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這位被百姓歌頌稱讚的國公爺,這會正睡眼惺忪的從床上爬起來。
洗漱後,魏武沒好氣的看著站在自己麵前的沈林、張海和鄭師爺三人。
“你們有必要這麼早就把我叫起來嗎?”
沈林和張海都沒說話,隻是一味的看著鄭師爺,而後者也緩緩開口說道:
“少爺,朝廷的黃榜到了,並且已經張貼出去,攤丁入畝之事可以開始了。”
聽到這句話,魏武瞬間就清醒過來,轉身一邊往外走一邊說道:
“走,叫上戶部那些官吏,咱們去知府衙門。”
等魏武一行人來到知府衙門之時,發現祝宗善早已在此等候了。
“大人!”
“嗯!進去再說。”
魏武點點頭回應,隨後所有人跟在他身後一起走進了公堂。
等所有人坐穩後,魏武這才看向祝宗善開口問道:
“攤丁入畝的告示張貼了沒有?”
“已經貼出去了,並且下官專門安排了人在告示旁念誦和講解。”
“不錯,不過還不夠。”
魏武回應了一句,然後繼續說道:
“很多百姓不在城中,並且進城也少,還要安排人去城外縣、鄉、裡向他們公布此事。”
“是,下官等會就派人前去,但這需要一些時間。”
“無妨,推行攤丁入畝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不差時間!”
朱元璋定下的行政體係以一百一十戶為一裡,推丁糧最多的十戶輪流擔任裡長。
然後百裡為縣,麵積大概方圓五十裡左右,不過實際卻是以地區的差異而調整。
唯獨鄉這個單位沒有明確界定多少裡為一鄉,都是根據地方不同而靈活劃分。
北方或是邊緣位置大概兩到五裡為一鄉,但是南方人口密集,大概五到十五裡。
而江南這邊作為最富庶的位置,一鄉的管轄最低都有十裡,最高甚至可能達到三十裡。
也就是說江南這邊一個鄉大概是一千一到三千三百戶,而一戶大概是五到六人。
這也是為什麼江南鄉紳士族難搞的原因,因為隨便一個鄉都有好幾千人。
如今洪武年間還算是好的,土地兼並還處於最初階段,不少百姓都有自己的田地。
可後期的大明,土地全在鄉紳手中,那些百姓基本都成了他們的佃戶。
佃戶們生死都在鄉紳掌控中,但凡有不聽話的,鄉紳一句話就能讓他們餓死。
朝廷有丁稅壓著,土地又被鄉紳拿走,想活著要麼變成隱戶給鄉紳做狗。
要麼就隻能逃跑變成流民,為什麼明末時期的造反那麼多,到處都是山匪強盜。
就是因為吃不飽飯的人太多了,這些人想活著就隻能另找出路,哪怕是歪路也無所謂。
李自成能夠造反成功就是靠的這些人,他的隊伍裡基本上全都是活不下去的流民。
攤丁入畝雖然不是完美的國策,但一定是現階段能夠起效的,並且也是最適合的國策。
隻是大明如今的識字率並不高,多數底層百姓根本就看不懂告示也不明白其中的好處。
所以,關於這國策的具體內容,一定要讓最底層的百姓了解,並讓他們牢牢記在腦中。
這樣他們就不會被鄉紳蒙蔽,在無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老老實實被鄉紳們壓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