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青原伯大人閉目自責。
周圍陪同李原一起慰軍的各級官將,可都嚇壞了。
不止是這枯木村的百長,還有此地的軍堡鎮守官,縣督帥,也都是紛紛下跪請罪。
李原連忙擺手讓眾人起身,然後說道。
“這樣吧,”
“馮老伯的兒子為國殺敵,可稱忠烈。”
“既然馮家爺孫是烈屬,那我縣伯府理應厚待。”
“來人,立刻撥付給這位馮老伯。”
“糧米六石,賞銀十貫,以獎勵其子的忠烈。”
“另外,這過冬所需之物,也都給補足。”
“遵命。”
李原的命令一下,馬上有人從外麵的車上開始往屋中搬運物資。
首先便是大袋的糧米。
糧米袋子是一百二十斤一袋,這一袋便是一石糧。
很快,六大袋子糧米,便將馮老伯的小土屋堆的是滿滿當當。
緊接著,便有親兵用藤筐裝來了十貫銅錢。
這銅錢黃燦燦的,是牛頭山鑄錢工坊新鑄的。
親兵二話不說,便將銅錢鋪滿了馮家的草鋪。
此時的爺孫倆,已經完全傻住了。
自己這是餓昏了頭在做夢不成。
怎麼突然就出現了位貴人,還給自己的家中,送來了這麼多的糧食財帛。
然而驚喜還沒結束。
又有人從外麵的車上取來了嶄新的草褥與麻被。
此時的大梁北方沒有棉花,底層民戶過冬,都是靠這種草褥與麻被。
窮一些的人家,晚上就直接抱著成捆的乾草取暖。
條件好一些的,便是將蘆葦絨絮混雜著熏過的乾草填充到麻布中,做成被子鋪蓋,這種就是麻被。
由於麻被的材料易於獲得,所以價格便宜,一床成本不過是三四十個大錢。
李原在東鄉堡的麻布工坊附近,便建有一個麻被工坊。
使用三班倒流水線作業,幾十名女工日產麻被便有近百床。
而且這種麻被,自入冬以來,也是青原商會銷路最好的商品之一。
李原這一次出來宣慰北川兵戶,車隊中可是帶了不少。
除了麻被,又有人給屋中搬進來了各種吃食。
有大塊的熏製馬肉,成罐的醃菜,甚至是用陶罐裝的油鹽。
很快,爺孫倆小小的土屋中,已被各種物資塞的滿滿的。
實話說,李原給這對爺孫的物資,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宣慰標準。
原因很簡單。
李原進屋時,被梁上的那半截腰帶深深的觸動了。
一位老人要多麼絕望,才會要以犧牲自己的方式,給孫子留下過冬的口糧。
那一刻,李原的內心極為自責,他所能做的就是儘力補償這對爺孫。
李原這麼做,甚至不是為了他們。
更多的是為了緩解自己內心,那種難以壓抑的酸楚與愧疚。
直到這個時候,馮老伯才緩醒了過來。
自己這不是做夢。
而是這位好心腸的縣伯大人可憐自己,為自己這對爺孫送來了救命的物資。
他連忙顫顫巍巍的起身,拉著小孫子給李原磕頭。
“老漢我謝謝伯爺賞賜。”
“您真是救了我爺孫的命啊。”
“孫兒,快給伯爺磕頭。”
李原連忙將爺孫倆拉起,出言好生安慰。
正在這時,馮老伯忽然想起了一事問道。
“幾位上官,我那兒媳該如何處置?”
馮家兒媳不顧家中老弱,自己帶著撫恤銀跑了,這在兵戶村寨中可是很嚴重的罪行。
李原看向了一旁石嶺縣的督帥。
那督帥連忙拱手說道。
“縣督軍府,已向各堡發下捕拿文書。”
“如此惡行必要緝拿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