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恍然,還真是沒認出這位大佬。
主要是這會兒的季羨林太瘦了。
前些年遭了罪,還沒恢複過來呢。
方言對他的生平還是記得很清楚的。
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季羨林的《清華園日記》了。
在這本日記裡,他寫了一些看腿之類的內容,展現了他作為年輕人時的真實心境。相關日記內容如:
1932年12月1日:“過午要去看同誌成中學賽足球和女子籃球。所謂看女子籃球就是看大腿,說真的,不然的話,誰還去看呢?”
1932年12月21日:“看清華對附中女子籃球賽。附中女同學大腿特彆黑,隻看半場我就回來了。”
這些內容在《季羨林日記》出版時,編輯曾建議季羨林刪掉,但他拒絕了,認為那是當時真實的自己。
後來出版那可是相當炸裂的。
其中不乏比看腿還炸裂的……
這位是1911年8月6日生人,今年1978年四月還不到67歲。
1978年,也是他人生中一個重要轉折點。
他剛在上個月初,恢複一級教授職稱,享受到了中斷十二年的高級知識分子待遇。
同時他又被任命為北大副校長,還擔任社科院北大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印度史、中印文化關係史、印度佛教史,翻譯和研究梵文文學作品。
這位一生獲得過諸多榮譽,被尊稱為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他的老師鞠思敏和陳寅恪,一個是民初山東教育界的領袖人物之一,一個是當年與梁啟超、王國維一同被聘為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導師,並稱“清華三巨頭”,其學問舉國皆知的大牛。
而且他作為北大教授和學界代表,已和葉聖陶、冰心、馮友蘭等文化界名流有廣泛交往,儘管之前季羨林曾被迫中斷學術工作,但他憑借深厚的學術積累、學界職務及社會影響力,已成為國內東方學、印度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並在文化界享有較高聲望。
“原來是季校長當麵,久仰久仰!”方言下車對著季羨林拱手。
季羨林對著方言問道:
“哈哈,這麼說,你看過我的書?”
方言倒是沒想到對方還真要問這事兒,於是說道:
“看過,《夾竹桃》,《天竺心影》,《敦煌變文集》,還有您翻譯的《沙恭達羅》,《五卷書》……”
聽到方言的話,季羨林有些驚訝:
“謔,那看來是真看過。”
說罷對著方言問道:
“你既然都看這些,怎麼不來我們北大讀書?”
方言說道:
“我還是更加擅長中醫。”
“而且我們家已經有兩個讀北大的,我就不來了。”
一旁的葉老爺子說道:
“他對你了解,你對他可不了解,人家除了是去年的滿分狀元,還是協和中醫科主任。”
季羨林驚訝:
“是嘛?”
葉老說道:
“他和中僑辦合作,給國內吸引僑商回來看病,拉回來不少投資,作用可比咱們寫寫文章作用大多了。”
方言說道:
“葉老您言重了,我也是聽上級領導安排配合他們的工作罷了。”
聽到這裡,季羨林說道:
“哦,我想起來了,前段時間有人讓我協和找中醫看病,說是有個很厲害的中醫,看病到現在還沒有治不好的病,是不是就是找你?”
方言點頭:
“應該是我。”
“那我明白了……”季羨林恍然。
方言抓住重要信息,問道:
“對了,您身體不舒服?”
季羨林說道:
“哦,一點小問題,我已經找西醫開了藥了。”
“現在感覺已經好多了。”
方言問道:
“要不,我再給您瞧瞧?”
季羨林沉吟了一下,還是問道:
“……方便嗎?”
方言說道:
“當然,我這會兒沒事兒。”
季羨林當即表示:
“那咱們去辦公室坐一坐?”
說完還看向一旁的葉老。
葉老點點頭:
“走吧。”
接著方言鎖好車,跟著他們一起進入了學校裡麵。
路上的時候,季羨林對著方言問道:
“對了,你剛才說你弟弟是海潮?”
“是寫《白樺林》的那個海潮?”
方言點了點頭:
“嗯,對,他就在中文係讀書。”
季羨林笑著點了點頭:
“我見過他,風雲人物啊……”
看來小老弟在北大裡麵也是名人啊,就連副校長都說他是風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