是無能之人。大唐又奪走他們的金礦、銀礦。波斯人忍饑挨餓,巴爾馬克卻還要將糧食賣給唐人。隻要派遣勇士號召,必然可以揭竿而起。”
伊布·薩拉姆篤定道。
雖然兩國敵對,但大食帝國統治日久,一直可以用大食教對波斯王國施展影響力。
如果沒有大唐撐腰,大食帝國早就可以顛覆波斯王國。
現在大唐入侵大食,波斯王國的亂象,或許可以成為以弱勝強的關鍵。
由此,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冷靜下來,仔細思慮。
現在引爆波斯王國的內亂,雖能拖延大唐進攻時間,但不能戰略最大化。
如果大唐的遠征軍進入波斯,波斯人又是否敢以血肉之軀,對抗大唐的鐵騎鋒刃?
苦思冥想後,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眼神一亮,他結合宰相和大埃米爾的話,想到一個可以試行的計策……
與伊布·薩拉姆和大埃米爾密謀過後。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令一萬近衛軍在大埃米爾的率領下,前往敘利亞地區北部,以敘利亞重裝步兵為主的兵馬,近衛軍、邊防軍配合,將近五萬,對抗羅馬帝國。
隨後,他下令埃及總督、阿塞拜疆總督等總督,以及伊拉克地區周圍的軍隊,三萬近衛軍,聽從指揮調動。
與大食與波斯邊境的邊防軍一起,對抗大唐。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又令人宣布教義,動員民夫、婦女,向兩地邊境,運輸糧草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