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亨元年的長安城,夏日的暑氣尚未消退,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煩躁的燥熱。
太極殿內,原本莊嚴肅穆的朝堂此刻卻陷入一片混亂。
太極殿前的廣場上,琉璃瓦在烈日下泛著刺目的光,簷角的脊獸好像也在這熱浪中變得躁動不安。
銅製的香爐裡青煙嫋嫋,卻無法驅散大殿內混亂的氣氛。
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整齊的隊列此刻早已被打亂,竊竊私語聲、憤怒的爭執聲交織在一起,如同煮沸的鼎鑊。
在大明宮的寢殿內,李治正斜倚在床榻之上,蒼白的臉上布滿細密的汗珠。
他用手緊緊按著額頭,試圖緩解那如潮水般湧來的劇痛。
風疾發作時,他隻覺得整個腦袋生生撕裂,眼前一陣陣發黑,天旋地轉。
眼前的珠簾在晃動,將殿內的光線切割成細碎的光影,如同他此刻破碎又淩亂的思緒。
李世民和李承乾晚年被風疾折磨的模樣,此刻在他腦海中不斷閃現。
那時的他,看著父親在病痛中掙紮,雖有心疼,卻無法真正感同身受。
而如今,這可怕的病魔降臨在自己身上,他才深刻體會到其中的痛苦。
李治閉上雙眼,深深歎了口氣,命運的軌跡似乎早已寫就,他終究還是踏上了與父兄相似的艱難道路。
就在李治被病痛折磨得幾近崩潰之時,他的心中仍牽掛著國事。
中部地區的旱災刻不容緩,無數百姓正掙紮在生死邊緣。
於是,他強撐著病體,下達一道道旨意,調動各方力量,將大量的糧食運往災區。
每一道旨意的發出,都要耗費他巨大的精力,但他不敢有絲毫懈怠,那是無數百姓的希望。
在這樣的困境中,李治做出了一個無比大膽的決定——讓武媚娘聽政,處理國家大事。
這一決定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武媚娘擔任西京遣京使期間,將西域五道打理得井井有條。
她雷厲風行的手段,敏銳的政治眼光,以及出色的統籌能力,都給李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西域,她穩定邊疆局勢,促進貿易往來,贏得了當地百姓和官員的認可。
在李治心中,武媚娘的能力足以承擔起這份重任,而他也實在是彆無選擇。
當武媚娘身著華服,緩步踏入太極殿時,整個朝堂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她步伐從容,臉上帶著自信而沉穩的微笑,自帶一種無形的氣場。
然而,這份平靜隻是短暫的,很快,如暴風雨般的反對聲便呼嘯而來。
“豈有此理,這朝堂什麼時候輪得到一個女人來做決定了,陛下呢,我要見陛下!”
監察禦史裴炎率先站了出來,他滿臉漲得通紅,怒目圓睜,聲音如洪鐘般在大殿內回蕩。
他的官袍隨著激動的情緒微微顫動,手中的笏板也被他握得緊緊的,那是他捍衛“真理”的武器。
在裴炎心中,自古以來,朝堂便是男人的天下,女人就應該深居後宮,相夫教子。
武媚娘一個昭儀,竟然要染指朝政,這簡直是大逆不道,是對祖宗禮法的公然踐踏。
“禮部尚書呢?禮部尚書何在?”
裴炎繼續大聲叫嚷著,他試圖召集其他大臣,共同反對這一“荒謬”的決定。
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在空曠的大殿內久久回蕩。
“陛下何在,陛下何在?”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起來,一時間,大殿內亂成了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