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啪……”老胡率先鼓起掌來,招攬了這麼多中醫師,今天這個中藥師讓他大開眼界了,這簡直就是為產品量身定做的開發專家啊。
方言提出產品要求,他這一會兒的功夫,就給出了解決方案。
簡直讓老胡驚為天人。
還有比這更快的速度嗎?
他這個超前技術儲備,一聽就是準備了好久的,剛才急救藥品研發的適配性,簡直就是太高了。
還有他在非洲實戰的驗證,其非洲經驗中發現的植物蠟基質,雖然法國已驗證但未商業化,但是他卻能快速適配國內產品需求,這體現了他“借力國際資源反哺本土研發”的獨特視野,有助力公司開拓海外市場的潛力。
剛才方言果斷吸納曾路泉的舉動,比考驗他之後再吸納,雖然時間上沒差多久,但是先後順序一對調,情況就不一樣了,這是對曾路泉釋放的一個很重要的信號,那就是方言非常信任他的能力。
現在也確實證明了,方言的眼光確實沒有錯。
方言這邊也發現,曾路泉的“即插即用”能力非常罕見,他可以大幅降低溝通與試錯成本,他的技術可直接對接生產線,加速產品上市節奏,為公司創造即時現金流。
說的遠一點,曾路泉是兼具技術前瞻性、實戰經驗與國際視野的稀缺人才。
其技術成果能快速轉化為市場急需產品,推動公司急救領域建立壟斷性優勢,同時為中藥國際化提供關鍵支撐,商業價值與戰略意義不可估量。
現在方言更加肯定這人如果不被自己人發掘,那後麵肯定要被其他國家的人發掘,到時候就是人家手裡的一張王牌了。
而且方言吸納曾路泉,也釋放了個重視尖端人才的信號,指不定還能吸引更多被埋沒專家加盟。
就比如說曾路泉也是因為賀普仁先進的秘方研究所,他想試試才過來的。
要是真的再來人,那就真是形成的正向循環了。
見到老胡鼓掌,其他人也紛紛鼓掌,大家都看出來,曾路泉是真的有東西的。
金世元的也鬆了一口氣,看來不用自己幫這個師弟出頭了。
該說不說,現在國內能夠用上曾路泉的地方其實並不多,他手裡的這些東西實在有點太超前了。
好多的藥廠根本就不需要他這種創新和超前,能夠讓他發光發熱的地方,其實很少很少。
1978年國內的中藥行業基本仍以傳統炮製工藝為主,藥廠普遍依賴上個版本的《藥典》製定的既有標準生產。
對這種明顯“超前技術”缺乏消化能力,或者說是本能的就抵製這種創新。
就算是曾路泉的《毒性中藥定量減毒工藝》結合了非洲麻風病臨床數據驗證,有他的道理,國內藥廠無相關數據積累,也缺乏國際協作渠道,還是難以直接應用。
而且國內急救藥品研發需求薄弱,藥廠聚焦於常見病藥物如感冒藥、消炎藥。
而曾路泉的技術,就像是方言提出的如舌下速效製劑、鼻腔給藥係統針對心腦血管急救場景,就是屬於“超前需求”,普通藥廠既無研發動力,也缺乏配套生產線。
多數藥廠以完成國家生產指標為核心任務,追求“穩定供應”而非“技術突破”。
曾路泉的創新技術需投入資源試錯,就比如非洲植物蠟基質的本地化驗證,這都是需要投入的,就這麼個東西就能難住不少藥廠,光是這一項就與這會兒大多數藥廠的“保生產”邏輯衝突。
方言公司通過華夏中醫研究院的“秘方研究所”與他綁定,形成技術壁壘,是現目前國內少數能保障曾路泉成果價值的平台。
方言和胡道虎組建的團隊,是目前國內可以說唯一正正兒八經,正在快速推動中藥國際化,且聚焦了急救藥品新賽道的公司。
這才與曾路泉的技術方向有高度契合度。
但凡是個普通藥廠,根本沒有這種戰略布局,即使引入曾路泉,他的這些技術也隻能被束之高閣。
如果還有什麼平台?撇開國籍不談,金世元隻能想到周圍華夏文化圈的其他國家,最合適的當然隔壁搞漢方藥的小本子。
但是能夠在自己國家內發光發熱,誰想去國外啊?
其他人這時候也多少想到了這點,唯有方言和胡道虎這個類型的公司,兼具國際視野、急救賽道布局和秘方保護機製的平台,能為曾路泉提供“放光發熱”的空間。
“恭喜!恭喜!”
大家對打著方言胡道虎,還有曾路泉說著恭喜。
這句可以是對方言和胡道虎說的,也是對曾路泉說的。
經過剛才的這一番考驗下來,曾路泉也在方言麵前證明了自己。
同時也是給其他老前輩們展示了自己,自己可不是隻能紙上談兵的人。
是真的有可以落地的寶貴經驗和手段的人。
接下來,大家對於曾路泉的加入也算是沒有意見了,這位一加入進來,甚至比大多數的人的貢獻都要多,至少他現在就已經有可以落地的生產工藝了。
老胡就更是乾脆了,說是明天就打算先去試生產看看。
第一個突發心絞痛的舌下速效製劑,隻需要國內的現有的技術,就可以把東西生產出來。
馬上去試試,是老胡對曾路泉最大的尊重。
隻要證明有用,曾路泉就證明他的價值真的是特彆高了。
聽到老胡說要是去試試,曾路泉也沒任何意見,表示自己也可以一起去,順便還可以調試下生產線。
也就是說,他對藥品生產線也有一些經驗。
這不由得讓人感慨,真是人才啊!
“怎麼樣,不錯吧?”賀普仁在這場考驗後,對著方言小聲問道。
作為曾路泉的第一介紹人,看到他深受方言和老胡賞識,還獲得眾人認可,賀普仁也算是發揮了功不可沒的關鍵作用。
方言對著老賀豎起大拇指:
“是個高手,這次多虧你推薦。”
賀普仁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是他自薦,我就隻是當個中間人而已。”
現在他反而謙虛起來了。
不過方言卻要記得人家的好,畢竟肯定是賀普仁說了好話,人家才能被吸引過來。
所以方言對著老賀說道:
“您還是非常重要的,我和老胡不會忘了你的,以後要是還有這種高手,你也彆客氣,作為秘方研究所的副所長,你也可以幫忙招攬人手嘛。”
方言是一點都不怕賀普仁招人把自己架空。
因為這種事情就不可能發生。
合作是建立在方言和老胡的跨國公司前提上的。
他們才是公司差異化的核心。
把他們架空了,就是在自毀長城,而且更加重要的時候,方言能夠相信這位未來國醫大師的人品。
招攬了曾路泉後,方言看了下時間,差不多也該去做午飯了。
和眾人說了一聲,方言就準備去廚房了。
聽到方言要親自下廚,大家也沒和他客氣,隻要是吃過他做的飯菜的人,都沒辦法拒絕這個事兒。
隻有曾路泉有些不好意思,說著要不他也來幫個忙。
說是在非洲那邊,也練了一手廚藝。
方言一聽這敢情好啊,新加入的人終於有同樣愛好的了。
於是讓他一起來。
然後大家看到曾路泉都去了,年輕人們也不好意思呆著了,紛紛都到廚房幫忙。
所以一時間方言家裡的廚房就熱鬨了起來。
其實昨天就已經把食材準備的差不多了,今天的工作就很少了,好多人到了廚房裡,詢問方言要乾什麼,方言還真是不太好安排。
隻能讓他們要麼幫忙生個火劈個柴,或者削個土豆山藥什麼的。
做菜就隻給方言,和少數對自己廚藝還沒正確認知的人。
就比如楚喬南,他今天看到新加入的曾路泉要露一手,立馬表示自己也不能落後,今天也要來一份台灣菜。
就是後世比較有名的三杯雞。
這個菜其實也是內地這邊的傳過去的。
相傳,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一位江西老婆婆得知他即將被殺,帶了一隻雞和一壺酒在獄卒幫助下到獄中探望。
她將雞切塊,在瓦缽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製,文天祥吃完這最後一頓飯就義。
獄卒回到江西寧都後,每逢文天祥祭日就用這道菜祭奠他。
後來廚師將三杯酒改成一杯甜酒釀、一杯醬油、一杯豬油,逐漸形成了現在的三杯雞。
20世紀40年代,隨著大量大陸人口遷移到台灣,三杯雞也被帶到台灣,並成為台菜的代表性菜品。
曾路泉做的是湖南的湘菜,就是之前方言在招待軍區大院兒謝老的時候,做過的湘西外婆菜。
方言沒想到曾路泉還會做湘菜,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是湖南人。
他小時候是在湖南出生的,後來才跟著家裡人到了京城,然後三十多就去了非洲,活到四十多歲,大半輩子都是在背井離鄉的漂泊,唯一能夠記得的就是家裡的味道。
做法沒有方言的正宗,不過各種調料加的很精準,很顯然是有很高的抓藥手藝在加持,火候就算是燒柴火,也是把控的相當不錯。
看的出來,這位在中藥學方麵是下了苦功夫的。
不愧是能夠成為汪逢春關門弟子的人。
從這些小地方就能看出他的天賦。
接下來陸陸續續又來了幾個同學,比如朱麗娜,雷蓮,龐宏,趙中振,他們就稍微來的遲一點,他們就沒想到,自己到的到時候,這邊的股東大會都開完了,現在已經在準備中午的飯菜了。
不過這幾個人也不是股東,隻是方言看中他們的潛力,提前拉攏他們,晚點來也對。
要不然來早了,也隻能在方言書房裡待著。
另外那幾個在書房裡的人,這會兒已經沉迷在書海裡了,主要是幾個人掌握的中醫知識足夠支撐他們閱讀方言那些書籍。
現在看了不少東西,都讓他們如同醍醐灌頂。
方哥這地方真是個寶藏啊,不愧是孤品珍品的書,其他地方哪能看到啊!
大家都感覺自己找到加入團隊最大的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