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陛下有至關重要的大事即將宣布。
大唐未來的道路究竟該如何走,是繼續沿著舊有的軌跡前行,還是另辟蹊徑,開拓新的方向,全然取決於李承乾這位新的掌舵人。
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將決定著大唐這艘巨輪的命運。
兩儀殿裡,李承乾獨自踱步,目光緩緩掃過殿內的每一處角落。這裡的一磚一瓦、一桌一椅,都留存著李璟祐的痕跡。
他的畫像還懸掛在牆上,眼神中透著自信。
他用過的筆墨紙硯,還整齊地擺放在案頭,好像主人隻是剛剛離去。
李承乾的內心被一種強烈的愧疚所占據,他不禁陷入了自我反思:自己錯了嗎?
他嘗試將自己代入李璟祐的角色,去切身體會他一路走來的艱辛不易。
李璟祐在錯綜複雜的政治局勢中,一步一步,艱難的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他先是憑借著謀略,剿滅了反對自己的黨羽,而後又苦心孤詣地發展屬於自己的勢力。
當一切終於漸漸步入正軌,他滿懷壯誌豪情,正準備大展宏圖,實現自己心中宏偉抱負的時候,自己卻回來了,無情地破壞了這一切。
大唐,或許真的如李璟祐所設想的那般,會變得更加強大,經濟更加繁榮。
李承乾同樣可以做到讓國家快速富裕起來,可他卻沒有選擇這麼做。
在他看來,想要國家富裕起來固然重要,但並非是最為關鍵的。
一旦開放了某些限製,雖然能在短期內帶來經濟的繁榮,卻也容易讓社會風氣逐漸敗壞。
國家暫時貧窮並不可怕,憑借著大唐深厚的底蘊與百姓的勤勞智慧,致富之路並非遙不可及。
可一旦人心喪亂,道德淪喪,那將是一場難以挽回的災難,就算曆經幾代人的努力,也未必能夠修複。
一個強大的國家,如果百姓生活得並不幸福,每天都在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累,精神上也得不到慰藉,那麼這種強大又有何意義呢?
“祐兒,你不懂啊……”
李承乾低聲呢喃,聲音裡帶著悔恨,仿佛在向另一個世界的李璟祐傾訴著自己的心聲。
可一切都已無法挽回,時光不會倒流,他再也沒有機會去教導自己的兒子,去彌補曾經犯下的過錯。
自己確實錯了,不是不相信兒子的能力,而是出於內心深處的種種顧慮,不敢也不能完全信任。
他為了自己心中所謂的聖人道德感,為了實現那個遙不可及的理想,親手將自己的孩子推向了絕境,成為了他一生都無法釋懷的痛。
他原本想要改變這延續千年的父死子繼的傳承模式,打破家天下的局麵,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社會秩序,可到了最後,卻發現一切是如此艱難,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這一切,值得嗎?老師?”
他的目光望向遠方,像是在向冥冥中的老師尋求答案。
可回應他的,隻有兩儀殿內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