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微微皺起眉頭來,這個病例看起來有點複雜。
信息量比較多。
自己還得從頭到尾捋一捋。
首先,患者今年六十多歲,主要症狀是口中有甜味,持續兩個月,伴隨食管和胃部不適、惡心、食欲不振、發熱、尿頻尿急,還有夜尿和睡眠問題。
此外,她有長期便秘史,依賴蘆薈丸,還有胃病史,服用蘇打片。
舌象是淡紅嫩舌,苔薄白。
之前經過西醫治療但是無效,且有副作用。
首先,中醫的辨證口甜這個情況,通常和脾胃有關,尤其是濕熱或脾虛。
但患者舌苔薄白,舌質淡紅嫩,可能偏向虛證。
脾虛濕困可能導致口甜,但通常會有厚膩苔,患者這裡不太符合。
另外,患者有發熱,體溫波動,這可能提示有濕熱或陰虛發熱。
尿頻尿急可能涉及下焦濕熱,但結合其他症狀需要綜合分析。
還有個重要信息,患者長期便秘,使用蘆薈丸,這個蘆薈性寒,長期服用可能傷及脾胃陽氣,導致脾胃虛弱。
加上她長期服用蘇打片(堿性),可能影響胃酸,導致消化功能減弱,加重脾胃問題。
加上年齡大了,各種器官能力大不如前,這時候脾胃虛弱可能導致運化失常,產生內濕,濕鬱化熱,出現口甜和發熱。
但舌象不顯示明顯熱象,可能需要考慮虛熱或陰虛。
而另一個角度,口甜可能與脾癉相關,《內經》提到“脾癉”因過食甘肥,轉為消渴。
但患者現在反而不吃甜食,可能病情有變化。
此外,夜尿、恐懼感可能與腎有關,腎氣不固或腎陰虛。睡眠不安、易驚醒可能涉及心腎不交或肝血不足。
發熱方麵,老太太說過,“在最近十多天裡出現了發熱的症狀,體溫在37.5攝氏度到39攝氏度之間波動。”這種持續低熱到高熱,需排除感染,但西醫治療無效,可能為內傷發熱,就比如氣虛發熱或陰虛發熱就會有這種情況。
結合老太太自己說的疲乏、喜臥,可能偏向氣虛。
但陰虛也會有疲乏和發熱,需看其他症狀。
所以便秘可能因陰虛腸燥,加上長期用蘆薈丸可能造成依賴,損傷正氣。
根據舌象來看,她隻有一個舌嫩算不太正常。
因為色嫩為虛,苔薄白可能濕不重,是否以氣虛為主,或兼有陰虛,這時候就需要更多信息支持了。
脈象,如果摸到脈細弱,那就能可以確定是氣虛了。
一瞬間,方言腦子裡快速的分析的分析彙總了一堆的情報,抽絲剝繭的找到了最關鍵的地方。
相比於張延昌和楊景翔還在懷疑老太太的精神問題,方言這邊隻是幾個呼吸間,就在這一堆信息中,捋清楚了所有信息的對應點。
“來,我再給您把把脈。”方言對著老太太指了指桌子上的診脈用的墊子說道。
老太太將手放在了墊子上,方言開始給她的左右手診脈。
很快信息出來了。
脈細弱。
對上了!
一瞬間,方言腦子裡就分析了出來。
老太太這是脾胃氣虛,運化失職,濕濁內蘊,久而化熱,導致口甜、惡心、腹脹。
氣虛發熱則見體溫波動。
腎氣不足導致尿頻、夜尿。
心脾兩虛則睡眠不安、恐懼。
治療的話需要補益脾胃,清熱利濕,兼顧補腎安神,此外,她長期用寒下藥導致陽氣受損,需溫補的同時兼顧潤腸。
等到方言鬆開患者的手,一旁的中年人就對著方言問道:
“怎麼樣?看出問題了嗎?”
看得出來他對老太太還是相當關心的。
方言點點頭說道:
“嗯,看出來了。”
聽到他看出來了,張延昌和楊景翔還是一頭霧水,趕忙將目光投向方言,想聽聽他到底怎麼說。
方言頓了頓,說道:
“如果我分析的不錯的話,朱教授這應該是脾胃氣陰兩虛,兼濕熱內蘊,腎氣不固,心脾不交。”
聽到這麼一長串的症狀,朱教授和他一起來的中年人都驚訝了。
中年人問道:
“這……這到底是幾個病啊?”
方言對著他說道:
“先不要慌,症狀聽起來挺多的,但是關鍵還是在脾上,也就是嘴裡發甜這個症狀開始的。”
“在中醫裡口中發甜這一病症,又被稱作脾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