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鈴教授則變魔術般從白大褂口袋裡掏出個油紙包,裡麵是切成小塊兒的肉:
“蛇肉,昨晚上抓的,嘗嘗鮮!”
說著就遞到了方言麵前。
方言看著一段段的蛇肉,早就在香江吃過蛇的他倒是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夾了一塊兒到了碗裡。
劉仕昌教授看著方言才夾一塊兒,有些拘謹的模樣,笑著給他盛來了一碗木棉花粥:“這粥祛濕健脾,你從北方來,得多喝幾碗適應適應,以前一般四月底就沒有了,今年不知道怎麼的,這五月初都還有呢。”
方言知道這是剛才門口的粥,他點點頭喝了一口。
粥入口清甜,帶著淡淡的花香,喝下去渾身都要冒汗了。
這年頭木棉花還比較天然,後世路邊綠化樹的木棉花大概率噴灑過農藥,或受汽車尾氣汙染,就已經不建議采摘食用了。
食用都是儘量選擇自家種植或正規渠道購買的乾品。
而且木棉花有好些品種,食用前需確認木棉花品種,常見的觀賞品種“美麗異木棉”與藥用木棉花不同,需避免誤食。
此外木棉花性涼,脾胃虛寒者(易腹瀉、怕冷)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加重腸胃負擔,方言就看到這裡大概多都是男生在喝這種粥,女同學都沒怎麼動。
飯桌上,教授們邊吃邊聊,話題從上午討論的手冊細節,聊到各自年輕時行醫的趣事。黃耀燊教授說起自己早年在鄉間用草藥治蛇咬傷的經曆,繪聲繪色,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方言夾著一塊鯪魚,魚肉鮮嫩,帶著欖角的鹹香,聽著前輩們談笑風生,突然覺得這頓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值得啊。
吃了一會兒,鄧鐵濤見方言碗裡的飯快見底,又往他碗裡夾了幾塊蒸南瓜,“吃慢點,不夠再去打。”
方言點了點頭,這裡好些人都是練武的,胃口其實都比一般人要大。
看到他們都去打二次飯,方言也沒客氣。
主要是相對家裡的飯菜,這裡確實油水少了點。
這時候方言也注意到了其他學生,說實話方言感覺廣東的生活水平……確實比首都要好點。
至少是食堂裡的水平要好一些。
這裡主食稻米為主,雜糧點綴,菜品是時令野菜與家常小炒,還有一些鹹菜和海味做佐餐。
這年頭生態環境好,海魚也沒大麵積捕撈過度,海鮮還是挺容易吃到的。
等到吃完了飯菜,方言和鄧鐵濤教授他們再次回到了辦公室裡,這會兒辦公室裡的人更多了。
鄧鐵濤招呼一聲,那家夥直接都過來了。
方言把上午的成果展示出來後,邀請大家一起,看看還有沒有什麼能夠改善或者添加的東西。
結果還真彆說,還真是找到一些問題,也有人加了一些進來。
整個下午,辦公室像口沸騰的藥鍋。
戰傷筆記、疫情檔案、脾胃驗方、當地的土竹針、蟲藥標本……全被方言用鋼筆速記下來,偶爾卡殼時,鄧鐵濤就用紅筆在旁點撥。
等到窗外的木棉樹影漸漸拉長,當趙思兢趙老把最後一株草藥標本夾進手冊時,窗外下課的鈴聲響起。
方言趕忙看了一下時間。
“時間到了!”
眾人也才反應過來,居然一下午時間這麼快就過去了。
好久沒有這麼熱鬨的討論了。
方言這會兒對著眾人說道:
“這個手冊我要帶回首都,到時候通過衛生部印刷出來,諸位教授都簽個自己的名字吧!”
“好!都簽!”鄧鐵濤帶頭說道。
他第一個把名字寫到了方言那個原稿上麵。
接著其他人也紛紛過來,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方言看著簽滿教授名字的手冊原稿,像捧著一塊沉甸甸的黃金。
他小心翼翼地合上本子,對圍在身邊的教授們鄭重地抱了抱拳:
“鄧老、黃教授、劉教授、梁老、司徒教授、靳教授、趙老……諸位老師前輩,今天這份恩情,我替前線官兵記下了!”
他語氣真摯,目光掃過每一位教授的臉龐,“這份手冊現在不是紙上談兵了,是咱們嶺南中醫界給戰士們的保命符!”
他一邊利落地將原稿收進隨身的袋子,一邊快速補充道:
“我晚上就趕飛機回京,到了過後立刻把東西送進衛生部,等手冊印發出來……第一本印好的,我讓部隊首長簽名,親自寄回廣州,讓每個名字旁邊都戳個軍用章!”
教授們聽得心頭一熱,連最沉穩的梁乃津也撫掌笑了起來。
鄧鐵濤拍拍他肩膀,說道:
“路上當心。”
黃耀燊教授則指著紙袋提醒:
“草蟲圖鑒那幾頁,彆壓皺了!”
方言應聲點頭,腳下已風風火火地朝門口邁去:
“司機同誌等久了,我先走一步!改日請諸位老師吃京城烤鴨!”
話音未落,人已帶著滿袋沉甸甸的智慧結晶,朝著樓下而去。
不一會兒,眾人就在陽台上看到方言跑出了校園,坐上紅旗車彙入了羊城的車流中。
方言這邊上了車,就直奔著廣州迎賓館而去。
這會兒是下班的高峰期,雖然直線距離隻有三四公裡,但是大概用了快二十分鐘才到。
等到方言到的時候,大家都在準備吃晚飯了。
看到方言風風火火的回來,廖主任對著方言招呼道:
“快過來準備吃飯了,時間不夠回去再慢慢弄,京城同樣有在南方呆過的中醫。”
一旁的老楊同誌誇獎到說道:
“這小方同誌挺好,下飛機就開始工作,勞模就他這樣了。”
方言坐下後,服務員遞上熱毛巾,他擦了擦臉和手,然後丟下毛巾才說道:
“今天遇到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教授們幫忙,用了一天時間,已經把手冊內容弄出來了。”
說完他掏出自己包裡的手冊,直接遞給了廖主任。
廖主任和周圍其他人都有些震驚。
本來以為今天剛開始打個基礎,結果方言把任務都給完成了。
“這是昨天晚上才決定寫的?”一旁的老楊同誌看到上麵寫的內容,震驚的對著廖主任問道。
廖主任點了點頭。
這會兒已經開始上菜了,他們還在看方言給他們的那本手冊。
上麵除了方言寫的,還有一些是直接從一些筆記本上剪切貼上去的,上麵隻是寫了需要修改的地方,整個手冊就是一個還沒有做過編輯的初始狀態,但是也就是因為這樣,才能夠看得出來是許多人的智慧彙集而成。
看到這個有些排版雜亂的手冊本子,感受到了裡麵許多人的心血。
隻是很難讓人相信這是方言通過一天時間就搞定的。
這簡直效率高的離譜。
“你應該和他們很熟吧?”老楊同誌對著方言問道。
都不用方言回答,廖主任就說道:
“胡說八道,他才第二次到廣州。”
“那你這統禦整合資源的能力也太強了,一般人光是管理就夠嗆了。”老楊同誌看到了方言身上屬於管理人才的閃光點。
還真彆說,其他人光是和這一大群人打交道就夠嗆了,更彆說讓他們馬上投入工作中,而且還能協調的像是一個非常精密的機器一樣,在這麼短時間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
老楊同誌突然搓了搓手,然後笑著問道:
“方言,什麼時候畢業,要不然到時候來到廣州發展?”
方言一怔看向老楊同誌,有些懵逼。
老楊同誌儘量讓自己笑的和藹一些:
“我這裡就差你這種人才……”
結果這會兒廖主任也反應過來:
“打住打住!大家熟歸熟,你當我麵挖牆腳,真當我沒脾氣?”
老楊同誌說道:
“你手裡人才多嘛,不差這一個兩個的。”
廖主任一瞪眼:
“胡說八道!人家方言畢業還早呢,他的未來不用你操心,你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
老楊同誌一看對方不放人,他隻能咂咂嘴:
“嘖……老廖你這人……小氣!”
方言:“……”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畢,晚點還有加更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