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的暮秋裹挾著刺骨寒意,如一雙無形的手,將翠微宮層層籠罩。
含風殿簷角的銅鈴在風中發出細碎的嗚咽,琉璃瓦上凝結的霜花折射著微弱的光。
李承乾蜷縮在蟠龍雕花榻上,劇烈的咳嗽震得床架微微發顫,指縫間滲出的血珠,順著蒼白的指尖,滴落在明黃的錦被上,觸目驚心。
案頭擺放著兩張素白的箋紙,在搖曳的燭火映照下,泛著柔和清冷的光。
李承乾強撐著坐起,骨節分明的手指握住狼毫。
他蘸了蘸徽墨,目光落在第一張箋紙上,要寫給齊先生和吝胖子。
筆尖觸及紙麵的刹那,二十年前的記憶如潮水般洶湧而來。
那是個春日,槐花簌簌飄落,星星點點的落在齊先生批注的《春秋》書頁間。
吝胖子嘴裡塞得鼓鼓囊囊,偷吃的胡餅碎屑如雪花般紛紛揚揚,沾滿了攤開的書卷。
三人激烈的爭論著《管子》中的治國之道,稚嫩的臉上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老齊當年說過,說"讀書若隻為權貴折腰,不如投筆飼犬"。
那時的鹹陽,空氣中飄著桂花蜜的香甜氣息。
他們騎著快馬,在官道上肆意馳騁,馬蹄揚起的塵土在陽光下飛舞。
風掠過耳畔,帶來陣陣歡笑。
他們揚言要讓大唐要讓天下再無凍餒。
李承乾的筆尖在紙上飛速遊走,將這些珍貴的回憶一一記錄下來。
那些藏在時光深處的歡笑淚水,那些並肩作戰的日子,那些相互扶持的溫暖,都化作文字,流淌在信箋之上。
他感激他們始終如一地站在自己身邊,無論風雨如何,都不離不棄,與自己一同為了心中的理想而拚搏奮鬥。
寫完給齊先生和吝胖子的信,李承乾放下筆,端起案頭的茶盞。
茶早已涼透,入口滿是苦澀,卻不及他心中的萬分之一。
他望向第二張箋紙,要寫給李治的信。
這個從小跟在自己身後的弟弟,如今已成長為溫潤如玉的少年,即將肩負起江山社稷的重任。
他握著筆,久久懸在紙麵,遲遲未落。
李承乾開始緩緩書寫,從治國理政的方略,到為人處世的道理。
“治弟鈞鑒,用人當如漢武推恩,製衡當學父皇馭臣……”
寫到“莫學兄之剛愎”時,淚水砸在宣紙上,暈開一片模糊。
寫到動情處,李承乾的手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字跡也變得淩亂不堪。
他想起自己這些年的執政生涯,有過輝煌,也有過挫折。
那些為了推行新政而日夜操勞的日子,他與朝中大臣據理力爭,隻為了讓大唐變得更好。
那些在深夜裡,獨自麵對堆積如山的奏折,為了江山社稷殫精竭慮的時刻。
那些為了守護大唐江山而做出的艱難抉擇,每一個決定都如千斤重擔,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他多麼希望李治能夠少走一些彎路,將大唐治理得更加繁榮昌盛。
終於,兩封信都寫完了。李承乾整個人如釋重負,仿佛完成了此生最重要的使命。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空洞的望向窗外。
夜色深沉,繁星點點,終南山在夜色中宛如夢境一般。
他喃喃自語:“能做的,我都已經做了。”
“漢高祖在我這個年紀,還在村頭看狗打架呢,可是,我已經快不行了。”
“賊老天,我***。”
“給的時間這麼短,哪裡來得及。”
“老子也算是沒有辜負當一個穿越者,我可真是個好人。”
想到這,李承乾欣慰的笑了起來。
至少自己改變了曆史,以後,漢人不會有屈辱了。
他已經記不清,自己有多久沒有好好睡一覺了。
這些年,他被政務壓得喘不過氣來,為了江山社稷,夙興夜寐,從未有過片刻的放鬆。
困意如潮水般襲來,李承乾的眼皮開始不住地打顫。
就在他即將陷入沉睡之際,一聲輕柔的呼喚在他耳邊響起:“老師,老師,我們來了。”
聲音是那麼熟悉,仿佛來自遙遠的過去,帶著溫暖。
李承乾努力睜開沉重的眼皮,恍惚間,顯懷和如召不知何時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老師,我們來了。”
看到顯懷和如召的樣子,李承乾眼眶瞬間泛紅,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來了啊,來了就好,老師想你們啊。”
“我還以為你們都不要老師了。”
他顫抖著嘴唇說道,聲音中滿是思念。
“老師,我也想你。”
陸璟鑠從後方走出,對著李承乾行了一禮。
“老師,你可保重好身體了?天下的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了嗎?”
李承乾看到陸璟鑠,止不住的點頭。
“好,老師身體好,天下百姓也過上好日子了,我大唐百姓都吃的飽飽的,穿的暖暖的。”
“放心吧,老師做到了。”
慢慢的,他的眼前出現了更多的人。
王文走了出來,眼神中充滿了敬重。
薛仁貴身披銀甲,威風凜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