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燒香,當然還要準備一些東西。
貢品什麼的自己帶過去,到時候燒完香也不帶走,就送給大舅家裡了。
老娘下午本來在上班,因為要過去給外公燒香,她於是請了個假。
其實正月初七一般不是傳統意義上專門的祭祖日子,通常不建議在這一天祭祖,但也沒有絕對的禁忌說完全不能進行。
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這一天的習俗主要圍繞著慶祝人的誕生、祈福納祥、占卜年景等,比如吃七寶羹、戴人勝、登高賦詩等。
明天的正月初八被視為“穀日”,是祭星、接星的日子,同時也更加適合祭祖。人們認為在這一天祭祖可以表達對祖先的感恩和緬懷,祈求祖先保佑新的一年裡家庭平安、五穀豐登、諸事順遂。
不過因為全家的時間關係,也隻好把這一天的時間給提前了。
相信外公,他老人家也不會介意的。
今天去拜外公,方言就沒讓朱霖去了,主要路不好走,萬一滑倒那樂子可就大了。
現在到處都是暗冰,方言不得不防。
所以,就方家兄弟姊妹,還有老爹老娘一起去。
其他人都留在家裡,就連正義明珠兩小朋友都不例外。
一家人拿上祭祖的東西,裝了個兩個大口袋,方言和方晨兩兄弟一人一口袋,然後全家趕公交車去西城區新街口。
從協和醫院附近的東單路口北站乘坐108路公交車,坐到燈市西口站,換乘22路等公交車,在新街口北站下車。
大舅就在這邊的一個大雜院裡。
要說這一帶,最有名的當然還屬新街口八道灣胡同11號了。
那地方是魯迅兄弟的舊居。
魯迅在此創作了《阿Q正傳》《風波》《故鄉》《社戲》等諸多著作,周作人也在此居住多年,這裡還是蔡元培、鬱達夫、錢玄同、胡適、沈伊默等文化名士頻頻造訪之地。
八道灣胡同曲折走向,南起前公用胡同,北東拐後公用胡同,轉彎分岔之處不止八個,“八”在這裡是形容其彎多之意。
這裡是外公何休所在的舊居,他去世之後,三間房子理所當然就落到了大舅的手裡。
四合院的結構其實都大同小異,這裡是個三進的院子,大舅一家人在中院兒裡,有三間還算寬敞的屋子。
院子裡還有一間地震時候搭建的棚子,和其他大雜院一樣,堵在院子正中間。
老娘來到這裡後,眼神裡充滿了回憶。
畢竟她也在這裡渡過了一段時光,現在看到後難免觸景生情。
倒是老爹一臉好奇,和方言他們一樣,東張西望。
一看就是對這裡沒啥印象了。
這邊公共水龍頭前排著三個鐵皮桶,剛打了開水的中年婦女拎著竹殼暖壺往中院走,呢子褲膝蓋處磨得發亮,看到方言他們後,也隻是瞄了一眼,然後就自顧自的走了。
大雜院就是這樣的,誰家來親戚了,你要是幫不上,最好就彆去打招呼,免得到時候人家找你家借米借麵借油。
這裡屋簷下,同樣家家戶戶門口都堆著煤球,用各種能防潮的東西蓋著,頗有幾分火災隱患的味道。
家家戶戶貼著春聯,方言他們在老娘的帶領下來到大舅家門口。
看到一副有些歪歪扭扭的春聯:
“春風化雨潤桃李,玉兔呈祥映門庭。”
小老弟皺起眉頭,壓低聲對著方言問道:
“今年不是馬年嗎?”
方言笑道:
“估計是喜歡兔子吧。”
一旁的二姐觀察力比較強,她說道:
“應該是孩子寫的,而且是隻練了這一副字,所以就隻能寫這一副春聯了。”
小老弟仔細一看,然後恍然大悟:
“有道理!”
就在這時候,剛才還在放水的自來水龍頭突然發出“突突突”的噴氣聲,然後整條胡同的水管都在震顫似的,給小老弟嚇了一跳。
“咋回事?”大姐也驚訝的問道。
老娘對著眾人解釋道:
“又到了晚飯前集中用水的時候了。”
眾人這才反應過來。
四合院那邊的自來水是經過協和彆墅區那邊弄過來的,從來沒有這種情況,貿然看到還有些不習慣呢。
說完後,老娘對老爹說道:
“振華,咱們一起去敲門去。”
老爹點點頭,然後走了上去。
等到敲了敲門,裡麵傳來一聲回應:
“誰啊!?”
“大嫂,我,慧茹!”老娘回應了一句。
很快。
“吱呀”一聲,房門被打開。
大舅媽站在門口,看到門外站著的一眾人,臉上立馬掛起了笑容來。
“快快,進屋!”她熱情的招呼著眾人進屋。
眾人魚貫而入。
房間裡燒著煤爐子,水壺冒著熱氣。
屋裡除了有股子燒煤的味道外,其實還算暖和。
就是這裡雖然有三間房,但是依舊陳列的相當擁擠。
大舅家三間正房被隔成了五處空間。
外間八平米的地界既是客廳又是飯堂,榆木方桌貼著東牆根擺著,四條長凳收在桌下時才能勉強留出走道。
牆上釘著三層木板吊櫃,搪瓷臉盆倒扣著摞在最高處,第二層塞滿牛皮紙包的粉絲和乾海帶,最底下那層鐵皮餅乾筒挨著印“BJ“字樣的旅行袋,袋口露出半截毛線針。
和之前劉老太太家一樣,這裡正房屋頂斜梁下硬生生架出個閣樓,木樓梯僅容半腳寬的台階向上延伸,扶手纏著防滑的粗麻繩。
上麵沒開燈,也不知道是用來放東西的,還是用來住人的。
大舅媽對著老娘說道:
“我還以為你們初八才來呢,這也沒點準備。”
老娘解釋道:
“我們家方寧通知書到了,她後天就要回甘肅去了,拿了通知書就馬上去上海的大學去報到了,臨走之前我們過來拜祭一下。”
大舅媽恍然大悟:
“哦哦,這樣啊。”
說罷她招呼眾人:
“你們都找地方坐啊,今天家裡人都出去了……”
“我去給你們泡茶。”
老娘對著大舅媽說道:
“大嫂不用麻煩了,我們拜完爸就走。”
大舅媽說道:
“哎呀,那怎麼行,既然來了,就得吃了晚飯再走。”
方言環視了整個房間一圈,也沒發現外公的牌位,隻好將東西放在一旁,等著大舅媽回來了。
不一會兒,大舅媽弄來了一些茶碗,泡上了茉莉花茶。
一邊招呼所有人喝茶,一邊對著何慧茹說道:
“爸的牌位被你大哥收起來了,就在閣樓上麵放著,還有一會兒他就回來了。你們先坐會兒,我去做菜。”
老娘也是無奈了,隻能點點頭答應了下來,然後對著大舅媽問道
“對了大嫂,家裡其他人都去乾啥去了?”
大舅媽說道:
“嗐,家裡孩子生病了,你大哥帶著孩子去衛生部直屬的燕京醫院,找那邊做兒科的主任的戚勇去了。”
說罷,她問道:
“對了,戚勇你還記得吧?”
老娘微微皺眉,問道:
“就是爸的大徒弟?”
大舅媽說道:
“對對對,就是他,現在可神氣了。”
“當了兒科主任,認識好多人呢。”
老娘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戚勇這個人,她已經沒啥印象了。
這時候小老弟對著方言問道:
“哥,你知道這個戚勇嗎?”
“知道。”方言點了點頭。
這人治不好的患者,找到自己治病,能不知道嗎?
聽到方言說知道大舅媽笑著對何慧茹說道:
“看嘛,你們家方言都知道。”
說完她感慨道:
“他繼承老爺子的衣缽,混的風生水起的,可惜你大哥啊,沒那個本事……要不然現在也不至於落到現在這步田地了。”
這時候方言想到自己來的另一個目的,於是對著大舅媽問道:
“對了,大舅媽,外公的那些書籍,筆記,現在還有嗎?”
大舅媽點點頭:
“有啊,前些天整理家裡的東西,我才翻了一些出來。”
“不過你大舅看不懂,打算過幾天拿去送給戚勇。”
方言頓時心跳都快了幾拍,不過他表情不變,淡定的問道:
“什麼地方,我能看看嗎?”
大舅媽說道:
“你大舅說是一整套的,那些都是零碎的醫案,學不了什麼東西。”
“……”方言無語心裡暗罵了一聲敗家子。
然後問道:
“我看看成嗎?”
大舅媽點點頭,指了指閣樓:
“成啊,就在閣樓上。”
“我上去給你搬下來。”
方言搖搖頭,製止了她:
“還是我上去吧!”
“您忙您的。”
大舅媽想了想,點點頭說道:
“那你上去小心點,就在閣樓東北角。”
“好!”方言應了一聲。
隨後大舅媽笑著說道:
“你們都坐,我去包餃子。”
眾人齊齊應下。
等到大舅媽一走,方言對著有些錯愕的老娘說道:
“先啥也彆說,我先上去瞧瞧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
老娘何慧茹之前和方言說過,外公何修的東西已經全沒了,結果沒想到今天一問居然問出來,還有她也很錯愕。
她對著方言說道:
“之前都是你大舅二舅說的沒了。”
方言點點頭。
示意自己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