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精兵可以輕易將他們擊敗。
“太子,你領五千天策衛,五千西域精騎,一萬蔥嶺精騎,渡過幼發拉底河,將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占領,我令裴瓔輔助你,由裴胄和天策府參謀團兩位一級參謀與你隨行……”
李瑄又看向李奕。
雖然說占領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易如反掌。
但他得到消息,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還有不少人。
他需要鍛煉一下李奕。
裴瓔是李奕舅舅,雖然統兵能力一般,但李瑄的小時候玩伴裴胄能力非常不錯,可以指點李奕。
而且還有參謀、幕僚隨行。
“兒臣領旨……”
李奕一陣緊張後,趕緊領命。
他明白父親的心意,知道這是父親對自己的考驗。一定要完美地解決此次任務。
“傳令馬都督,率領麾下進軍庫法後,轉道耶路撒冷,進入埃及地區。哈馬丹、巴士拉、波斯波利斯方向的糧草,儘快沿著行軍路程運輸。以金幣、銀幣為代價,招募波斯農夫,鼓勵波斯士卒充當後勤,為大唐運輸糧食……”
李瑄又向天策府的屬吏吩咐道。
他一直強調。
與大食帝國的戰鬥,是後勤之戰。
大唐能使後勤平穩,則此戰必勝。
後勤中斷,則隻能铩羽而歸。
所以李瑄會先把不穩定的波斯乾掉,整合波斯的力量。
建立以戰五渣的波斯軍隊為主的後勤部隊。
波斯軍隊中的勇士,已主動參軍大唐。
而剩下戰鬥素養不高的士卒,見有第爾汗(銀幣)拿,也樂見其成。
波斯百姓更高興,大唐士卒這麼猛,天可汗天神下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們被伏擊的概率非常低。
隻要幫大唐運輸糧草兩年,比種地十年都強,還不用擔心吃不飽飯。
而且有的波斯百姓非常感激天可汗的恩典。
屬吏領命後,離開斯巴達,向巴士拉方向的馬璘傳達命令。
“伊拉克地區、巴士拉地區雖然凋零,但還是有不少大食人留下,還有一些非大食人。兩河流域耕地無數,土壤肥沃,要安撫好這些原住民。我們大唐想控製這裡,必須依靠這些原住民。我們要毀掉大食的寺廟,打擊大食教,拉攏兩河流域的原住民,使他們歸於王化……李侍郎、關侍郎,你們來主持這件事情,我會派遣會大食語的翻譯跟隨你們。”
李瑄又讓兵部侍郎李國貞和戶部侍郎關播來安定新占領的地區。
此西征時,李瑄帶了一些文官,正好派上用場。
大唐官製改革以後,禮部設立翻譯司,培養精通羅馬、大食、波斯、回紇等等諸多語言的官吏。
大唐也不可能一味從中原移民至地中海。
先不提代價。
太遠了!
最好的辦法,是從西域、河中地區,遷徙一部分漢人百姓。
給他們更優渥的條件!
然後將軍人家屬,遷徙至西亞、波斯。
工業革命若開始,大唐要傾國之力,修一條從洛陽到地中海沿岸的鐵路。
如此,大唐才算控製這裡。
當前西域、河中地區,還要源源不斷地遷徙想要追求更好的漢人百姓。
“臣等遵旨!”
李國珍和關播領命。
“啟奏至尊,我們所在的巴格達,意為神賜之城。此名不吉利,請至尊改名。”
禮部郎中杜環站出來向李瑄奏請道。
神賜之城。
神,肯定是大食教的神。
李瑄在消滅大食教對西亞的影響,如果還采用神賜之城,有些不倫不類。
而且非常不利於大唐的統治。
“朕有考慮。不僅是巴格達,耶路撒冷、大馬士革、庫法、巴士拉、哈馬丹、波斯波利斯,甚至波斯的諸多地名,以及山川河澤,都要漢化。待戰爭結束,就對這些地名進行重新命名……”
李瑄緩緩回答道。
將來這裡的地名,既有紀念遠征的英雄,也有由大唐定義的西海。
地名也是傳播文化的一部分,要讓移民來的漢人有認同感;讓歸化的胡人有歸屬感,讓他們後代子孫,忘掉自己先輩的民族,使華夏民族成為鐵板一塊。
“至尊英明……”
文武百官一起拱手。
大食帝國和波斯王國的地名,對他們來說太彆扭了。
不僅難記,讀起來還不順口。
李瑄帶領文武官吏參觀整個巴格達王宮後,讓文武官吏暫且去休息。
廖崢嶸告訴李瑄,有一些地方的部落首領,準備向偉大的天可汗進獻珠寶。
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大食人倒了。天可汗君臨兩河流域,他們需要臣服。
李瑄為了穩定,會暫時接納這些首領。以後有一百種方法對付他們。
而且這些首領挺老實,匍匐在李瑄的腳下,如同膜拜神靈。
大食人的貴族、王室要麼逃跑,要麼被抓、被殺。
在兩河流域釋放數不儘的耕地。
大唐有這些耕地,就可以拉攏原住民。不必受製於部落首領。
李瑄對部落首領的要求很簡單。
第一,廢除大食教,改學漢字,學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
第二,在未來十年,為西亞的駐軍提供糧食,作為稅收。把吃不完的糧食,多餘的牲畜,全部賣給大唐的都護府。
這些土著首領哪敢不答應。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已經死於天可汗之手。
安拉救不了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救不了大食。
顯然,他們認為天可汗才是真正的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