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魏武的說話聲,後圓融這才猛然驚醒。
回過神來之後,他立刻抬起手來對魏武做了個拱手禮,同時嘴裡說道:
“沒想到,居然是長樂侯當麵。”
魏武倒是沒想到後圓融居然跟他行漢禮,於是也抬手回了一禮。
畢竟大國出身,自當雅量!
見魏武回禮,後圓融心中也暗暗鬆了一口氣,他就怕魏武對他視而不見。
如果是那樣,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將接下來的話說出來,好在尷尬的局麵並未出現。
隨後,後圓融看向魏武,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開口說道:
“長樂侯,我想請問一下,此番大明東征倭寇,究竟是因何緣由,真的隻是因為礦產嗎?”
當初大明朝堂上商議討伐倭寇的事情,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銀山和金礦。
後圓融能知道這些消息也很正常,隻是他不認為這就是大明發動國戰的真正理由。
在後圓融的認知中,中原王朝一向講究出師有名,而且最在乎的就是名聲。
不會隻是為了霸占金礦和銀礦就出兵攻打他國,否則會被那些儒家文人詬病。
後圓融打心眼裡看不上那些人,認為那些人不僅迂腐,而且全都是沒用的累贅。
明明好東西就擺在那裡,卻因為什麼狗屁名聲,眼睜睜看著彆人拿走。
當然,對於小國出身的他來說,這種人在中原王朝越多他們就越開心。
不過這些都是後圓融在心中暗想的,現在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大明出兵的原因。
這樣將來遞上降表的時候,也知道該怎麼寫。
然而後圓融不知道的是,大明一開始確實沒想打倭寇,主要是打它得不償失。
攻打倭寇需要跨海,耗費甚大風險還高,一個不好甚至有可能會步上元朝後塵。
可誰讓大明多了個魏武呢!有他在倭寇就注定了不會有好日子過。
不僅將石見銀山提前說了出來,而且還解決了明軍跨海作戰的船隻問題。
關鍵是連火器都更新換代了,這才讓老朱急不可耐的提起了屠刀。
其實說白了,這次大明東征倭寇,完全就是魏武為了讓倭寇亡族滅種才出現的。
不過既然已經猜到後圓融是想借助自己的力量,奪回原本屬於皇室的權利。
那魏武就不能將真實原因說出來,畢竟,他也有個事情需要利用後圓融。
所以,聽到後圓融的詢問,魏武沉吟了片刻才順著他的話往下接。
“當然不會隻是因為礦產,那隻不過是順帶手的事情,真正的原因是你們倭國的冒犯。”
聽到魏武的回答,後圓融眉頭一皺繼續追問道:
“冒犯?還請長樂侯直言!”
看著後圓融那疑惑的神情,魏武冷笑一聲繼續說道:
“沒錯,就是冒犯,後圓融先生,這些年你們倭國浪人、流寇屢次進犯我大明沿海。”
“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犯之罪人神共憤罄竹難書,可你們倭國卻對此視而不見。”
“甚至,半數大名國還專門派人扮作海盜,在我大明附近海域劫掠,我沒說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