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倭國各地,尤其是那些曾投靠劉盈的本土豪族,人人自危,驚恐萬狀。
他們不怕漢軍的明刀明槍,卻懼怕這種來自陰影中的、無法防備的“複仇”。
村野治保的凶殘形象經過渲染,變得更加恐怖。
他們紛紛緊閉門戶,加強守衛,唯恐成為下一個目標。
——
就在豪族們惶惶不可終日之時,劉盈適時地召集所有歸順的倭國豪族首領,舉行了一次“安撫”宴會。
宴會上,劉盈麵帶憂色,對眾人歎道:“朕亦聽聞村野逆賊猖獗,竟敢潛回行凶,藤原氏之難,朕心甚痛!逆賊在暗,我在明,諸位皆是我大漢忠臣,朕實在擔憂諸位安危啊。”
他的話句句戳中豪族們的心病,眾人皆麵露恐懼,紛紛附和。
劉盈話鋒一轉,看似推心置腹地說道:“夷洲懸海外,剿滅需時日。為保諸位家族安全,朕思慮再三,有一萬全之策。”
“不若諸位暫且舉家遷往中原內地?朕將在長安、洛陽附近劃出豐腴之地,賜予宅邸田產,保諸位世代富貴平安。”
“既可遠離倭地是非,又可沐浴天朝教化,豈不兩全其美?”
這番話,看似商量,實為最後通牒。
留在倭地,可能要麵對“村野治保”無休止的暗殺;遷徙中原,雖失去本土根基,卻能得保平安富貴。
在巨大的恐懼和利誘之下,這些豪族哪裡還有選擇?
他們深知,這杯酒不喝,恐怕下場比藤原氏好不了多少。
於是,一場杯觥交錯的宴會之後,倭國境內稍有勢力的本地豪族,被劉盈連根拔起,儘數“自願”西遷中原。
他們的土地、財產,除隨身細軟外,自然全部收歸國有,進一步鞏固了大漢對倭國基層的直接控製。
這一招“釜底抽薪”,徹底清除了倭國本土可能形成割據勢力的隱患,為漢化的徹底推行掃清了道路。
而遠在夷洲的村野治保,莫名其妙地又替劉盈背了一口滅門和遷徙豪族的大黑鍋
——
隨著一船船倭國豪族及其家眷被“禮送”至中原,最初的新奇與激動很快便被冰冷的現實所取代。
劉盈確實兌現了部分承諾,在長安、洛陽周邊以及一些內郡,為他們分配了田宅,足夠他們過上溫飽無憂的生活。
然而,也僅此而已。
這些在倭國本土時,或是稱霸一方,或是深得“神族”徐福後人倚重的豪族首領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尷尬的事實……
他們在大漢的核心統治區,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和地位。
在中原士大夫和百姓眼中,他們不過是“慕義來歸”的化外之民,是皇帝天恩浩蕩的體現,但其本身,並無任何特殊之處。
所謂的“宅邸田產”,與中原真正的世家大族相比,簡直寒酸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