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瘸了!
——這對於整個大唐朝廷而言,都可稱之為一件要命的事。
他可是太子。
當朝太子成了一個瘸子,這是從古至今從未有過之事,瞬間便讓彌漫在大唐之上的陰霾再次沉重了起來。
——朝野人心動蕩!
此事完全無法避免,大唐蒸蒸日上的朝堂自這一日起終是有所轉變。
瘸子當太子那就注定會讓有些人心生他念。
李世民可不僅僅隻有一個兒子,而長孫皇後所生之子同樣也有著三個。
這對於他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件值得冒險的大事!
李世民根本沒有心思去想這些,因為長孫皇後病得越來越重了。
他甚至都放下了朝政。
這對於李世民而言,十分的難得。
其實李世民本來是想將這件事壓下來的,最起碼不能讓現在的長孫皇後知道此事。
但這種大事又豈能瞞得住?
長孫皇後終是知道了此事,本來就已經要走到儘頭的身體再也承受不住這種打擊,終是要徹底走到了儘頭。
——天意如此,人終難改。
李世民確實想要留住長孫皇後,但終是隻能接受現實。
倒是有大臣如原本曆史一般建議李世民應該大修寺廟,寬恕罪犯為長孫皇後積德。
但甭說如今的李世民不相信這些,就連長孫皇後自己都不答應。
要這些所謂的祈願當真有用,曆史上的那些有能先人們又怎會逝去?
且不說那一個個明君。
就說顧康、顧熙、顧琛等人,哪一個不是深受天下百姓敬仰的聖人,就連他們都已經逝去了,何況又是她?
長孫皇後已經開始迎接起了自己的死亡之時。
長安,立政殿。
青煙嫋嫋,整個立政殿內無比的寂靜。
李世民嗬退了所有人,就這樣坐在榻上抱著長孫皇後,眼神之中不由得正在滴落著淚水。
“陛陛下莫要傷悲。”
長孫皇後虛弱的開口,顫抖著伸出雙手想要為李世民擦去眼淚,但這種小事對於如今的她而言已然無比吃力。
但她仍是固執的堅持了下來。
就這樣緊緊盯著李世民,顫聲說道:“陛下.臣妾要走了。”
“在此之前——”
“臣妾想讓你答應臣妾三件事。”
李世民握住了長孫皇後的手,認真點了點頭。
“我死之後,萬不可大葬.不可勞煩百姓,以汙陛下聖德.”
一滴滴的淚水不斷從眼中落下,看著眼前的長孫皇後,李世民真的想起了許多。
想起了昔年起事之時的陪伴。
想起了自己被毒倒時,睜眼看到長孫皇後牽著李承乾持劍護在自己的身前。
想起了玄武門之變前的分彆
這一幕幕的場景在加上眼前長孫皇後命若懸絲的模樣,讓他的心都在不斷地發顫。
“臣妾之家族已受天恩萬不能再過優待,人心善變我長孫氏不是顧氏,不可擔負社稷之重。”
長孫皇後的呼吸愈發急促,但她仍在緊緊的盯著李世民,甚至就連那本十分虛弱的手在這一刻都開始有了一些力氣。
“最後——”
“便是承乾.”
“陛下,承乾乃是你我嫡長子,為人至善至孝,如今雖有足疾,但廢太子要慎重啊!”
長孫皇後的手愈發用力。
說話間,眼神之中也是滿滿的擔憂,不斷地流著淚水。
李世民同樣也是難以控製悲意,淚水不斷。
“我要去見母後!!!”
與此同時,東宮。
李承乾就如同是感覺到了什麼一般,正在朝著立政殿而來。
他的表情十分悲傷。
這種冥冥之中的感覺讓他極為的不安,再加上近日足疾的問題本就已經讓他亂了分寸,此時此刻更是顯得表情無比難看。
他已經在儘力趕路了。
但當他走到立政殿之時仍是來不及再見長孫皇後最後一麵。
就差那麼一刻。
母子二人終是沒能見到一麵。
貞觀十二年,二月。
長孫皇後薨世於長安,時年三十八歲。
諡——文德皇後。
——局勢頓變!
雖然李世民聽從了長孫皇後的遺願,並未舉行太大的葬禮也並未影響到朝政。
但隨著長孫皇後薨世,他也不由得低落了起來。
而這種感覺亦是自上而下的受到了影響。
當然,這並不是代表大唐蒸蒸日上的趨勢有所改變,隻是李世民需要時間來調整。
雖然他看似遠比原本曆史之中的起勢過程順利許多。
但所冒的風險同樣更大。
長孫皇後雖不能陪他親上戰場,但終是患難與共,那隨身攜帶的毒藥便能夠說明她的心跡。
如今逝去,又有誰人能不悲傷呢?
但李世民調整的卻也極快。
他不能停下腳步。
無論是為了心中的誌向也好,亦或是為了整個大唐也罷,都不準許他就此沉淪。
最關鍵的是——
顧茲上奏了。
他察覺到了朝野之中的動蕩。
李承乾的足疾讓太多太多的人都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可能性,這是獨屬於投機者千載難逢的機會。
大唐朝堂如今雖然活性滿滿,君臣上下能力超然。
但這並不能說明其中不會出現投機者。
對於他們而言,曆史上有著太多的例子,隻要抓住機會能夠翻天覆地那便是一朝登天。
而且最關鍵的是——
他們都覺著以李世民這種追求極致的皇帝而言,並不會選擇讓一個瘸子來繼承皇位。
這一點無疑是放大了他們的野心。
李世民十分明白此事的嚴峻,他對於這種事實在太了解了。
很多時候,當隻要有人踏出這一步之後,那發展到將來便再也無法挽回了。
他必須要終止這一切。
不過在此之前,李世民卻問了顧茲一個問題:“允執,你覺著太子秉性如何?”
而顧茲的回答同樣也很簡單。
他不願去考慮李世民的心思,隻是如實通過李承乾的性格給予回答。
——至善、至孝。
這其實就已經是很高的評價了。
李世民明白顧氏的處事風格,並未再多言什麼,而就在次日他便當朝宣布讓李承乾正式參與朝政,並不是如同往往常一般旁聽。
想通過此舉,來斷了所有人心中的念想。
有些事也無需說的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