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笑眯眯發問,而周牧呢,隻是悠悠吐了口清氣,沉默的執了一禮。
守藏室內九十年,若大守藏室中的三萬卷天下典籍,都看了一至兩遍,
除了翻閱經典還是翻閱經典,九十年間張口說過的話隻手可數。
以至於,周牧竟是真養出了一股子大賢大德的氣質來,頗有一種閱儘紅塵再回首的感覺,
且這些都是虛妄。
實打實的好處,那是半點沒少。
畢竟,守藏室中,藏的是周及往前,天下有過的幾乎所有書卷。
卦算之道,周易、連山、歸藏,三部據說由伏羲、文王創作的祖卦書,周牧看儘了。
鬼神之道,帝王之道,千工百巧,岐黃之術.
連同力、氣、長生、天,四境之由來、起源、發展、道理,也都看儘。
觀書者自悟,九十年靜心,周牧自身悟出的道理不知幾何,悟出的妙法繁繁種種,
便就學識,他的確已不落於當年真正的【老子】,即便真個與孔聖人論道,也未必會落了下風。
而這些,還隻是學識。
神通,巨靈,大成。
九十年靜覽守藏之天下書卷,當了九十年老子,哪怕不曾修行,不曾參悟,這種領悟為主的路子,皆有破境。
大成巨靈,添拔山之力,若施展,軀殼膨脹千倍,力道暴漲千倍。
大成縮地成寸,一步走出,萬裡皆可納於腳下。
大成枯榮,可使活物、死物,乃至氣運、命數這等無形無質玄而又玄者,或枯或榮。
至於三門小神通.
也儘都圓滿了。
圓滿遁地,一念萬裡,而一息有百念。
則,一息間,若於土石中,可遁至百萬裡外。
點火,圓滿,能燃起災火,可鍛燒仙金神鐵,可融萬物念靈。
煽風,圓滿,能吹起災風,災風自臟腑心神中吹起,可帶來天人五衰,一吹皮肉骨散,二吹神魂消融,三吹,則一身修為付諸東流。
災火,災風,若再得災雷,湊齊三災,是能燒、吹、劈滅頂上三花、胸中五氣的——三花聚頂為不朽,五氣朝元顯神聖。
便是那真王和神聖,若一個不慎,無有防備,受了三災加身,是有身死、道消之可能的!
“可惜,吾隻得兩災。”周牧如是做想。
不止神通。
扶搖功,第四重,周身力道、法力,增幅十六倍。
元始陰陽經,接近小成,若非法力微薄,恐是已然小成,結出【元始陰陽法相】矣。
這些,即周牧九十年之所得。
太上老君凝視著眼前的滄桑青年,微微含笑:
“果然性子沉穩了許多,不似之前那般浮躁,也算有了點得道高人的模樣——就是修為還是太淺薄了些。”
頓了頓,祂搖頭道:
“否則,倒是可憑【老子】之名,行走人世矣。”
周牧平和道:
“法力深廣,體魄強弱,丈量不了我。”
三個大成神通,三個圓滿的小神通——當下的周牧,的確已非境界可以局限的。
至少以萬壽之身對敵天境,不難。
太上頷首:
“你既有此心,那便以老子之名,走一走人間?”
周牧抬了抬眼瞼,雲淡風輕的施了一禮:
“那便假借前輩之名。”
“算不得假借,本就贈了你這一身。”
話落的瞬息。
周牧的麵容開始發生變化,成了一個垂暮老人,正是之前在人世荒漠中的平凡老頭形象,
卻也又是守藏室九十年中,那不言不語的守藏史。
“此後,汝便得兩重本相,一為汝之真我,意氣風發之青年,一為老子之身,大賢聖德之老朽。”
太上如是說道,微微含笑:
“周朝的守藏室,在那一個時間段是有獨特氣運和‘天命’的,你可莫要小看你這九十年,往後的好處更多”
頓了頓,老人平和道:
“多的不說,你如今法力、體魄同修,卻未必不可走一走儒家的路子,儒家修行路途雖是後起的,但儒釋道並稱,自然也是有獨到之處的。”
周牧愣了愣,儒家修行法?
那是什麼?如同上輩子故事書裡那般,養浩然正氣麼?
太上似看出了他的疑惑,微笑:
“你若以後有緣,且又有興趣,未必不可走一走此道。”
祂耐心解釋:
“儒釋道三家合一,才是正途,道門,先修法力,再修德行,後修體魄。”
“佛門,先修體魄,再養法力,後修德行。”
“而儒家,則先養德行,才練法力,不修體魄。”
“儒釋道合一,便是法力、體魄、德行並齊,是一條真正通天路。”
周牧認真聆聽著,求問道:
“法力,體魄,德行.皆是修行?”
“然也。”
太上頷首:
“若將人比作船筏,大天地比作無量海,法力是船槳,與大天地直接相接,你所修來的法力,也來自於大天地。”
“而體魄,則是那渡海的寶筏,浮在海上,不搖不墜。”
“至於德行,並非單純的品德,要玄奧的多,德行越深,魂靈越厚,悟道越易,某種程度上,德行就是‘神’,即寶筏上的你,為真靈,彼此之間的關係很複雜。”
“往往來說,德行深厚者,大天地鐘愛,而漂在‘海’上的‘寶筏’,也自是少經風浪,順風順水。”
周牧聆聽,若有所思:
“單修法力、體魄、德行,都是行不通的?”
老人搖了搖頭:
“也不能說行不通,至少證道大羅是沒問題,走單一的路也自然進境更快,但終究是偏途,三家合一,才是正路。”
周牧求知若渴:
“那儒家修行,不增法力,不添體魄,若是遇見險難.何來的殺伐手段呢?”
老人笑著道:
“德行深厚者,交感天地,一言出,萬法皆隨,若有敵來,天地都幫你殺敵,你且以望氣的手段,觀一觀自己?”
周牧聞言,魂靈微微抽離,洞觀自身,卻瞧見體魄周遭、腦後,有【德行】深厚,聖賢氣機彙聚,宛若一片雲海般深廣。
老人此時道:
“你終究不是真正入了儒道門路,九十年也太淺,若你得空,不妨多曆經幾次那三十年歲月。”
頓了頓,祂含笑:
“若你能真正悟出守藏室中的玄妙,能真正擔上【老子】的名份,你那聖賢氣機,將無邊無涯,那時,你再修德行,或可.”
“一步比肩,儒家大德。”
周牧疑問:
“儒家大德?”
“然也。”
太上解釋:
“大賢,即位比修行路的大能,大德,則對應的是【真王】,若你能成為儒家聖人,便自是神聖之境,這可比你苦修法力體魄,要來的容易。”
“便是你如今之德行,若能入儒道,舌綻春雷,可憑德行壓殺長生三關,這還是你不得其法,以最笨的路子看了九十年書!”
緩了緩,太上轉而道:
“我觀你有學七十二仙術?”
周牧沉穩點頭:
“有,如今習得十九門。”
“嗯,還算不錯。”太上點頭:“那七十二仙術,連同三十六妙法,實際上,近半都是儒生,或者說德行的手段。”
周牧一愣:
“還有此事?”
一旁的瓷娃娃點頭道:
“這我知道的呢,七十二術,三十六法中,許多都類於神通,要催生,必須要先發聲,這就是修德行者的特質。”
周牧恍然:
“原來如此,我已明白了,若得機緣,會探一探儒道修法,會去養一養德行。”
他感激的做了一禮,體魄、法力、德行,便類於精氣神,三者獨立,又缺一不可,
自己修法力,練體魄,卻從未養過德行——這九十年守藏室,也算是補回來一些。
念及此,
周牧便朝著老人再度行了第二禮,誠心誠意。
太上老君頷首,越看周牧越滿意——倒不是周牧表現得多好,多麼亮眼,也不是如何的天資才情舉世無雙,
但和之前的周牧比起來,可要好太多太多。
這一對比起來,太上竟是覺著,周牧要比自己那徒兒都順眼了許多。
“行了。”
太上舒了口氣,以後總算不用藏著掖著了啊
祂揮了揮手,道宮四麵之宮牆疊格上,便有無數裝著丹藥的葫蘆浮現,有種種異寶妙物,
整座道宮一時之間,霞光道道,祥瑞慶色共丹香寶氣彌漫成霧!
如此,方才是本來的【兜率宮】。
太上死死盯著周牧。
周牧神色平靜,不為諸丹諸寶所動,就這麼靜靜的垂手而立,眼瞼低垂。
老君總算是完全鬆氣。
“慈悲,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