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想道,“我祖父曾是方寸山弟子,後回到了清河郡。”】
【說罷,周身忽有清輝流轉,《斜月不老術》特有的三相星辰虛影在頭頂若隱若現。】
【女童後麵另外一身穿粉袍女子嗤笑一聲,“我當是誰,原來是入不得方寸山門牆的俗家弟子。”】
【其中不乏嘲笑之意。】
【周圍勞作的災民聽後,紛紛攥緊了手中的秧苗,臉上有怒氣起伏,卻隱而克製住。】
【月白道袍的男子神色稍霽,語氣緩和了些:“小道友既有家學,不如多花心思在修行上。如今門中遴選弟子,首重根骨資質……積攢這些善功,怕是不夠。”】
【他認為你是一個入不了方寸山,想走善功這條捷徑之人。】
【女童歎了口氣,“唉,要不是今年斬妖數額不夠,誰願意來清河這種窮鄉僻壤……真夠無聊的。”】
【她忽然瞥見你沾滿泥漿的衣擺,嫌棄地皺了皺鼻子。】
【一行四人,在無興趣,禦空離去。】
【你感應四人修為,女童修為最高有固神中期,其餘三人隻有塑體圓滿的修為。】
【原來他們來這裡斬妖除魔,是攢善功嗎?】
【身旁一位皮膚黝黑的漢子擦了把汗,驚訝道:“景先生,竟不是來自方寸山?”】
【自你讓他們直呼姓名後,讓他們不需要喚“仙師”,這些淳樸的災民折中喚你“景先生”。】
【你扶正秧苗根須,點頭道:“正因如此,我才不讓你們稱我仙師。”】
【眾人聞言相視而笑,仿佛早有預料。見你疑惑,一個挽著褲腿的老農笑道:“這世上哪會有跟著我們插秧鋤地的仙師喲!”】
【你聞言一笑,接著忙活起來,太陽已要下山。】
【方寸山四人並未真正離去,而是隱在雲端默默注視。】
【見你依舊插秧,太陽烈日周之下,一絲不苟,很快就橫平豎直插滿半畝水田。】
【你忙完沒有休息,反而幫比你慢上半拍的漢子修補田坎。】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撒在點綴綠意的水田上,黑皮油亮的大水牛悠閒的在田埂上。】
【不少已經忙碌完收工的扛著鋤的凡人,路過熟撚和你打著招呼。】
【雲端上的女童歪著頭,玉笛在掌心轉了個圈:“這人當真古怪。”】
【粉袍女子諷刺道,“蠢人罷了,沉迷凡俗之事,不顧修行。”】
【四人在不逗留,禦空而去。】
【你這時才抬頭看了一眼,便不在意。】
【滿意看著成片的梯田,已經插好秧,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更何況是水稻,種在沃土。】
【忙完農活,你跨上田埂上歇息的水牛。】
【牛角上掛著的書卷隨著步伐輕輕晃動——這不是什麼修行秘籍,而是與凡人們熟識後,他們所喜歡的書籍罷了。】
【上麵寫著《燕王隨行錄》,是後人編寫,記載的是七千年的一人,燕王陸沉。】
【這位燕王有著很高的聲譽,無論是修行界還是凡塵之中。】
【因為此人完成了兩個壯舉,一者是飛升此界,要知道此界飛升台隻開了兩次。】
【此人留下的道統,三真一門還是正道九門之一,不過卻神隱於世,在九門之中存在感不強。】
【二者便是,此人一統天下,現今的四大部洲,無人能統一。】
【這本《燕王隨行錄》就有他所著作的書籍,一部兵書,一部治國之法。】
【隨手翻閱,那兵書在當今修士移山倒海的威能前,確實顯得過時了。如今宗門之爭,往往取決於高階修士的一念之間,哪還需要什麼排兵布陣?】
【第二是——治國之法,其中條條框框,你倒是看的稀奇,其中不少話,讓你記憶猶新之意……】
【“天下為天下人的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
【“治國,平天下,不如不治天下太平。”】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
【你牛角上左邊是《太平要術》,右邊是《燕王隨行錄》,你坐在牛背上搖搖晃晃而行,倒是頗有些雅趣。】
【轉眼已是三月即過,已是夏天。】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
【你修行的速度越發的快,每日都有新的感悟,《太平道術》記載的天功,又頗和你心性。】
【修為再進,道胎境界圓滿。】
【你預計三月就能躋身“天門”境界。】
【叩開天門,便可五氣歸元,凝聚頭頂三花。】
【自此肉身無暇,得壽元四百載,可窺更高玄妙境界。】
【這也是那頭旱魃吞噬清河水源,大旱幾千裡才突破的境界。】
【今日,夜風舒爽,你正在樹下乘涼和一老農聊家長裡短。】
【忽感,體內一身法力震動,周邊靈氣聚集,但見頭頂三尺處,一道玉色天門虛影緩緩洞開。】
【如百川歸海而來,在眉心凝聚成三朵若隱若現的金花。】
【月色高懸,撒下清暉,蟬鳴切切。】
【你微微一笑,此時你已叩開玄關,成為一位天門境界的修士。】
【突破境界的氣機,讓身邊老農渾身疲憊一掃而空,望著你周身若有若無的清光,他哪裡見過這等氣象,不由讚歎:“景先生當真神仙氣象。”】
【你仰頭看著夜晚的浩瀚繁星和草叢飛舞的明滅螢火蟲,“老伯,我之光輝便如同螢火,又如何比之這亙古不變的天地。”】
【老伯臉上的皺紋展開笑道,“景先生,也是我們的光輝。”】
【轉眼金秋九月。】
【你重走清河郡,隻見昔日的荒蕪之地已稻浪翻滾,炊煙嫋嫋,妖魔除儘後,這片土地終於煥發生機。】
【你心中也越發堅定,這個天下若是沒有妖魔作祟,便會太平。】
【學得神通妙法,除儘天下妖魔。】
【成了你的誌向!】
【奇異的是,《太平要術》中那位太平道人,晚年竟書下“除儘妖魔,天下可太平?”之語。】
【此句既似自問,又耐人尋味,太平道人似也陷入迷惘!】
【你答應過祖父,九月這個時日,回清河郡周家。】
【辭彆眾人時,諸多百姓前來相送,而你卻於約定之日前一日悄然離去,令他們撲了個空。】
【九月初十,當你回到清河郡時,整座城池正張燈結彩。】
【尤其是陳家府邸前,七彩琉璃燈高懸,靈禽異獸的虛影在門樓上流轉。】
【向路人打聽才知,原來是方寸山的仙師駕臨陳家。】
【方寸山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