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_戰國大司馬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戰國大司馬 > 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

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2 / 2)

他忍不住問道:“向邑丞,見過鶡冠子?”

向繚亦不隱瞞,點頭說道:“是的,當初在趙國時見過幾麵,他與阿仲……也就是先生所稱的方城令,一見如故,賜予《天曲日術》,阿仲拜讀後,便又叫我等拜讀,牢記心中,待日後有機會時施展……”

屈原越聽越奇怪,忍不住又問道:“向邑丞與方城令,竟是趙人?”

向繚聞言看了一眼屈原,見後者滿臉好奇,他暗自壞笑一聲,說道:“其中發生了很多事,一時半會說不完,先忙完手頭的事吧……”

屈原正被向繚勾起心中的好奇,聞言倍感鬱悶,但又不好多說什麼,隻能點點頭。

就這樣,屈原一邊協助向繚規劃城內的街道與房屋,一邊試探向繚的口風。

不過他知道,這個年輕人其實也很清楚他在伺機試探,因此有些事總是說半句、藏半句,縱使是屈原,亦被這小子勾得心火大起,僅相處半日,就在心中暗暗咒罵,咒罵這小子實在是太奸猾了。

當晚,屈原跟著向繚住到了葉邑的縣府。

晚上入睡前,他也覺得很不可思議,他明明是楚國的棄臣,此番隻為弄清楚「方城對他楚國是否存在威脅」這件事,可怎麼莫名其妙地,就變成了葉邑邑丞向繚手下的官吏了呢?

『不行,明日我得重提求見之事,儘快弄清楚方城整編重兵的目的。』

躺在床榻上,屈原心下暗暗想道。

次日清晨,待屈原見到向繚,他果然重新提到:“向邑丞,在下懇請求見方城令。”

沒想到向繚卻說道:“非是在下不肯代為通報,隻是方城令病重,在舞陽邑養病,不便見客……這樣吧,先生姑且在我這邊暫留幾日,待過幾日方城令病情好轉,在下當親自代為引薦。”

對此,屈原也沒有什麼辦法。

其實他有猜到向繚是在故意拖延,但他不明白後者為何要這麼做——畢竟對方待他還是很客氣的,並沒有故意刁難他的跡象。

而事實上,向繚隻是在試探這位屈先生是否有真才實學而已。

今日他們的任務,依舊與昨日一樣,即拆掉臨街的民居,將散居的民居重新編成,劃分街道、小巷。

昨日屈原跟在向繚身邊,雖說有些心不在焉,但大致還是明白了向繚等人的目的。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今日向繚給他了一招金蟬脫殼:大概是在巳時前後,向繚故意謊稱腹疼,將事務托付給了屈原,自己則遲遲不歸。

眼見周圍一大幫役卒、工匠眼巴巴地看著,屈原亦不知所措,隻好硬著頭皮代向繚指揮。

他並不知道,其實向繚就在遠處看著他,暗中給他做出評價。

通過向繚的細心觀察,他發現屈原對於這種事堪稱是信手拈來,同時指揮幾支隊伍分毫不亂,更難能可貴的是,對方一邊指揮,一邊還能在竹冊上記錄“裡閭(類似小區)”的名號,比之他向繚不知要諳熟多少。

臨近晌午時,消失了近兩個時辰的向繚這才歸來,隨意扯了個借口,屈原亦拿他沒有辦法。

中午用飯時,向繚故意與屈原聊起了葉邑的新政。

葉邑的新政,如今就隻頒布了寥寥幾條。

比如說,按照“一戶八口”的標準重新規劃、分配邑內的民居,不到八口的人家按八口算,超過八口的人家按照標準給予兩戶的地皮,至於邑內那些明明沒幾個人,且占著深宅大院的當地貴族,要麼給予“罰金”、要麼就搬走。

“當地的家族願意接受?”屈原淡然問道。

“不願意就搬走唄,這座城邑姓蒙了,不肯服從的人,還是早早離去為好,免得日後多生事端。”

“就怕那些人既不舍得田利,不肯搬走,卻又不肯接受你等的新政,如之奈何?”

聽聞此言,向繚舉起兩隻手,淡然說道:“我左手有甜棗,可分於順民;我右手有大棒,可驅逐不從。”

“恩威並施……”

屈原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旋即問道:“那麼,葉邑的家族可曾屈服呢?”

向繚笑著說道:“前幾日那幫人不就還來試探我等的底線麼?……哦,那時先生還回到葉邑。”

屈原點頭說道:“在下雖當時還未到葉邑,但也略有耳聞,似乎是當地的邑民與外來的楚人起了爭執?”

“什麼起了爭執,無非就是有些人想看看咱們的手腕是否強硬而已。……我當時就從方城調來五百名魏武卒,捉住肇事者痛抽數十鞭,其餘人紛紛潰散。”

看著向繚臉上的得意之色,屈原搖搖頭說道:“以暴製亂,非良策。”

“但卻是速策!”

向繚頗有己見地說道:“殺雞儆猴,震懾餘眾,方能以雷霆之勢鋪開局麵,若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則新政遲遲不能推行……殺一人,是為了治餘眾。”

聽了這番話,屈原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他看得出來,向繚等方城、葉邑一帶的將領、官員,都很年輕,年輕且氣盛,頗有銳氣,不遜當年受楚懷王之命主持變法改革的他。

奈何楚國國內的阻礙實在太大,他的變法,徹底損害了舊貴族勢力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強烈的抵製,以至於最後就連楚懷王都抵擋不住,隻能下令放棄變法。

想著想著,屈原又想到了當年鶡冠子對他所說的那番話,指明楚懷王優柔寡斷、見利忘義,非恒久有遠見之人。

當時屈原毫不相信,但事實證明,鶡冠子一語中的:楚懷王的確不是能承擔起變法改革後果的強勢君主。

這才是屈原當時變法失敗的最大原因:他背後的君主不再支持他了。

在這一點上,楚懷王確實遠不如魏文侯、秦孝公、齊威王等君王,畢竟這幾位君王,那是硬生生頂著全國舊貴族的壓力,施行了變法改革。

而現如今他楚國的君王熊橫,則連其父楚懷王都不如:楚懷王至少還有變法圖強的心思,而熊橫,卻是個隻知道貪圖酒色、醉生夢死的昏君。

每每想到這裡,屈原就感到非常絕望。

君王昏昧、奸臣當道,忠貞之士得不到重用,舉國民眾皆處於水深火熱,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希望?

此後數日,屈原便一直留在向繚身邊,協助後者。

作為報酬,向繚也會時不時地故意將一些告訴屈原,比如說,魏韓兩國於幾個月前剛剛在伊闕擊敗了秦國的軍隊,奪回了新城、宜陽兩座城池,而蒙仲,也正是因這次軍功受封方城令。

這些消息,讓屈原頗為震驚:那位年輕的方城令,竟曾擊敗過秦國的軍隊?

但同時,屈原亦愈發憂愁起來。

因為據他估測,秦國剛剛戰敗於魏韓兩國,自不可能再次起兵攻伐兩國,因此唯一會遭到秦國進攻的,就隻剩下他楚國了。

可縱使屈原能猜到秦國的行動又如何?他根本無法參與國事。

想到這裡,屈原不禁心灰意冷。

見此,向繚便趁機在旁勸說,想將這位大賢留在葉邑,隻可惜屈原婉言回絕了——他暫時協助向繚,隻為從向繚口中探聽他想要知道的情報,卻從未想過要在葉邑任職。

生是楚國人,死是楚國魂,他從未想過在其他國家出仕。

而就在向繚思考著如何說服這位頑固的大賢時,不幸發生了一件事故——向繚口中那位“病重”的方城令,騎馬來到葉邑視察。

當麵撞見,自然不好再回避,於是向繚隻能將屈原引薦於蒙仲麵前。

得知竟是楚國的前左徒屈原,蒙仲心中倍感吃驚,當即將屈原奉為上賓,好生款待。

沒想到在彼此交談期間,屈原對蒙仲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後者的病情:“聽向邑丞言,方城令前段日子不幸感染風寒,臥病在榻,不知眼下可已康複?”

“不幸感染風寒?臥病在榻?”

蒙仲愣了愣,轉頭瞧了一眼滿臉尷尬的向繚,繼而笑著說道:“啊,前幾日在下確實是得了一種病,病症叫做‘向邑丞斷定我得了風寒’,對吧,向繚?”

向繚麵色訕訕。

此時,蒙仲這才向屈原拱手道歉道:“屈大夫,我兄弟這幾日若有怠慢之處,在下這裡向您賠罪。”

“方城令言重了。”屈原連忙拱手回禮。

平心而論,他對向繚並無惡感,反而頗為感謝向繚對他的重視,畢竟在楚郢,他已經不被楚王重視許多年了,雖然頂著一個“三閭大夫”的官職,但事實上這純粹是個閒官,因此平日裡空閒的時候,屈原便在裡閭開壇授課,教導昭、景、屈三族以及其餘慕名而來的家族子弟學業。

他方才故意提起蒙仲的“病情”,純粹就隻是逗逗向繚而已,畢竟向繚這段時日總是有一句沒一句地向他透露他想知道的情報,這亦把他折磨地不淺。

當晚,在宴請屈原之前,向繚低聲對蒙仲說道:“這位屈大夫確實乃國相之才,若能將其留在葉邑,於我葉邑大有裨益……阿仲,你可千萬莫要放走明珠。”

蒙仲當然知道屈原是一位大才,且如今正遭楚國棄用流放,若能趁機將其招至葉邑,必然有利於葉邑的發展。

畢竟這位可是曾主持過楚國變法改革的大才,蒙仲這批人雖說這些年積累了不少帶兵打仗方麵的經驗,但是如何治理邑地,說實話毫無經驗。

倘若有屈原在旁指點他們,就能讓他們少走彎路。

問題是,如何說服這位對楚國忠心耿耿的大才呢?

僅思考了兩息,蒙仲便有了主意。

《孟子》曰: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

隻要用合乎情理的道理說服屈原,使他明白留在葉邑對楚國有利,就能說服這位遭楚國棄用的大賢。

是的,隻要抓住關鍵,這事其實並不難。


最新小说: 重生魔王,開局誤殺勇者老婆 將軍夫人已顯懷,太子還在計劃搶婚 六零養崽,全村羨慕嫉妒瘋了! 最強反派:從廢柴開始逆天 世界版本更新:戰姬召喚師 神靈的存在方式 重生七零,從棺材裡爬出整頓家風 歸墟記 逃不掉!司爺你老婆又跑了 雨天和媳婦磚窯躲雨,被拉去打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