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成“八加四”或“四加八”的製度,一共擔任十二年宰相,功不可沒。
中書令顏真卿任期滿,罷相,授司徒。
大書法家顏真卿,可以安心頤養天年了。
王昌齡也因病辭去相位,授司空。
李瑄令隻擔任過一個任期的李泌為尚書右仆射,為首席宰相。
如不出意外,李泌將任第四、第五屆首席宰相。
張鎬為尚書右仆射,二號宰相。
路嗣恭為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為三號宰相。
段秀實繼續擔任兵部尚書,參知政事,開始第二個任期。
拜劉單為中書令,參知政事,為五號宰相。
拜常袞為侍中,參知政事,為六號宰相。
令第五琦為商部尚書,參知政事,為七號宰相。
之前的宰相為戶部尚書,由王昌齡擔任。現調整為商部尚書。
第五琦還兼任大唐中央銀行的行長。
這是為正式發行金幣、銀幣做準備!
尚書、侍郎,李瑄也進行輪換,該提拔的提拔,該退休的退休。
為保證換屆順利進行,李瑄向南霽雲、薛錯、羅興下達密詔,令關中、長安、洛陽、河南、山西等地軍隊、禁軍進入戰備狀態,便宜行事。
畢竟權力久握,會不願意鬆開。
雖然可能性很低,但還是要以防萬一。
李瑄在軍中、在民間的聲望太高,世家大族、宗室勢力對上李瑄,猶如蚍蜉撼樹。
即便李瑄不在長安,但長安一直在李瑄影響之下。
四月,耶路撒冷的貴族為取悅李瑄,上書為天可汗雕刻“聖像”,置於耶路撒冷城的中心。
李瑄覺得這有利於自己的統治,接受這些貴族的好意。
他還開玩笑似地向李奕說:“如果有一天,我的雕像被百姓推倒砸碎,代表大唐失去耶路撒冷。”
四月中旬,李晟征服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的大部分地區,殲滅一些漏網之魚,逮捕數萬大食教徒。
使得當地貴族的效忠。
李晟親眼見證貴族們向天可汗的方向跪拜。
這使大唐亞美尼亞地區的疆土,徹底與羅馬帝國接壤。
羅馬帝國士卒不敢逾越。
大唐占據整條底格裡斯河和大部分幼發拉底河。
同一時間,君士坦丁五世派遣的特使阿波加斯到達耶路撒冷拜見李瑄。
雖是故人相遇,但之前的友好已然不在。
阿波加斯再看到李瑄的時候,不見之前的厚重。
他從李瑄的字裡行間,讀出一種霸氣。
見耶路撒冷的百姓要為李瑄雕刻“聖像”,令阿波加斯心驚。
他覺得李瑄已經收攏了耶路撒冷的大部分民心。
與李瑄提盟約,沒有絲毫意義。
以免大唐趁兵鋒正盛時攻擊羅馬帝國,阿波加斯也隻能迎合。
他祝賀大唐滅亡大食帝國,並轉達君士坦丁五世的敬意。
李瑄不想在這個時候入主羅馬帝國,現最關鍵的是將軟柿子北非拿下。
士卒遠征很疲憊,需要休養。
也不能將戰線拉長,使補給更困難。
李瑄收下羅馬帝國帶來的禮物,表示雙方是“堅不可摧”的盟友。
並向羅馬帝國表示商議絲綢之路的商路事宜,讓這片大地上重現繁華。
羅馬帝國不敢拒絕,阿波加斯代表君士坦丁五世同意貿易往來。
現在的羅馬帝國隻能在戰勝保加利亞汗國後韜光養晦。
李瑄讓李光弼與阿波加斯商議,確定兩國邊界線,不能侵犯。
但誰都知道,這種盟約隻是一張廢紙。
阿波加斯也在耶路撒冷逐漸明白大唐的可怕。
天可汗在決戰大食帝國之前,第二次征服波斯王國,確立大後方的穩固。
然後用一種“天雷地火”,輕而易舉打敗大食帝國。
各路聯軍連戰連捷,摧枯拉朽。
這種“天雷地火”如果用在羅馬帝國身上,怕也是四分五裂的下場。
由此,阿波加斯表麵上對天可汗更加尊重。
阿波加斯在耶路撒冷待一個月後,馬不停蹄地回到馬其頓軍區,將出使的結果告訴君士坦丁堡。
現在羅馬帝國根本沒有任何戰勝唐軍的可能。
君士坦丁五世意識到嚴重性,下令約束邊界軍區的士兵,萬不可與唐軍起衝突。
雅典有一名國色天香的美女,叫伊琳娜,她才十八歲,血脈高貴,十分聰慧。
整個羅馬帝國沒有女子比她更漂亮,更吸引人。
本來君士坦丁五世準備選伊琳娜為自己的兒子的妻子。
阿波加斯建議君士坦丁五世將伊琳娜收為女兒,封為羅馬帝國的公主。
送至耶路撒冷,成為天可汗的妃子,以表示兩國友好。
男人都好色,英明神武的天可汗肯定也不例外。
隻要天可汗被伊琳娜吸引,羅馬帝國就能贏得時間。
這種和親可不是中原特有的政策。
羅馬人一直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是文明人,而四方是蠻子。
如蘇威彙人、阿得魯斯人,法蘭克人、阿勒曼尼人、撒克遜人、斯拉夫人、保加爾人等等,在羅馬人眼中,一個比一個野蠻。
但就是這些野蠻人,逼迫得羅馬帝國上貢,也屢屢嫁公主於蠻族首領,與他們看不起的“野蠻人”和親。
古羅馬帝國是,今羅馬帝國也是。
以至於現在保加利亞汗國能騎在羅馬帝國臉上輸出,一度上羅馬帝國狼狽。
君士坦丁五世忍辱同意和親。
不久後,阿波加斯會親自護送伊琳娜公主,再次到達兩河流域。
他向伊琳娜傳播羅馬人的精神,表達羅馬帝國當前的困境。
如果伊琳娜受寵,勸說天可汗,不要進犯羅馬帝國。
一個女人去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
伊琳娜被從雅典接到君士坦丁堡的時候,也充滿迷茫……
……
六月,馬燧正式帶領艦隊從安條克出發,進攻塞浦路斯島。
他突然襲擊,島上的大食人防不勝防。
在精銳的弓弩下,很快就崩潰。
大唐占領塞浦路斯島。
七月,馬璘占領埃及主要區域。
無數大食教徒向西逃跑,當地貴族宣布臣服天可汗,並向遠征軍獻上糧食,以求平安。
馬璘沒有冒進,他要保證後勤的暢通。
在占領埃及後,向李瑄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