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丹的指揮下,三教快速行動了起來。
巨大的八卦陣中心,孫乘龍盤坐其中,外麵一圈為三位聖僧,分彆是青蓮寺主持,那難陀寺講經首座和法華寺主持。
法華寺主持畫佛僧在其他兩人之前開口道,“小友對我佛家大宏願法知道多少?”
孫乘龍回道,“不怕您笑話,以前也就在佛寺和書裡聽過菩薩,佛陀立下諸多宏願,除此之外,其實一無所知。”
畫佛僧微微一笑,“這就夠了,我佛家宏願雖是一法門,但其實也是千萬法門,最核心的要點在果,而非在因。”
孫乘龍正色道,“何為果?”
畫佛僧雙掌合十,“羅漢是果,菩薩是果,佛也是果,一切眾生,皆是菩薩,羅漢,佛陀之因,我等尚不能成佛,成菩薩,隻是因為我們存在於因位,而非果位,但從無邊無際的時間維度來看,一切有情眾生,都有對應的菩薩,佛陀之果,我們本就是一體兩麵,所以佛是眾生,眾生是佛。”
畫佛僧在說話之間,身後顯化出一尊巨大的佛陀,這佛陀一手緊握成拳,色澤靛青,一手攤開向世,普度眾生。
那浩瀚無垠的功德金光一時間竟然不比天空中即將日中的大日光輝弱,當功德金光彙聚,凝成一束比黃金還要純淨的光輝,照耀到孫乘龍身上,一枚枚龍章顯化,彙聚成為一篇無上妙法。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一者誓度一切眾生,二者誓斷一切煩惱,三者誓學一切法門,四者誓證一切佛果。
第一利他,第二,三,四皆是利己。
孫乘龍如今尚不能夠利他,所以從因果上,他無法行後三者的利己,但他無法行利己之法,彆人卻可以幫他。
畫佛僧口誦佛號,繁複的佛經落在孫乘龍身上,形成第二願。
誓斷一切煩惱。
霎時間,孫乘龍隻覺得腦海一片空明,所有的憂慮,不安通通消失,自己就像是純淨的嬰兒一樣,用質樸但是卻能夠看儘事物本質的目光觀察世界。
青蓮寺主持接著顯化自己的辟支佛像,那是一尊奇特的三麵佛,左右兩邊各有一喜一悲兩種不同的表情,兩隻手掌,也是一手持蓮花,一手持利劍。
同樣純金的佛光加持從佛陀身上射下,落在孫乘龍身上。
誓學一切法門。
處在空明境界的孫乘龍忽然覺得自己能夠輕易聽懂那複雜至極,深奧難解的佛經,仿佛自己就是天生當和尚的料,即使他沒有修行,但是對佛經的理解已經至少能夠做到書本上的極致。
他的被無窮無儘功德金光照耀下的血肉開始按照佛經的功法演化,一枚枚龍章就像是天然嵌入了他的血肉之中,讓他身體的純金之色不僅僅隻是因為兩位辟支佛的照耀,他本身也開始從內而外散發出佛性光輝。
那難陀寺講經首座顯露出的佛陀之像接近透明,如同一塊七彩琉璃,他沒有聚集自身功德照耀到孫乘龍身上,而是將孫乘龍身上的佛光折射出去,落在外圍八千僧眾身上,形成道統雛形。
那難陀寺講經首座對正在處於佛經之中的孫乘龍說道,“誓證一切佛果,本座寶光琉璃如來,願聞尊下之果。”
雖然一切眾生的未來,都是無上佛果,但是每一位佛陀降世,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因此佛陀之果都不會停留在一本經書上。
所有弘誓大願法起源於【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但最後的弘誓大願卻皆有不同,因此有【藥師十二願】,【地藏大願】等等。
現在那難陀寺首座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增幅器,凡是孫乘龍從佛經中學到的知識,凝聚成為他的道理,即使隻是一縷光輝,在講經首座的折射下,也能夠映照八千人,再以這八千頂尖僧人的修持,立馬形成道統雛形,傳遞給來此的五十萬僧眾,形成一條通天大道。
處在空明之境的孫乘龍一點猶豫都沒有。
“若我證得無上正覺,獨不取佛果,願為世間天王,常駐於世。”
“若我證得無上正覺,獨不取佛果,願為自在天王,不束於世。”
“若我證得無上正覺,獨不取佛果,願為威德天王,震懾於世。”
“若我證得無上正覺,獨不取佛果,願為護持天王,太平於世。”
四大宏願發下,冥冥之中的未來誕生出四枚佛果,隻不過這佛果如同螢火,即使在三位辟支佛的照耀下,也難以觸及。
不是佛,也不是菩薩!
三位高僧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困惑和震動。
就像畫佛僧說的一樣,佛家有一切果,羅漢是果,菩薩是果,佛陀也是果。
強大的羅漢發下誓言,可以堪比二品菩薩,強大的菩薩發下誓言,可以堪比一品的辟支佛。
但是除了羅漢,菩薩,佛陀之外,佛家其實還有無窮無儘的‘外道’。
佛家度一切有情眾生,除開正等正覺之外,佛家認為你心中向善,即使不修行佛法,也有度化的價值,來世再修持佛法就行。
因此佛家有天神,阿修羅等眾,法華寺的【八部佛眾】其實就是一種外道修持之法,所以八部眾不禁殺生等佛家戒律。
而其中外道之中,又以天王為尊,雖然不修行佛法,但是所有佛法的傳播,都要靠天王護持,因此佛門寺廟,須得供應天王守門,凡是香火,他們也首先享用。
經過一息的困惑之後,三位高僧心中一歎,果然想要度化這位聖人之徒不容易,若他發下的是菩薩誓,佛陀誓,那麼以後自家度化也要容易得多。
唯獨天王誓,天王本身就是佛家特殊的職位,佛家允許天王有多重身份,是外道之長。
但無論如何,這也是一切果中的一種。
孫乘龍立下三道利己的誓言,因此他已經成就了佛身,所以他能夠利他,再去回補第一重誓言。
誓度一切眾生。
三位高僧起身,從右開始環繞,讚頌道,“如是我聞,十方佛土,有世間天王降世,獨不取佛果,所居寶刹,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念誦其名,自得安樂。”
“如是我聞,萬劫之劫,有世間天王降世,獨不取佛果,金身不壞,能度無量量劫,念誦其名,自得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