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宣室殿。
劉盈歎氣一聲,陳平心中也頗為不是滋味。
可以說燕趙、吳越這兩個地方,算是經曆了不少戰亂和傷痛。
燕趙大地,地處北疆,雖民風剽悍,卻飽經戰亂。
尤其是幾年前陳豨叛亂,席卷代、趙,戰火荼毒甚廣。
許多地方百業凋敝,民生艱難。飯都吃不飽,哪有餘力供子弟讀書?
即便有家學淵源,也因戰亂流離失所,學業中斷。
他們的士子,起步晚,基礎薄,麵對中原士子皓首窮經的深厚積累,自然難以匹敵。
吳越之地,本是富庶之鄉。
然九江英布叛亂,雖被平定,但戰事波及甚廣,尤其是長江沿岸,破壞嚴重。
許多士族家產被抄沒,書院被焚毀,士子流散。
加之南方水患頻仍,恢複緩慢。
吳越士子縱有靈秀之氣,奈何基礎不穩,又缺乏名師指點,麵對需要深厚積累的經義策論,也顯得力不從心。
劉盈看著奏報,沉默良久。
他推行科舉,本意是打破門第,廣納賢才,讓天下寒士皆有出頭之日。
可如今看來,地域發展的巨大差異,已然在無形中築起了新的高牆!
燕趙、吳越的士子,並非無才,而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這不公平!”
劉盈猛地拍案,眼神銳利,“科舉取士,取的是才學,而非地域!若因戰亂、因貧瘠,便讓一方才俊永無出頭之日,這科舉,與那察舉又有何異?不過是換湯不換藥!”
殿內一片寂靜。
陳平、周勃等人也麵色凝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劉盈在殿內踱步,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掌心,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
突然,他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靈光:“有了!”
他快步走到巨大的帝國疆域圖前,手指劃過山河:“既然地域差異客觀存在,那我們就因地製宜,因材施考!試卷,不能隻有一張!”
陳平聞言欣喜道:“陛下之意是?”
“分卷!”
劉盈斬釘截鐵道:“為彰顯公平,照顧不同地域士子的學業背景和所麵臨的實際問題,此次科舉按地域劃分考卷!”
“中原、齊魯、三輔等地,文教昌盛,基礎紮實,用全國卷!題目可深、可廣,考校經史功底、治國方略!”
“燕趙之地,飽經戰亂,民風尚武,偏重實務!用北卷!可側重邊塞防務、屯田實邊、戰後重建、民風教化等貼近其地情民生的題目!經義難度亦可適當降低,重實務策論!”
“吳越之地,水網密布,農商並重,文風靈秀!用南卷!可側重水利興修、漕運管理、農商協調、賦稅改革等南方實際問題!亦可考察其文采詩賦之長!”
劉盈的構想清晰而大膽,充滿了變通的智慧。
“如此一來,燕趙士子不必苦讀他們可能一生都難以接觸的南方漕運細節,吳越士子也不必強記北疆風沙地貌。各自以其所長,考其所應知、所能為之事!方為真正的唯才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