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該啊?”方言詫異道。
他嘀咕道:
“難道是老周賣房子了?”
樂苗說道:
“要不下車看看吧?”
“好。”方言點頭。
樂苗在路邊上停車,然後眾人都下了車來。
來到門口查看後,確認這裡是十二號。
方言不管那麼多,先按了一下門鈴。
按了過後,那邊聽小提琴的人沒有反應,反倒是在一旁花叢裡冒出兩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抬頭好奇的看向他們:
“請問找誰?”
方言朗聲問道:
“這裡是周振邦周先生家嗎?”
“對的。”中年婦女點頭。
聽她們的發音,應該是受過培訓的。
口音雖然還有,但是並不是太重。
方言對著他們說道:
“我們是來拜訪周先生的,還請您通報一下。”
另外一個中年婦女說道:
“周先生這會兒應該在午休,不會見客的。”
方言詫異,指著一旁說道:
“午休?你們這外邊敲鑼打鼓的,他在家裡午休?”
她們說道:
“哦,那是隔壁的,我們也沒辦法乾涉。”
然後指了指一排並不算高的灌木:
“從這裡開始是隔斷的。”
站在外邊的幾個人這才反應過來,樂苗嘀咕:
“原來是這麼設計的……”
這種低矮的設計,直接可以從一家到另外一家。
方言這時候也反應過來了。
這種利用低矮灌木作為隔斷的設計屬於英式殖民地風格中的半開放式庭院布局。
通過低矮灌木而非高牆劃分空間,既保持各戶獨立性,又允許視線穿透,形成“隔而不斷“的效果。這種設計常見於注重景觀協調性的高端社區。
富人區住戶既需要隱私又不願完全封閉,低矮綠植既能暗示領域邊界,又不妨礙鄰裡間的視覺交流,契合殖民地時期形成的“保持距離的優雅”社交文化。
還有香江濕熱氣候下,灌木隔斷相比實體牆更利於通風散熱,同時綠植本身能調節微氣候,屬於熱帶殖民地建築的典型手法。
後世管這種設計叫英國園林的自然式庭院理念。
強調植物造景而非硬質隔斷。
當然了,這個不是重點,方言對裡麵的中年婦女說道:
“那現在彆墅裡還有其他管事的人嗎?比如周先生的秘書和助理之類的。”
中年婦女說道:
“這個倒是有,不過他們也不會讓你打擾周先生的。”
另外一個中年婦女也附和道:
“就是,我們看到過好幾個人來拜訪,都是這樣的,你們年輕人還是在外邊等等吧,下午三點再來就對了。”
樂苗拿出錢,對著他們說道:
“麻煩您去叫一下人吧。”
看到遞上來的港幣,兩個中年婦女麵麵相覷。
最後兩人交換了個眼神,還是有個人走了上來:
“好吧好吧,不過待會兒他們不見你,這個錢可不退。”
說著一把把錢給拿走了。
樂苗還對著他們說一聲:
“謝謝。”
等到她們去找人後,一旁的鄧財批判道:
“香江這地方真是什麼都要錢啊!”
“沒錢什麼人都給你甩臉色。”
樂苗笑了笑:
“沒辦法,人家到富人區裡來工作,本來就是奔著賺錢來的。”
“我們需要調整心態。”
很快,那兩個中年婦女就出來了,並且還有個人跟在他們後麵。
那是之前老周的助理秘書。
看了一眼門口幾個人,發現自己一個都不認識,皺起眉頭來說道:
“你們都是乾什麼的?”
方言對著他說道:
“是我,楊先生,我過來給周兆琴複診。”
楊助理皺起眉頭:
“胡說八道,你誰就給……誒!”
他突然一怔,發現聲音有些耳熟,並且方言的長相也有些臉熟的即視感。
不過看了看,又給他整的不確定了。
走近了幾步問道:
“你是?”
方言說道:
“這麼健忘?我姓方,從北方來的。”
聽到這裡,楊助理頓時反應過來:
“喲!方先生,您怎麼……”
方言壓低聲:
“你知道我這個身份不方便的。”
楊助理一怔,旋即恍然:
“噢噢……對對對!”
說罷他趕緊表示:
“我給您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