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六點鐘,暮色初降,水木大學報告廳外的銀杏大道還飄著零星掌聲,而互聯網早已被江傾的講座攪動得沸反盈天。
微博熱搜榜一眼望去紅得晃眼。
“江神說帶AI看落日”爆
“五年後我被同事AI取代”爆
“娛樂圈慫了”熱
某科技博主置頂視頻播放量突破千萬。
畫麵裡江傾單手扣開可樂罐,水珠順著腕骨滑進袖口,配文“這雙手能創造AI也能重塑內娛”。
熱評第一是雷軍:“建議無問科技開發防脫發AI,我司程序員需要。”
樓層眨眼間堆滿三千條“哈哈哈哈”。
抖音熱榜前五全被講座片段屠版,最火的是江傾說“帶AI看落日”的十五秒剪輯,背景音樂配著“星際穿越”主題曲,點讚量以每分鐘十萬的速度瘋漲。
“姐妹們把江神金句打在公屏上!”
某百萬粉女網紅激動得口紅蹭到耳根,“這段我要循環到八十歲!”
直播間突然飄過嘉年華特效,認證為演員周野的賬號留言:“建議加個江老師課堂開課啦特效~”,瞬間引發“江周漁火”cp粉狂歡。
我們的cp撒糖啦!
知乎熱榜前三的問題全是紅色“爆”字,許多網友甚至出現界麵卡頓的情況。
“江傾提出的AI倫理框架會改變什麼?”
“2021年轉行學AI還來得及嗎?”
“普通打工人如何避免被AI淘汰?”
某認證為“前鵝廠HR”的高讚回答寫道:“建議現在開始每天誇Siri三句,培養與AI相處的情商。”
豆瓣八組飄起熱帖,“理性討論,江傾這波算不算科技圈爽文男主照進現實?”
配圖是江傾單手扶講台的抓拍,他被落日餘暉暈染著的半邊側臉仿佛被加了神性特效,評論區秒變許願池。
“信女願單身三年換江神當我畢業論文導師!”
“不求彆的,讓我司未來研發的AI聲音換成江神就行!“
“我現在去水木食堂當打飯阿姨還來得及偶遇嗎?”
“本人科大在讀,江師兄你什麼時候回來補公開課!”
……
某微信家長群聊天截圖引全網瘋傳。
“王老師,編程興趣班還能報名嗎?”
“李姐,您上次說的那個機器人競賽”
“以我家兒子的智商學AI應該沒問題吧?”
……
京城某重點中學教師修改教案曬到微博引起熱議,PPT首頁換成了江傾說“協作還是對抗”的截圖。
江傾在講座中提出的“AI耳語者”概念迅速成為全網熱詞。
他站在大屏前單手轉激光筆的畫麵被剪輯成短視頻,配文“當人類開始教AI說謊”的片段不到三小時播放量已破億。
知乎熱榜上,認證為“中科大認知智能實驗室”的賬號用通俗比喻解析江傾的四類AI交互模式,將“人造外星人”“數字神明”等概念與馬斯克的火星計劃類比,引發科技愛好者狂歡。
程序員論壇V2EX深夜湧現熱帖“江神說的提示工程師到底需要哪些技能?”,樓主貼出整理的講座筆記,代碼區瞬間被“求帶飛”“跪求AI調教指南”刷屏。
學術界反應更為激烈。
水木交叉信息院官博發布九宮格,展示複現的虛擬演員對戲係統,配文“雖遲但到”,旗幟鮮明的態度似乎是對下午娛樂圈眾多人士的發文進行回應,令許多網友驚訝不已。
中科大官博則甩出江傾本科時期的神經網絡手稿,泛黃紙頁上龍飛鳳舞的公式旁畫著吐舌頭的簡筆柴犬,反差萌引爆轉評。
“原來天才的草稿紙也和我一樣亂啊!”
京大官博轉發江傾講座片段,將“變革從不因反對止步,隻因停滯消亡”作為標題,並宣布將成立“人工智能先行班”,麵對全國進行篩選,表現優異者可特招。
交大、人大、浙大等高校紛紛緊隨其後,無一例外都表達了對江傾言論的支持,並作出相應動作,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
“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獨自走。”
“想走得遠,就一起走。”
江傾講座時提及的兩句話在三小時內屠榜各大音樂平台,被二次創作成電音版、古風版甚至京劇版。
網抑雲熱評第一寫道:“建議寫入【人類群星閃耀時】續集,標題就叫【當蘇格拉底遇見賽博格】”。
最令網友震撼的是江傾的控場能力。
當黑客攻擊導致屏幕閃爍紅光時,他十指翻飛不到三十秒破解危機,最後調出的柴犬表情包讓“江神現場反黑”成為年度科技梗。
有網友在熱搜評論區提出疑問,“江傾的能力到底有多強?”
熱評第一寫道:“他或許是第二個腦力超過計算機的人。”
程序員圈內掀起“AI替代”恐慌潮,脈脈熱榜出現“28歲碼農該轉行AI提示工程師嗎”的求助帖,引得無數程序員共鳴。
這場講座催生出許多荒誕又真實的網絡奇觀,美妝區UP主用眼影盤模擬神經網絡,美食博主用火鍋食材演示深度學習,連廣場舞大媽都在直播間討論“我家小度是不是偷偷進化了”。
最絕的是考研名師張雪鋒連夜改編“勸學篇”,“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AI也”,被網友做成鬼畜視頻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傳播。
這場關於人工智能未來的演講,如同一場科技風暴席卷全網,將專業領域的深度思考與大眾情緒的激蕩進行碰撞。
而此刻,娛樂圈的反應卻格外沉默,除去陳凱戈、烏耳善、汪海霖等少數幾人還保留著先前的動態外,以於證為首的許多人已經刪除動態,好似什麼都未曾發生過。
文娛圈確有許多能人可稱之為無冕之王,也不必在乎外界的看法,可單看娛樂圈就不一樣了。
各大高校及互聯網大廠先後表態所適放的信號,令整個娛樂圈噤若寒蟬。
江傾雖然什麼都沒做,卻已經在無形中完成降維打擊。
——
水木校長辦公室的檀木茶桌上,青瓷杯正嫋嫋升騰著熱氣。
邱永將茶夾輕輕擱在紫砂壺邊沿,姚啟智推了推眼鏡笑而不語。
“江博士嘗嘗今年的明前龍井。”
邱永執壺斟茶,琥珀色茶湯在杯中打著旋。
“聽說江博士去年給科大捐了十台浸沒式液冷服務器?”
江傾笑吟吟地屈指叩桌三下,端起茶杯時眸光微動。
“邱校長消息靈通,不過那批機器主要用來跑蛋白質折疊模擬。”
“算了,我一把年齡就不跟你們打馬虎眼了。”
姚啟智笑嗬嗬地插話進來,從公文包抽出平板,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動。
“江博士請看,這是我們實驗室去年的流片數據,28納米製程下功耗還是壓不住。”
“所以需要換個解題思路。”
江傾看著這位直白的老院士不禁莞爾,輕輕放下茶杯,指尖在桌麵上虛劃出幾道弧線。
“就像給賽車換引擎的同時改造賽道,用三維堆疊封裝解決布線難題,量子隧穿效應反而能成為助力。”
邱永與姚啟智對視一眼,後者鏡片後的瞳孔微微收縮。
窗外的銀杏葉恰好飄落在茶盤邊緣,江傾順手拈起葉片。
“傳統芯片是單車道,我們可以設計成立交橋。”
“詳細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