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籍《素問.奇病論》中說:“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意思就是說啊……這是由於五味之氣上泛外溢導致的,病名叫作脾癉。各種味道的食物進入口中,會貯藏在胃裡,脾臟負責運化輸送其中的精氣,當津液停留在脾臟而不能正常運化時,就會讓人感覺口中發甜。這是因為食用過多肥膩甘美的食物而引發的病症,這類人必定是經常食用甘甜美味且多脂肪的食物。”
“朱教授本來就患有胃病,還長期便秘,脾胃的功能不健康。”
“蘆薈這種藥材味道極其苦澀,性質極為寒涼,主要作用是消食導滯而不是滋補身體,長時間服用它,人體的正氣會受到更嚴重的損傷。”
說完他頓了頓,對著老太太問道:
“如果我猜的不錯的話,朱教授以前是很喜歡吃甜食吧?”
朱教授點點頭說道:
“嗯,確實喜歡,上班的時候不能準時吃飯,我就靠吃糖頂著,已經是好多年的習慣了,也是在嘴裡莫名其妙發甜過後,我才斷掉糖的。”
方言點點頭說道:
“所以再加上朱教授之前喜愛吃甜食,從而使得體內脾胃蘊積了熱邪,從而引發了口中發甜的症狀。另外朱教授年齡將近七十歲,患病的時間又很長,進食量非常少,脾胃已經虧損到了極點,並且損傷到了心臟和腎臟。”
跟著老太太一起過來的中年人想了想,對著方言問道:
“那她頭腦不清醒,說話表達不清楚意思,還有尿床,黎明前產生恐懼,又是怎麼回事呢?”
方言說道:
“心氣虛弱就會導致神誌紊亂,所以頭腦不清醒,說話不能準確表達意思,腎氣虛就會使精氣不足,從而出現小便失禁以及在黎明前產生恐懼的感覺。”
“朱教授說過,在最近十天以來,她又同時出現了發熱、尿頻、尿急,這是膀胱濕熱的症狀,所以說這個病症是由於心、脾、腎都虛損到了極點而導致的口中發甜的病症。”
聽完後,張延昌和楊景翔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中年人和老太太雖然聽得一知半解,但是基本上也搞明白情況了。
隨後方言就讓朱教授準備住院。
雖然剛才方言沒說病情,但其實她的這個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一定要住院才行。
方言對著老太太說道:
“飲食方麵,忌甜膩、辛辣,以小米粥、山藥、百合等健脾養陰。”
“另外馬上停用蘆薈丸,改用蜂蜜水或麻子仁丸潤腸。”
“此外朱教授您工作上的事兒,就先彆想了,疏導焦慮,避免過度思慮傷脾,等病好了後,有的是時間想這些。”
朱教授聽到後點點頭,她自己的身體是什麼情況,她也明白,專業的事兒聽專家的,方言這方麵是專家,當然要聽他的了。
等他們離開之後,方言才開始開起了藥。
他選用了方劑,參苓白術散合交泰丸加減。
參苓白術散:補益脾胃,滲濕止瀉,裡麵有太子參、白術、茯苓、山藥、蓮子肉、扁豆、薏苡仁。
交泰丸有黃連、肉桂,作用是交通心腎,清心火,溫腎陽。
加減則是,加石斛、麥冬養胃陰;加益智仁、桑螵蛸固腎縮尿;加酸棗仁、遠誌安神定誌;最後加入少量黃連、黃芩清濕熱防苦寒傷胃。
開完過後,方言將方子拿給了張延昌,讓他交給外邊的醫護人員。
隨後繼續叫下一個進來。
……
這一上午時間,方言又診斷了好幾個,不過基本都是之前遇到過的病症了,隻是有些人治療方向錯了,所以拖到了現在。
方言現場下針過後,好幾個人當場症狀就消失了,又開了一些藥鞏固,治療也就完成了。
最終又給醫院增加了幾個住院病患。
方言這今天的新官上任的看診算是圓滿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對這些患者的後續治療了。
等到吃過午飯後,方言在協和擔任中醫科名譽主任的事兒,也就傳播開了。
看樣子好像還是協和自己散播出去的。
就下午一點過後,方言家裡來了好幾個電話,都是來詢問他事情真假的。
有華夏中醫研究院,有東直門醫院,還有首都中醫藥大學,甚至已經在準備明天出發去四川拍戲的師父陸東華,都聽到了消息,專門打了個電話過來詢問方言。
他們都在方言這裡得到了確認。
至於後續會怎麼樣,方言也不清楚。
現在他家裡還有更重要的事兒,那就是二姐這邊收到甘肅那邊的電報,她的通知書已經到了。
所以她不日就要啟程去甘肅,拿到通知書後,轉戰上海。
在這之前,家裡人商量了一下,打算去一趟大舅家裡,給外公上柱香。
然後二姐明天準備一天買到車票就離京。
開始她的大學旅程了。
當然了,方言他們也快開校了,兄弟姊妹都一樣。
去給外公上香,將會是他們這次最後一個家庭集體活動。
當然了,方言還有些想法,想看看是不是真和老娘說的一樣,外公何休的兒科中醫書籍和相關何家行醫的醫案,全都毀掉了。
PS:月票又多了100,所以更完這章還欠大家91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請早。
老鳳努力碼明天的去了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