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事魏武準備自己做,不牽扯到朱標,畢竟這種事和朱標將來仁君的形象相悖。
而魏武就不一樣,他甚至都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殘暴、冷血,隨便怎麼貼標簽都無所謂。
朱標需要考慮後世史書對他的評價,但魏武沒有一點心理負擔。
他一個現代人,在乎個屁的史書評價,愛咋寫就咋寫唄!
被罵了千年的始皇帝,還有殺神武安君白起,在後世不照樣有大批人喜歡。
反正土地、疆域、資源什麼的,實實在在的好處撈回來,能夠福澤華夏後世就足夠了。
隻要達到目標,魏武能就坦然自若的麵對一切,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所以在說完人力的問題之後,魏武沒有給朱標說話的機會,直接說起了下一個。
“接下來是土地的問題,修建鐵路鋪設軌道必然要涉及土地,強製征用士紳必將反對。”
“但如今大明正在推行攤丁入畝,將來一旦全國落實,征用土地也不算什麼大問題。”
“然後就是建設,想要修建鐵路必然會麵臨到地形環境的限製,不能隻想著避開這些。”
“否則工程量就要翻好幾倍甚至十幾倍,除非實在是沒辦法,不然最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說到這裡魏武沉思了片刻,然後才抬起頭再次看向朱標說道:
“如果是遇到山,咱們可以用火藥炸,無非就是消耗大一些,但總比繞遠修建要好。”
“至於水路,這段時間修水泥路的工匠們,也積累了不少建造跨水橋梁的經驗。”
“如今已經能跨越百米距離,後續再多鑽研多積累經驗,解決火車通行問題應該不難。”
其實修橋除了材料問題之外,最大的難點是結構,這關係到橋梁的穩定和承重能力。
好在魏武的係統倉庫裡有幾本土木工程和結構工程的書,丟給宋忠研究就是了。
他就喜歡這種結構設計的東西,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再讓他多多借鑒一下卯榫結構。
然後以實踐的方式建造幾座橋,從中想辦法優化結構,從失敗中總結經驗。
聽完魏武說的這番話,朱標在旁邊也是一陣點頭表示讚同,然隨後他又問了一句。
“小武,你說的這些難點中其他的我都懂,但唯獨利益這條,你指的是哪方利益?”
“漕運!”
魏武也不賣關子,立刻就給出答案,然後繼續說道:
“漕運乃是我大明主要交通,光是漕軍就有十二萬人,更不用說民間參與漕運的人員。”
“鐵路的出現必然會對漕運造成衝擊,這對靠漕運吃飯的那些底層百姓是一種打擊。”
朱標也明白魏武說的是事實,漕運確實是大明主要的交通和運輸方式。
靠這行吃飯的人不在少數,於是在短暫的沉思之後,朱標看向魏武笑著說道:
“小武,關於漕運的問題,你應該也想到了解決辦法,不過我也想到了一個。”
“不如我們一起說出來,看看是不是想到一起去了?”
喜歡大明:我每天收到一個未來的快遞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每天收到一個未來的快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