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太嚴重時,還會覺得肛門有下墜感。”
“最近發病時胃脹疼,還會牽連到兩側脅肋,說是感覺有氣在體內亂竄遊走,但又打不出嗝;氣往下墜就想大便,可大便又不通暢。”
“後來我們找了美國那邊的一個中醫治療了,他教了我們個辦法,用溫敷或者按摩的方法,直到肚子腸鳴、放屁,這樣就會感覺舒服很多。”
“另外我丈夫自己說,如果小便能通暢,也會覺得舒適。”
“但是那個中醫最後因為給人治病說是治出毛病了,被抓走了,我們也就沒敢吃他的藥了……”
“……”方言無語了。
總結了下她說的,然後開始拿起筆寫了起來。
“還有嗎?”一邊寫一邊對著患者妻子問道。
李音想了想,這時候的王迪好像終於回過神來了,對著方言慢吞吞的說道:
“還有不能多站,站久了胃這一塊兒就會感覺沉重下墜。疼痛厲害時肚子脹得厲害,不能按壓,也不能大聲說話,一說話就疼。”
“最後隻能安靜躺著。”
“現在我已經不喜歡動了,一動就頭暈目眩、眼前發黑,腦子像是都反應不過來一樣。”
李音接過話茬說道:
“對,我們還在美國好些醫院做過檢查。”
“但是每個醫院檢查出來都不一樣,曾經被診斷為慢性肥厚性胃炎、輕度胃下垂、貧血等。”
“這次複發是因為回來的時候,洗澡後受寒了,當時疼痛比較劇烈,吃了很多帶著的藥都沒什麼效果,現在我們懷疑是不是惡變了,心裡很擔心……”
方言聽完快速的寫上了事情裡麵的要點。
然後對著患者王迪說道:
“王先生您把嘴張開,舌頭伸出來我看看,另外手也給,我要把一下脈。”
王迪這會兒稍微正常了點,稍微愣了一下,然後就反應過來了。
照著方言的話張開了嘴巴。
他剛一張嘴,方言就聞到一股子味兒。
舌苔厚膩微黃,舌質稍胖且暗淡。
左右手的脈搏是濡脈。
這屬於“細脈類”,其特點是脈象細軟、輕取即得、重按反不明顯,就像用手指輕觸水麵漂浮的棉絮,能感受到柔軟的質感,但稍用力下壓,棉絮就會隨水下沉,觸感減弱。
中醫認為,濡脈這種脈象,主病以虛證和濕證為主。
方言開始在腦海裡快速的分析起來:
患者長期飲食不規律導致脾胃虛弱。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虛弱則運化失職,水濕內停,濕邪困脾,久而化熱,形成濕熱內蘊。
舌苔厚膩微黃提示濕熱,脈濡主濕證和虛證。
胃脹痛、氣竄感可能與肝氣犯胃有關,肝鬱氣滯影響脾胃升降。
肛門下墜、胃下垂屬於中氣下陷的表現,脾虛導致升舉無力。怕冷、乏力則是陽氣不足,尤其是脾陽虛。
還有患者不能吃粥,方言分析,這很可能與胃酸分泌過多或胃黏膜受損有關。
如果是這樣,那就需調整飲食建議,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接下來方言,剛要寫醫案,又停下了筆,他想到,剛才這王迪心不在焉,好像丟了魂兒似的,又是怎麼回事呢?
方言想了想,對著患者媳婦兒李音問道:
“王先生這種精神力不集中,是近期才出現的嗎?”
李音說道:
“其實以前有點,但是沒現在這麼嚴重,最近是他病了,不知道怎麼就嚴重成這樣的……”
方言點了點頭,重新把病情捋了捋。
從中醫角度來看,患者的舌苔厚膩微黃,舌質稍胖且暗淡,脈濡,這提示體內有濕邪和脾胃虛弱的證候。
濡脈常見於濕證和虛證,結合患者的怕冷和乏力,所以是存在脾陽虛的情況。
此外,患者胃脹痛牽連脅肋,可能有肝氣犯胃的問題,因為肝鬱氣滯會影響脾胃的升降功能。
患者是在近期出現的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
這應該是與發病後,加上長期的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血不足有關。
因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生成不足,無法上榮於腦,導致腦失所養,出現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此外,長期的慢性疾病和身體不適也會導致情誌不暢,進一步加重肝氣鬱結,形成惡性循環。
“脾藏意“失常在《黃帝內經》裡記載:“脾藏營,營舍意”,脾虛則意不守。
另外濕濁蒙竅,濕熱上擾清竅,如油裹麵致神識昏蒙
最後他這樣子一定也有陽氣不展的症狀,陽虛不能溫煦心神,就會出現“但欲寐“的狀態。
想到這裡,方言基本上把情況算是捋清了。
他拿起筆,開始“唰唰”的寫起了醫案來,針對王迪這個病,他打算用上以前沒用過的外治法——“臟器托敷法”。
PS:更完這章,目前欠大家98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請早咯!
老鳳努力碼明天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