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這個舉動也是起到了作用,如今群臣隻是才剛剛升起萌芽罷了,李世民這種聲望滔天的皇帝想要解決這些輕而易舉。
這一年,整個大唐之中並未有什麼大事。
也無需再做出太多的調整了。
對於如今的大唐而言,其實真正需要的就是徹底消化掉當前的一切。
北疆、河套、西域、乃至於嶺南。
一切都需要時間來徹底消化。
李世民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繼續選擇動兵。
但雖是如此,不過整個大唐的影響力卻仍是在與日俱增。
這是必然現象。
李世民雖然並未進行大規模的改製,但他可沒放下過對於吏治、科舉等等等等的監管,並且隨著國庫愈發的充實他還在不斷地降低稅收。
這一切對於封建王朝發展國力都太過於重要了。
再加上局勢穩定,商業愈發發達。
大唐的影響力又豈能衰弱?
萬國來朝!
沒錯,就是萬國來朝!
就在貞觀十四年,李世民的生辰之時,四方的國家全都是派出了使者趕來大唐,為李世民賀壽。
其實李世民原本是不想操辦的。
但當他成為皇帝的那一日起,他的私事其實便不能再被稱為私事了。
皇帝無私事!
群臣都諫言李世民要舉行慶典,而且要大辦特辦!
至於原因同樣也很簡單。
大唐需要促進文化。
沒錯,當經濟發展在持續向前之時,文化上的發展同樣也不能落下,必須要提振九州的文化氛圍才能更好的影響四方。
這個理由李世民沒法拒絕。
整個長安舉行了盛大的慶典。
萬邦使節依序肅立,衣冠斑斕如彩霞鋪地。
波斯使臣身著金線錦袍,獻上碩大如鬥的夜明珠與異獸;
天竺高僧合十獻禮,寶匣中佛骨舍利瑩然生輝;
高麗、新羅使者深躬,呈上精美的螺鈿漆器與馴鷹;
吐蕃豪酋獻上潔白如雪的犛牛與整張虎皮;
更有拂林國使者,攜帶著鑲嵌寶石的玻璃器皿,引得一片驚歎。
奇珍異獸、香料寶石、珍稀織物,琳琅滿目,堆積如山,映襯著大唐無上榮光。
他們敬畏著那站在眾人之上的皇帝,恨不得將自己國家的底都搬出來。
沒錯,就是敬畏。
或許他們剛剛前來大唐之時心中還有著不屑,但當他們親眼看到九州看到宏偉的長安城之時,留給他們的便隻剩下了敬畏。
李世民讓畫師作畫,並且親筆題字命名為“萬國來朝圖”,蓋傳國玉璽大印,將其賞賜給了顧氏。
這種賞賜足以讓任何人眼紅。
當前的盛世擺在這裡。
誰又能想不到後世對於貞觀一朝,對於李世民的評價呢?
這幅畫定為傳世之作!
並不隻是因為那作畫的大家,隻要擁有李世民的字那便已經足夠了。
但可惜的是他們終究不是顧氏。
李世民不會吝嗇賞賜,也不會賜給他們這些東西,字畫倒是可以蓋璽便不可能了。
顧易並未太過於關注這些。
之前剛剛進入遊戲之時,他對於這一切還都充滿了好奇,但如今心中卻是十分的平靜。
對於顧氏來說。
這一切仍舊不是終點!
真正讓他在意的是,顧氏的工匠竟然發明出了水位預警算鐘!
此事完全超出了顧易的預料。
自他當初在炎漢時期操控顧燁之後,顧氏對於工匠的培養始終都未曾停下過。
這些年來,確實也弄出了不少的東西。
對於各方麵都有著些許幫助,但卻又足以值得顧易在乎。
這一次則不同!
數學發展的優點在經過這麼多年之後終是完全體現了出來,這個水位預警算鐘便是運用到了浮力運算配合著齒輪。
雖然以現代的目光來看,這東西稱不上高明,因為它並不是實時運算警戒,隻是預設閥門處罰機關。
但這仍是足以成為跨時代之作!
因為這就已經代表著如今的九州已經開始借助起了數學。
顧易記得很清楚。
在原本的曆史之中這需要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
雖然《九章算術》之中的“漂杵題”便已經說明了早在東漢時期,我國的先人們便已經發現了浮體規律,但距離運用浮力卻還是差了太多。
這已經將近領先了西方五百多年!
這代表了什麼?
隻要九州不出現大亂,讓九州的文化發展如同原本曆史之中一般,長時間的中斷。
那整個九州的發展將會遠遠領先於西方!
這對於整個九州的意義——不言而喻!
當看到這一切之時,就連顧易都不由得心中激蕩了起來。
這證明他當初的想法沒有出錯!
此舉不僅僅對整個九州有益,對於顧氏的意義同樣也是極大,堪稱為整個九州的裡程碑。
他需要讓顧氏始終掌控著最為核心的技術,再加之顧氏在九州的聲望。
這將成為整個顧氏傳承不朽,輝煌萬世最核心的條件!
無數的想法從顧易腦海之中不斷閃出,不過顧易卻也並未心急。
這種事急不得。
一切發展都需要時間。
要是顧易現在直接操控,在整個九州大規模的折騰,且不論李世民答不答應,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百姓們就會搞死顧氏。
網絡的爽文情節終究是不能用到實際上。
現在這種發展趨勢便已經很好了。
李世民確實是個十分英明的皇帝,對於這顧氏所發明出來的水位預警算鐘同樣也是頗為在意。
在研究了一下之後。
便立刻決定將其在全國使用。
大災是不會停下的,李世民十分清楚這一點,他不會因為兩三年的天下無災便得意忘形。
而隨著盛典徹底結束他同樣也是開始了對於文化的教育。
並不是科舉。
他開始率領群臣祭祀先賢,並不隻是顧琛等人,包括曆史之中那一個個擁有著讓人欽佩之人,向世人宣揚著他們的一些品行。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介子推——淡泊名利,割股救君。
屈原——以身殉國,端陽節祭等等等等。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值得矚目的大事,李世民自然也不可能舉行什麼太大的祭祀。
但在當前的這個時代就是如此。
一個皇帝的行為,會在不覺之間影響到很多的東西。
而也正是因為如此——
整個大唐的文風也是愈發的盛行,屬於九州的文化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朝著四麵八方而去。
(Ps:祝諸君端午快樂,玩的開心哈,馬上月初了,求月票,淩晨有月票番外,諸君切記寵幸一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