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整個曙光星區,整個黎明星都值得銘記。
身披黃金與蔚藍的羅穆路斯將文件一丟,懷著昂揚的心情邁起步伐,直接帶著夥伴們沿著早早準備好的迎賓大道向前走。
一直在外界等待命令的德拉庫斯見狀,連忙命令無敵鐵衛們跟上。
隨著原體的向前,除去衛隊之外,在他們身後的是各個戰團以及凡人兵團的代表。
當恒星自黎明星星環邊緣初露光暈,日光斜斜照射在帝國星港上時,伴隨的是無數歡呼聲響起。
羅穆路斯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個克製的微笑,目光緩緩掃過那些戰士們堅毅的麵龐,又望向遠處無數翹首以盼的帝國民眾。
那些曆經艱險,自灰暗的出生地出發,隻為了瞻仰原體身影的人們。
他能看到他們眼中閃爍的淚光,聽到他們壓抑的啜泣。
多年來,他們都為了生存而掙紮,這種時節,他們多半也在賺取口糧的路上,在與外太空隻有一牆之隔的冰冷艙室中瑟瑟發抖,珍貴的酒精隻能用來迷惑自己的神經暖身,偶爾能舔舐一口都是極限。
而現在不一樣了。
他們等這一刻已經太久,萬年的等待,無數代人絕望的掙紮。
他們都在等待希望的降臨。
而原體,就是他們眼中的希望!
初升的恒星將原體們的影子拉得很長,一直延伸到歡呼的人群腳下。
宏偉的戰爭機械如同遠古巨人般矗立在軍事廣場四周,或是屹立於通向星港的柱廊大道兩側。
近兩萬人的星際戰士集結於此,陣列森嚴,氣勢恢宏。
凡人輔助軍那整齊的方陣一直延伸到視線儘頭,他們身著新設計的製服。
其中有一支部隊甚是獨特,身上或多或少都裝配有機械義肢,軍銜從將軍到列兵不等。
殘疾人方陣。
這表現了社會體係的強大。
軍人受到尊重,是特殊的身份而非職業;戰傷和犧牲是榮耀的,可以看到軍人的自豪;他們優秀的身體與精神狀態,身上佩戴的義肢,代表了對傷殘軍人的待遇落實到位。
所以大大方方的展示出來,這不止軍隊係統,這代表著整個曙光星區政府都擁有著極高的組織度。
幾乎瞬間,比起看向神之機械與帝皇天使的震撼與崇拜,屬於凡人的方陣,便讓那些來此朝聖的帝國子民們露出了向往的神色。
人群中,一個在星港誕生的孩子踮起腳尖,小手緊緊抓住圍欄的金屬網格。
比起一場構建商路的行動,這更像是在閱兵。
就是在閱兵!
凡人輔助軍,神聖玫瑰與鮮血玫瑰的戰鬥修女,大量慕名而來的自由之刃騎士,破曉之翼麾下近一萬阿斯塔特。
包括黑色聖堂,緋紅之拳,處刑者的幾支連隊。
都將在曙光艦隊的又一次帶領下向著新的目的地進發。
這三支多恩子團都是收到了複蘇長者的戰團,前往卡迪亞也是這些老人們的要求。
在黎明遠征結束之後,各個戰團各回各家,但其中包括潑拉克斯,蘭恩在內的初代戰團長都並未選擇重新控製戰團,而是以類似無畏長者的定位在戰團內部活動。
而目前的銀河,剛好在蟲巢戰爭結束後的冷卻期,小麻煩不斷但大麻煩沒有,烈度對於阿斯塔特來說完全能夠輕易處理。
此行前往卡迪亞,便是因為這些戰團都在卡迪亞建立有榮譽修道院,通過雷鑄儀式複活的老人家們閒得發慌,打算堵在那看看有沒有什麼‘老朋友’之間的恩怨能夠了結。
畢竟黎明遠征之中,麵對那些鋼鐵勇士中的老麵孔可是讓他們懷念不已。
反正就是長者心念一動,感覺這戰團有他們沒他們都一樣,不如找個風水寶地戰鬥爽,各個戰團內部又是一陣雞飛狗跳,結果就是差不多半個戰團跟過來了。
當然,這其中也多少有一些響應原體行動的意思在內。
畢竟幾位原體對各個戰團的關心都是實實在在的。
時隔十年,羅穆路斯終於再度登上了曙光號。
舷窗外,整支艦隊正在展開壯觀的陣列。
這十年時光,雖然星港依舊忙於生產憲章艦隊,供給星區各地,填充星係物流空缺,但在高效的資源調動,以及考爾大賢者做假賬支援下,作戰艦隊船隻數量依舊發生了變化。
三艘霸主級戰列巡洋艦以及十艘獨裁者級巡洋艦組成的多支遠程反海盜艦隊加入了星區作戰力量的隊伍。
這些艦隊在規模與構成上因為其肩負的職能而相差巨大。
即便如此,連最小的艦隊也有著十餘艘優美的戰艦以及其兩倍數量的後勤補給船,這些戰艦將在未來協助星區政府在各個節點星球部署技術人員與鑄造艦,並保障其安全。
羅穆路斯很清楚,將單一艦隊規模進行無止境的擴大是不切實際而浪費資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