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萌齋正骨要訣》
“還有小鬼子的書?”老範對著方言問道。
方言一看,解釋道:
“這個人是長崎接骨大師,原名叫吉原元棟,字隆仙,號杏萌齋,浪人武士出身,以按摩業為主,他在一八零零年,寫的這本書。”
老範張了張嘴,整個人都傻了。
好半天才緩過神來,對著方言說道:
“不是,我隨便拿的書,你就知道這麼清楚?這裡的書你都看完了?”
方言擺擺手:
“你高看我了,還真沒看完,你隻是恰好拿到我看過的了。”
“說起來這本書還和《禦修醫方類聚》有很大的淵源呢……”
老範又拿了一本書出來,問道:
“這本呢?”
方言一看,這不是前不久老周送的《通真子補王叔和脈訣》嘛。
“這本是宋真宗時期的劉元賓寫的書,宋真宗為太子時召他入宮與其論醫,和他頗為契合,然後就賜號“通真子”,將其調入翰林醫局,最後官至殿丞。上麵寫了對晉朝王叔和所撰的《王叔和脈訣》的補注,屬於是宋金元時期脈學發展的主流,有不少新見解,不過我建議你看過《王叔和脈訣》就不要看了,主要是他還得搭配另外一本書看,我這裡沒有,那本書在日本宮內廳書陵部。”
“……”範長亭無語了,突然感覺小彭剛才那股子頹廢勁也不是沒道理。
隨便拿一本書,方言都知道,還能講的頭頭是道,真是太打擊人的自信心了。
“算了不看!大過年的看什麼書啊!”老範又將書放了回去。
方言聽到後,看了一眼手表,然後笑著說道:
“那要不出去逛逛京城?”
老範聽到方言這話,當即表示道:
“誒,對啊,你有車,要不咱們一起去八達嶺長城吧?”
方言對著老範拱手:
“哥,你饒了我吧,我騎車過去,這就算是路上暢通,那也得三四個小時,這一來一回就是五六個小時,現在出發天黑估計才能到。”
老範有些懵逼:
“啊?這麼遠嗎?那你平時都怎麼過去?”
方言回應道:
“我從回來到現在,就沒去長城看過。”
老範微微皺眉,試探著問道:
“那……那要不去天安門逛一逛?”
方言說道:
“這個沒問題!”
這裡到天安門,也就是三公裡的路程,彆說開車了,走過去都行。
“那走!”老範也是大心臟,立馬就從剛才被方言打擊中重新站了起來,樂顛顛的就要去看天安門。
聽到方言要帶著老範小彭去看天安門。
家裡其他無所事事的年輕男人們,立馬響應,表示要跟著一起去。
就連老胡也不例外。
這下去看天安門的隊伍,一下就從三個人,變成了九個人。
方言、老範、小彭、老胡、老胡助理,李傳武、小老弟、大姐夫、以及趙正義小朋友。
家裡就隻剩下崔長壽負責保衛工作,還有方振華和朱光南。
其他全是打麻將聊天的女眷。
不過出發前,姐夫趙援朝略微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留下來。
畢竟晚點家裡就要開始忙活了,家裡還是要有個壯年男人動手幫忙的。
方言想了想,也就答應下來,然後帶著一幫人就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因為人實在太多,大家現在交通選擇要麼坐公交,要麼走路。
反正也沒事,也是為了感受一下春節氛圍,於是大家就選擇了走路。
路上能看到一些居民在胡同裡或院子裡與鄰裡聊天。
孩子們在街邊玩耍,放一些小鞭炮。
跑過來跑過去,老範和小彭第一次來,聽著周圍的京片子,感受著和老家完全不一樣的過年氛圍。
老胡這個南方人同樣也是一臉好奇的東看西看,之前他可不怎麼上街。
現在有了保鏢還有方言,這麼個高手在身邊,安全感一下就上來了。
走了大概不到四十分鐘的樣子,眾人到了目的地。
作為全國重要象征和公共場所,這裡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和市民。
遠遠望見金水橋頭烏泱泱全是人。
穿綠軍裝的小夥子們扛著“歡度春節”的橫幅,紅綢子讓北風扯得啪啪響。
一個大姐在,扯著嗓子喊:“看管好自己家小孩啊,彆擠掉鞋了!”
路邊還有人在賣糖葫蘆的。
方言給趙正義買了一串冰糖葫蘆,將這孩子抱起來,然後眾人也彙入人群中,開始在廣場上遊覽起來。
除了城樓沒有開放,其他地方都是開放了的。
逛了廣場,去了華表下,又去了紀念碑。
路上還能遇到不少乾部打扮,一口外地口音的人在說話。
一圈遊覽完畢後,老範和小彭,還有老胡也算是心滿意足了。
不過就是天寒地凍的,冷風吹的凶,老範和小彭衣服不頂事,冷的直吸鼻涕。
主要是不擋風造成的,在家裡感覺沒事兒,一吹冷風就夠嗆。
方言一看看到時間不早,便招呼大家回去。
結果剛走出人群沒多遠,方言就被人叫住了。
“方教官?”
方言轉過頭去一看,發現居然是在這附近執勤的公安。
於是方言連忙對著他們招呼。
不過這下可給老範他們不知道情況的人整不會了。
等到方言招呼完後,老範才問道:
“不是,他們叫你……方教官?”
PS:6000字更新完畢。
晚點還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