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黨與勳貴,都在極力克製徹底攤牌的情形。
因為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試探,他們都發現。
現在無論是後黨還是勳貴,誰也承受不起徹底攤牌之後所帶來的後果。
所以雙方都在不自覺的為同一件事情做準備。
那就是建文帝陳雲升的駕崩。
因為西域毒藥的作用,建興帝的身體也在日漸衰竭。
長則一年短則半年,這位老皇帝必死。
等皇帝駕崩的那一刻,無論後黨與勳貴想不想,都是上京局麵徹底攤牌的時候。
雙方都會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理由,動員麾下的所有力量向對方發難。
不過在此之前,雖然暗中的較量不斷,但他們同時選擇了隱忍與蟄伏。
因為他們發現,讓大梁朝廷這台腐朽的機器繼續運作下去。
在此期間暗中積蓄力量,準備最後一擊才是最佳的策略。
所以這朝堂上,就暫時維持住了一絲微妙的平衡。
今日廷議的議題其實隻有一個。
那就是青原伯李原又向朝廷報來了大功。
青原伯與北川道大軍,在北岸四城大破北蠻烏林部與西海三部,斬首北蠻士卒近兩萬人!
青原伯李原更是陣斬了烏林汗!
按理說,邊軍大捷,朝廷應該歡欣鼓舞才對。
但眼下的朝堂上卻是死氣沉沉,無人說話。
因為無論是後黨還是勳貴都發現,他們遠遠低估了那位青原伯。
本以為沒有龍驤侯的兵馬支持,這青原伯即便是能在邊境上占些便宜,也隻能是小勝。
畢竟在他們的印象中,一名縣伯的治下也不過是五百食邑,百餘兵馬。
就算他手中的百餘兵馬儘是精銳,又能掀得起多大風浪。
卻沒想到,這才僅僅過了半年。
那李原又立下了如此的潑天大功。
大殿之上,沒有任何人懷疑李原的功勞是假的。
哪怕是一直看李原不順眼的左相與輔國將軍,也是如此。
更何況,兵部尚書高大人已經帶人反複查驗過了。
首級,兵甲,旗帳戰俘皆是真的。
但眼下,一個天大的難題又擺在了朝廷諸公的麵前。
那就是,這青原伯到底該如何封賞。
其實無論是後黨還是勳貴,甚至是左相,他們隱隱的都達成了一個默契。
那就是認為,青原伯李原這頭猛虎的力量絕不能再增強了。
一個縣伯的爵位,就讓朝廷感受到了如此大的壓力。
那要是在升下去,誰還能治得了他。
但人家立下的大功就在眼前。
朝廷若是不給封賞,屬實說不過去,甚至還會寒了天下將士的心。
肖皇後與輔國將軍,左相之間眼神幾次交彙,但都沒有表態。
幾人心中都藏著各自的心思,即便要製衡青原伯,他們也不願意親自出頭。
眼見著大殿中這麼冷場也不是辦法。
於是肖皇後輕咳了一聲。
身後的總管吳德安馬上會意,他走上前來俯身到建文帝的耳邊。
看那樣子似乎是在傾聽皇帝的口諭。
但這殿中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失智,早就口不能言了。
這閹人隻不過是裝裝樣子,實際在聽的當然是肖皇後的話。
不多時,吳德安微微點頭,退後了一步。
然後轉頭對著殿中眾臣說道。
“有上諭——。”
他這話一出,下麵眾臣無論心中如何腹誹,也都不得不躬身應道。
“臣等躬聆聖諭。”
吳德安繼續說道。
“陛下問。”
“眾卿對封賞青原伯之事,有何見解?”
“大家不妨各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