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寰宇調研公司已經成功被我拿下了。”沒過多久,林浩然便接到了崔子龍的電話。
“好,我知道了,你乾得很棒!”林浩然毫不吝嗇地讚賞道。
“老板,這功勞我可不敢獨占,其實啊,最主要還是彙灃銀行那邊給咱們來了個神助攻!”電話那頭,崔子龍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
“噢?彙灃銀行給我們助攻?這倒是稀奇,快說說怎麼回事。”林浩然來了興致,語氣中帶著幾分疑惑。
“沒錯,正是彙灃銀行的助攻,實際上原本寰宇調研公司的老板不願意出售的,我當時都已經做好了收購失敗的準備。
可沒想到,就在一個小時之前,彙灃銀行發布了一個公告,宣布在整個香江全麵封殺寰宇調研公司,而這個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對方的耳中。
老板您應該也能想象得到,像寰宇調研公司這種規模不大的企業,一旦真的被彙灃銀行全麵封殺,那麼後果有多嚴重可想而知,他們完全沒有反抗的餘力。
因此,寰宇調研公司的老板最終不得不選擇將公司賣給我們,我已經與他們的老板喻誌澤談好並且簽了收購合同,東方報業公司以三百萬港元的資金全麵收購寰宇調研公司,並且聘請喻誌澤繼續擔任公司總經理。
未來,寰宇調研公司將作為東方報業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繼續單獨運營,同時協助咱們的情報部門進行一些咱們處理不了的工作。”崔子龍言簡意賅地把事情說了一遍。
林浩然聽了崔子龍的話,也感到有些驚訝。
這可真是有點戲劇性,誤打誤撞啊!
不可否認,寰宇調研公司的規模確實不算大,但要是運用得當,它能帶來的助力將是不可估量的。
就拿這次來說,他可是親眼見識到了寰宇調研公司的實力。
僅僅憑借為數不多的數據,且在很短的時間裡,他們居然就把東亞銀行與彙灃銀行這兩大銀行的市場份額預測得八九不離十。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尤其是在當下計算機技術能提供的助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
如此精準的預測,最大的功勞無疑要歸功於寰宇調研公司的團隊。
這也是他為何一直對這個團隊念念不忘、想要將其收購的最大原因。
花三百萬出去,未來給他帶來的價值,隻會是百倍甚至千倍萬倍!
所以,這樣的團隊如果都不收,僅僅是看它規模小,就忽視它,那簡直就是暴殄天物,是戰略眼光上的重大失誤。
在商場如戰場的今天,每一個有價值的資源都可能成為扭轉乾坤的關鍵。
寰宇調研公司的團隊,無疑就是這樣一個隱藏的寶藏。
他們不僅擁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更具備將有限數據轉化為精準預測的神奇能力,這在信息爆炸卻又真假難辨的時代,無疑是一把鋒利的劍,能夠直指市場的核心,為他旗下各大公司開辟出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
比如東方報業公司組建的情報部門,在這兩年裡邊已經給他帶來了許多幫助。
……
中環皇後大道中,華人行大廈長江實業集團董事長辦公室內,李嘉誠親自將沈弼送至電梯口,待電梯門緩緩合上,他才轉身回到自己的座椅旁,緩緩坐下。
然而,此刻他的內心卻難以平靜。
沈弼此次前來,自然不是像拜訪劉巒雄那樣懷揣著尋求繼續讓劉巒雄在金融業務上與彙灃銀行合作那麼簡單。
畢竟,即便雙方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尚未公之於眾,但圈內人都心知肚明,李嘉誠與彙豐銀行之間,是一種深度綁定、緊密相連的關係。
當初,李嘉誠憑借極具策略性的運作,以極低的價格從彙豐銀行手中斬獲了那至關重要的22.4%和記黃埔股份,進而成功完成對和記黃埔的吞並。
這一交易背後,自然也伴隨著一係列深度合作協議的簽署。
比如,和記黃埔、長江實業集團的金融業務,被明確限定隻能與彙豐銀行開展合作。
彙豐銀行要扶持一位華人合作夥伴,絕非草率之舉,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多方考量的。
所以,倘若說彙豐銀行最不擔憂會“跑路”的重要客戶,並非那些英資企業,而是李嘉誠旗下的企業,像長江實業集團、和記黃埔集團等。
這兩大集團在如今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皆名列前茅,穩居前15位,其中和記黃埔更是高居第5位。
因此,李加誠未來的成就越大,實際上對彙豐銀行而言,就意味著更穩固、更豐厚的回報。
此次沈弼過來,主要還是讓李加誠穩定其合作夥伴,不能讓和記黃埔、長江實業的那些合作夥伴將金融業務從彙灃銀行轉移到東亞銀行或者其它銀行去。
畢竟,這段時間彙灃銀行轉移出去的資金太多了,再繼續這麼下去,彙灃銀行高層都擔心會因為資金不足而導致資金鏈斷裂。
當初,林浩然讓港燈集團、置地集團、萬青集團、香江電話等公司的合作公司把金融業務轉移到東亞銀行去,便直接讓東亞銀行的資金大漲超過兩百億港元。
雖然李加誠旗下的公司與林浩然的企業有不小的差距,但所涉及的資金,幾十億港元還是有的。
李加誠望著窗外繁華的中環,心情愈加的複雜。
他與彙灃銀行深度捆綁,自然不可能看著彙灃銀行倒下。
畢竟,如果彙灃銀行倒下,就很容易連累到他。
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以及他旗下其它公司的資金,可都是存放在彙灃銀行的金庫裡。
一旦彙灃銀行的資金出現問題,他的商業帝國也將麵臨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
那些依賴彙豐銀行資金鏈運轉的項目,極有可能因資金斷流而陷入停滯,合作夥伴的信任也會隨之崩塌,股價暴跌、債務危機接踵而至,多年苦心經營的商業版圖可能瞬間分崩離析。
這樣的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雖然他不覺得彙灃銀行會輕易倒下,但商場風雲變幻莫測,任何可能性都存在,誰都無法保證彙灃銀行能夠一直保證自己的金融行業統治地位。
就如一年前的怡和洋行,誰又能想象得到,那個“洋行之王”,居然能夠被林浩然逼得最終不僅僅失去香江的大部分產業,更是無奈退出香江市場呢!
“林浩然這位年輕人,真是不得了啊,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李加誠有些感慨地喃喃說道。
猶記得,當初他盯上靑洲英坭公司的時候,等入場了才發現,這家香江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已經被林浩然這位商界中沒有任何知名度的年輕人先登足捷了。
而且,對方居然能夠請得動包裕剛這樣的大佬,來為他說情,希望他放棄對靑洲英坭的收購計劃。
如今,兩年時間過去,對方卻一二再,再而三地做出令他震驚的事情。
李加誠後悔與彙灃銀行深度捆綁嗎?
當然不後悔,因為他清楚,在入主和記黃埔之前,他李加誠在香江雖然也算是大富豪,可僅憑長江實業,根本算不上香江的頂級財團主。
而等成功入主和記黃埔之後,他才正式躋身香江頂級財團之列,擁有了與香江其它頂級財團分庭抗禮的實力與底氣。
彙豐銀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沒有彙豐銀行當初那關鍵的一步助力,他邁向頂級財團的路恐怕會崎嶇漫長許多。
雖然敬佩林浩然這位後輩,但是,作為彙灃銀行的盟友,當彙灃銀行與東亞銀行成為死敵的時候,他注定不可能與林浩然保持很好的關係。
想到這裡,李加誠拿起桌子上的紙和鋼筆,開始寫了起來。
“致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各合作夥伴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合作夥伴:
展信佳!
我是李加誠。
此刻,我懷著誠摯且懇切的心情寫下這封信,想與諸位聊聊當下我們共同麵臨的金融局勢,以及我們攜手應對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在商海中一路披荊斬棘,取得如今的成績,離不開各位合作夥伴的鼎力支持與信任。
我們一同經曆了市場的起起伏伏,每一次的合作都凝聚著大家的心血與智慧,也正是這些合作,讓我們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中站穩腳跟,不斷發展壯大。
一直以來,彙灃銀行都是我們最為緊密且可靠的金融夥伴。
回首過往,彙灃銀行在我們發展的關鍵時刻給予了至關重要的支持。
然而,近期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想必各位也有所耳聞。
彙灃銀行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資金外流壓力,大量資金從彙豐銀行轉移出去,長此以往,彙豐銀行極有可能因資金不足而陷入困境。
一旦彙豐銀行陷入困境,我們與之緊密相連的商業鏈條也將遭受重創。
………………
最後,再次感謝各位合作夥伴一直以來對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的支持與信任。
讓我們攜手共進,為我們的共同未來而努力!
祝商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