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陛下!”
回應了朱元璋一句之後,魏武轉過頭來看向曾泰直言問道:
“曾大人,我想請問太子殿下在山東推行攤丁入畝之後,山東那邊現在的情況如何?”
聽到魏武這番話,不止是朱元璋和曾泰,就連在場的其他官員也都是滿臉詫異。
他們搞不懂魏武怎麼會在這個時候,突然提起山東土地改革的問題。
不過詫異歸詫異,曾泰倒是很快就回神,並且給出了答案。
“攤丁入畝的實施非常順利,並且效果也非常好,具體我隻能用稅收方麵來舉例。”
“原本我以為山東的稅收會有問題,但是沒想到稅收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多了一些。”
“而且山東百姓特意製作了好幾把叫做萬民傘的東西,如今已經在送往京城的途中了。”
萬民傘?
聽到曾泰說出萬民傘,奉先殿中除了魏武,包括朱元璋在內全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他們從沒聽過什麼萬民傘,根本就不知道這玩意代表了什麼。
而魏武之所以知道,是因為這玩意就是他暗中找人在山東那邊傳播開來的。
當初之所以要傳播這個東西,是想在朱標完成土地改革後,狠狠的收割一波民心。
攤丁入畝對地主和士紳來說等於天塌了,可對百姓來說,卻是救民於水火的德政。
但是光靠百姓歌頌,這種聲望維持不了多久,必須有一個東西來承載百姓的感恩之情。
於是魏武就想到了萬民傘,這玩意在清朝特彆盛行,畢竟滿清一直都是這種德行。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種事都做起來毫無愧疚,卻偏偏還喜歡搞沽名釣譽那一套。
反正以後大概率是不會再有滿清了,這萬民傘現在拿來給朱標用正好。
當然,這件事魏武是不會說出去的,正好讓百姓送太子萬民傘成為一樁美談。
就在魏武心中暗暗得意自己的安排之時,龍椅上的朱元璋看向曾泰。
問出了奉先殿中所有官員都好奇的問題。
“曾泰,這萬民傘是何物,地方官員可有給你解釋過?”
“回稟陛下,確有言明!”
曾泰行禮回應了一句,隨後便直接說起了萬民傘的含義。
“據當地官員所說,這萬民傘是山東的百姓們想出來的,代表對獲贈者的愛戴和頌揚。”
“製作一把萬民傘的費用,都是百姓們自發湊的,然後找手藝精湛的工匠將其製作出來。”
“另外,每個出錢的百姓,都會將自己的名字寫在一塊小綢條上,並懸掛在傘蓋邊緣。”
“而這次送往京城的那幾把萬民傘,全部都是送給太子殿下的!”
原本朱元璋隻是好奇這萬民傘是什麼,因為這東西聽上去就不簡單,畢竟有萬民二字。
直到曾泰說出其含義,朱元璋這才明白這萬民傘的含金量有多高,這就是民意啊!
但這都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聽到曾泰說萬民傘是山東百姓專門送給太子朱標的。
朱元璋的屁股就像是安裝了彈簧一樣,瞬間就從龍椅上彈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