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已過,糧食歸倉。
河西堡的百姓們完成了一年裡最重要的農事任務。
田間的熱鬨景象漸漸褪去,數千畝的土地上,隻剩下殘茬和散落的秸稈,空曠而寂靜,帶著一絲收獲後的落寞,隻等來年春天,再次耕種下糧食。
可這,卻並不意味著百姓們的農活結束了。
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乾呢。
趁著此時草場上的牧草還沒有徹底枯萎,每家每戶都會大量的將其收割回來。
畢竟到了冬天,大雪封天,萬物枯寂。
這些儲存下來的牧草,就是牛羊們的救命物資。
靠著這種簡單的方式,牛羊們能硬生生的扛過這個冬天。
等到來年春天,骨瘦如柴的牛羊們吃到新鮮的牧草,隻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就將重新變得肥嫩多油。
夕陽西下,赤紅色的光芒逐漸被黑暗取代。
李驍趕著一輛馬車,走回了家門。
馬車上麵是滿滿的乾草,將其卸下之後,來到水缸前,大口喝了一碗水。
輕輕吐了一口氣,隨後用胳膊在嘴巴上抹了一把。
這個時候忽然看見三鳳從後院風風火火的跑了過來。
看到李驍之後,立馬露出欣喜的樣子。
“大哥回來了,大哥回來了。”
然後,抓住李驍的胳膊,就往後院裡拉。
一副激動求表揚的模樣,邊走邊說道:“快走,大哥,我會用那紡機了。”
“我用給你看。”
李驍被三鳳拉著走進後院。
隻見母親秦大妮正站在一台紡紗機前,雙手略顯生疏地操作著,試圖將羊毛紡成線。
與李驍在大姐家裡看到的那一台不同。
這台紡紗機,看著更大了很多。
同樣是由滾輪和錠輪組成,但是錠輪卻被豎立著放置,而且由原本的一個錠輪,現在直接變成了八個。
也就是說,原本一個人隻能紡織出一條紡線的工作,此時能夠同時紡織出來八條。
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娘,你學得可真快啊。”李驍笑著誇讚道,走上前去仔細查看紡紗機的運轉情況。
“這才一天就能完全學會,把羊毛給弄成紡線了,了不起。”李驍嗬嗬笑道。
看著旁邊的那一卷紡線厚度,就知道秦大妮學的差不多了,而且也是越來越熟練了。
聽著李驍的誇獎,秦大妮也是露出高興的樣子,停下手中動作說道:“上次去你姐家的時候,我就看到她在忙活著織羊毛呢。”
“我還想著跟你大姐學學呢,可惜咱家沒有那紡機。”
“沒想到,大龍你竟然給搗鼓出來了。”
“而且看樣子,比你大姐家的那個還好用呢。”
秦大妮笑嗬嗬的樣子,顯然對眼前這台紡機很感興趣。
其實這個時代的紡織業已經很發達了,但是卻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帶。
金州在這方麵完全是一片空白,連家庭手工作坊都幾乎沒有。
李大鳳之所以學會了紡織羊毛,還是因為她的那個鄰居嬸子,來自於大漠。
李大鳳讓人比照著黃嬸子家的紡機,自己也弄了一個。
隻不過和這個時代的機器一樣,一次隻能紡織一條線出來。
等湊夠了一定數量,李大鳳便是送去黃嬸子家。
等她啥時候回娘家的時候,幫忙將這些羊毛紗線在大漠賣掉。
因為量少,所以壓價很低,李大鳳其實也賺不到幾個錢,但聊勝於無,總比閒著好。
而李驍在看到她的紡機之後,便是有了靈感。
想到了一種更好的紡紗機。
西方工業革命的開端之作,珍妮紡紗機。
聽起來有些高大上,但實際上卻非常簡單。
就是將原本橫著的錠輪豎起來,增加單紡機的容納空間,由一個錠輪變成八個錠輪。
然後,又將原本的手動搖柄,變成腳踏動力,解放了一隻手。
最後又安裝了羅拉裝置、分梳部件,調整了下張力裝置。
一台簡單的珍妮紡紗機就做好了。
當然,現在被李驍做出來的肯定不能叫這個名字了。
李驍給它取名叫河西紡紗機。
其實,這種多錠輪紡紗機在明代徐光啟的【天工開物】中就有描述,幾乎和工業革命初期的紡紗機是差不多的。
說明,我國在明朝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紡紗機了,隻不過滿清的出現,直接讓江南商業遭受了滅頂式的打擊,各種技術也出現了斷層。
不然的話,工業革命或許會在更早的華夏大地上出現。
看著秦大妮對這紡紗機愛不釋手的樣子,李驍也是嗬嗬一笑:“肯定是好用很多呢。”
“這台紡機一次能紡八條線呢。”
隨手拿起秦大妮之前弄好的毛線,在手中輕輕揉捏了下。
挺結實的,不容易扯斷,完全可以用來紡織羊毛呢。
這是一種比棉布更好的布料。
比棉布更加保暖,受力性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