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紀中葉,中亞大地硝煙彌漫,了。
裴行儉手持皇帝詔書,目光注視著遠方的大馬士革城。
在他身後,數十萬唐軍將士整裝待發,鐵甲閃耀,旌旗獵獵。
“傳令下去,全軍開拔,強攻大馬士革!”
裴行儉的聲音堅定有力,在空曠的營地中回蕩。
唐軍陣營頓時沸騰起來,戰馬嘶鳴,士兵們迅速整理裝備,邁著整齊的步伐,向著阿拉伯帝國的都城進發。
大馬士革此刻卻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氣氛之中。
它不僅是阿拉伯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更是阿拉伯人民心中的精神聖地。
自穆阿維葉擔任大馬士革總督起,這裡便成為了阿拉伯帝國崛起的搖籃,見證了無數輝煌與榮耀。
一旦這座城市失守,阿拉伯帝國將麵臨名存實亡的命運,這是所有阿拉伯人都無法接受的結局。
此時的大馬士革城牆之上,士兵們嚴陣以待,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對戰爭的恐懼,又有對家園的堅定守護之意。
城中的百姓們也紛紛行動起來,老人、婦女和兒童都加入到了準備防禦的隊伍中。
男人們幫忙搬運石塊、修繕城牆,女人們則負責為士兵們縫製衣物、準備食物,孩子們雖然年幼,卻也在街頭巷尾傳遞著各種消息。
當查世丁尼下達撤退命令的消息傳來時,整個阿拉伯帝國陷入了短暫的混亂。
然而,很快,一種堅定的信念在阿拉伯人心中生根發芽。
超過百萬的阿拉伯人毅然決定留在大馬士革,與這座城市共存亡。
國破則家亡,隻有守住大馬士革,才能守護住自己的家園和信仰。
“我們是真主的信徒,大馬士革是我們的根!”
一位年邁的戰士站在城牆上,振臂高呼,“哪怕流儘最後一滴血,我們也要讓唐軍知道,阿拉伯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真主會庇護我們,死亡沒什麼好怕的,不過是去見主罷了!”
他的話語如同火種,點燃了所有人心中的鬥誌。
與此同時,一個令人震撼的場景在阿拉伯大地上演。
數以十萬計的阿拉伯商人,紛紛放下手中的生意,帶著他們畢生積累的物資財富,義無反顧地趕赴大馬士革。
他們的商隊沿著蜿蜒的道路,日夜兼程,馬車上滿載著糧食、武器、布料等各種物資。
一位年輕的商人在出發前對家人說:“錢財乃身外之物,若能換來大馬士革的安寧,一切都值得!”
阿拉伯上下全民皆兵,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無論是戰士還是學者,都拿起了武器。
甚至那些跟隨查世丁尼來到君士坦丁堡的阿拉伯人,在得知大馬士革告急的消息後,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徒步朝著家鄉奔去。
他們一路風餐露宿,心中隻有一個信念——保衛大馬士革。
君士坦丁堡的宮殿中,查世丁尼站在窗前,望著那一個個走出城門、朝著大馬士革方向遠去的阿拉伯人。
他的眼神中既有一絲敬佩,又有深深的憂慮。
他知道,這些阿拉伯人的離去,意味著一場更加慘烈的戰鬥即將在大馬士革展開。
而此時的西方代表們,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
他們聚集在華麗的宴會廳中,推杯換盞,談笑風生。
“就讓那些阿拉伯人去送死吧,他們能拖住唐軍一段時間,我們就有更多時間準備。”
一位貴族醉醺醺地說道,引得眾人一陣哄笑。
查世丁尼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失望。
這些養尊處優的貴族根本不了解唐軍的強大,也不明白即將到來的戰爭意味著什麼。
在唐軍的鐵騎麵前,所謂的貴族身份毫無意義,他們手中的刀劍不會因為對方的身份而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