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休?”楊孝看向自己兒子,腦子有些沒拐過彎來。
楊景翔說道:
“兒科的那個何休,林勝勇的師父。”
這下楊孝才回過神來。
然後驚訝的看向方言:
“哦喲,何休是你外公啊?”
“嗯。”方言點了點頭。
楊孝讚歎到:
“難怪不得,你這麼厲害呢!”
說完又對著自己兒子說道:
“你看看人家!多低調!”
“你還到處說自己是中醫世家?你爸這樣子還像中醫世家嗎?”
楊景翔也被自己老爹懟的有些無語了,他說道:
“爸,首先我今天沒惹你,你老罵我乾啥?”
楊孝說道:
“我是讓你跟著人家學習。”
楊景翔說道:
“我這不天天都在跟著學嘛。”
楊孝恍然:
“哦,也對哈。”
“……”楊景翔無語了。
這一幕給周圍的人都整笑了,這樣看來兩人還真是親父子沒得跑了,都這麼喜歡懟人。
嘴上就沒有個把門的。
楊孝對著方言說道:
“何休老爺子可厲害了,之前那可是京城裡數一數二的兒科中醫專家,好多人都知道他的名稱。”
“就是可惜走的太早了,要是再多留幾年,沒準影響力還會更大一些。”
“在20多年前,京城有五大兒科中醫高手,王鵬飛,宋祚民,楊藝農,祝伯權,何休。”
“其中三人最是被人稱道,你外公何休,還有楊藝農,王鵬飛,其他兩位稍微差了點,這個王鵬飛被稱為京城小兒王,楊藝農被稱為城東楊,你外公何休被稱為怪方何。”
“意思就是說你外公開的藥方格外的怪,總是和彆人開的不一樣。”
“但是效果卻格外的好,所以就出名了。”
方言聽到這裡,微微點了點頭。
宋祚民他知道,畢業於孔伯華先生創辦的北平國醫學院,侍診三年,深得孔老先生真傳。
1950年創辦德勝門聯合診所,擅長治療急性熱病、咳喘症、脾胃病、血友病、紫癜性腎炎、心肌炎、小兒大腦發育不良、兒童多動症、癲癇等內科、兒科疑難雜症。
另外還有王鵬飛,他生於1911年,祖上三代業醫。
1928年畢業於北平民國大學後隨父學醫,22歲正式懸壺應診。
他繼承祖業,擅長兒科,在50年的行醫生涯中享有“京城小兒王”的美譽。
屬於是“第三代小兒王”。
其他人他就不知道了。
這時候楊孝感慨到:
“要說何休老爺子那是真厲害,隻不過他和我們家一樣,被劃分了成分,屬於是成分不太好那種,隻能多收一些成分好的人當徒弟,結果沒想到,眼力稍微差了點,收了一堆不咋樣的殘次品。”
“咳咳……”楊景翔用力咳嗽,對著自己老爹提醒到。
楊孝這才反應過來,趕忙說道:
“哦,不好意思,我說錯話了!”
方言擺擺手:
“沒事兒,楊叔你彆緊張,我就是想知道我外公的故事而已,您講的很好啊,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事兒。”
楊孝看到方言表情沒變,一點也不像是要生氣的樣子,也鬆了一口氣。
然後,他對著方言好奇的詢問道:
“你家裡人不跟你講嗎?”
方言搖了搖頭:
“我媽沒和我說這些。”
“今天我還是從您這兒的第一次聽到呢。”
老娘對外公的事兒知道的也不多,她很早之前就在學習西醫。
也沒說過家裡成分有問題的事兒。
楊孝點點頭,說道:
“哦,也對,你外公手藝沒有傳給你媽你舅舅他們,就盯著這些徒弟傳授了,結果沒想到一個出名的都沒有。”
“咳咳咳……”楊景翔再次咳嗽起來。
楊孝被自己兒子打斷,有些無語,他沒好氣的說道:
“你喉嚨不舒服你喝水!”
“彆在這裡搗亂!”
楊景翔看了一眼方言,見到他神色如常,也隻好不說什麼了。
老爹這輩子就壞在這張嘴上,也還好方言沒生氣,要不然自己後麵可就惱火了,哪有當著彆人麵編排人家家裡人的?
楊景翔突然發現老爹這些年的遭遇真不冤。
‘老天保佑他少說兩句!’楊景翔默默的許了個願。
方言倒是沒覺得有啥不對的,這都是了解自己外公的渠道嘛。
小老弟就更是眼神冒光了,多好的素材呀!
一旁的老胡也是豎起耳朵,本來以為自己家的破事兒,就夠糟心了,沒想到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這話可不是說著玩兒的。
雖然他們家的經,比其他人家裡多了點。
不過聽聽其他人家的事兒,對他心情也是個舒緩嘛。
“對了,剛才說什麼地方了?”楊孝對著方言問道。
方言回應到:
“說道我外公的徒弟沒一個有名氣了。”
“哦,對!”楊孝點點頭。
他繼續說道:
“說起來,我這最熟悉的還是兒科的林主任!”
“他人挺好,就是學了好些年,隻學到點皮毛。”
“看病始終來來回回就是那幾招。”
“雖說挺好用的吧,但是大家內行基本上都摸清楚他的情況了,也還好他沒啥往上爬的心思,要不然彆人算計他,他就夠嗆。”
“不過該說不說,他那脾氣,也有好處。”
“過去10年,可以說任爾東西南北風。”
方言有些沒聽懂問道:
“什麼意思?”
楊孝說道:
“嗐,這還不簡單,風再大,都刮不到他身上唄。”
他解釋道:
“有句話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林主任他就不是木,他是森林裡的草,風再大都吹不到他身上。”
說罷他一拍大腿:
“結果現在你瞧瞧人家,副主任了!這找誰說理去?”
一旁的楊景翔實在聽不下去了,對著他老爹吐槽道:
“你還說彆人呢,你副主任都沒撈著。”
楊孝說道:
“我那是被奸人所害,他們嫉妒我,我就是那個被摧的好樹!”
“……”楊景翔無語。
周圍其他人感覺挺樂。
這父子倆脾氣其實還挺像的,隻不過當爹的在某些方麵更加明顯一些。
楊景翔還沒跟方言的時候,大概脾氣和他老爹差不多,不過經過這一段時間,在方言的耳濡目染下,整個人都變得不太一樣了。
遇到事情他也學會了和方言一樣,先保持淡定,再慢慢想辦法控製住嘴上爆發的欲望。
再加上張延昌在身邊隨時提醒,楊景翔現在改變還是挺大的。
現在看到他老爹楊孝,大家算是找到病根兒了。
這位是啥都敢說呀!
“那您還知道他哪些徒弟?”方言對著楊孝問道。
楊孝伸出五根手指,然後開始數了起來:
“大徒弟戚勇,二徒弟遊雷,三徒弟鄒學正,四徒弟楊建,五徒弟那個……叫啥王什麼來著,我隻記得外號,叫王耍耍。”
方言有些驚訝:
“您認識的還挺多。”
楊孝擺擺手:
“嗐,當時以為會是同輩兒的競爭對手,可不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所以就了解多了一些。”
“隻可惜,一個個都在何老爺子走後,泯然眾人已。”
說完他一臉高手寂寞的樣子。
“……”眾人無語。
“不過現在大多數人已經去外地了,現在京城裡……好像就隻有戚勇和林勝勇這兩師兄弟了。”楊孝摸了摸下巴,對著方言說道。
方言順勢就追問道:
“那……戚勇是個什麼樣的人?”
楊孝說到這裡頓時有些激動起來:
“他呀!那不是開玩笑,那以前可狂了!自稱小兒戚,仗著學了不少何老爺子的手段,在當時年輕一輩兒裡出儘風頭。”
“後來聽說和王鵬飛的兒子王應麟碰了碰,結果發現自己短板暴露了,人家能治的病,他沒辦法治,然後就老實多了。”
“嗐,你聽聽這沒文化的,還小兒戚,這不是“小兒哭泣”的意思嗎?我以前就想說這個破外號取的像是狗屎一樣,怪不得比不過人家王應麟。”
方言哭笑不得,王應麟是誰?
第四代小兒王的傳人。
曾擔任首都中醫藥學會兒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審專家、首都老醫藥衛生工作者學會理事等職務,還曾是首都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首都中醫學院兒科教研室主任等。是第三、第四、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500名著名老中醫藥專家之一,首都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顧問,首都中醫醫院第一屆“杏林名醫”。
2017年榮獲“首都國醫名師”榮譽稱號。
戚勇和他碰一碰?
好家夥,真會挑選對手!
“咳咳咳……”楊景翔喉嚨都快咳出血了。
讓方言感覺仿佛聽到了企鵝好友上線提示。
楊孝說道:
“你彆咳嗽了,戚勇那人和他們關係好不了。”
方言聽到楊孝這話,饒有興趣的問道:
“楊叔您還知道這個?”
楊孝一拍大腿,說道:
“當然了,我對他太了解。”
“這家夥絕對不會把到手的東西拿出來,甚至還會覺得你是他的威脅。”
“同行是冤家這句話,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儘致。”
“彆的人不說了,他那幾個師弟,就沒一個和他關係好的,這個我可以作證!”
說完他突然壓低聲,小聲八卦道:
“而且我跟你說哈,他現在的老婆,原本就是當初林勝勇的對象。”
“什麼?!”此話一出,全場震驚。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畢。
晚點還有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