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石嶺縣府衙庫房中的土地賬冊,所記錄的田畝數。
基本上都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前的情形。
而在這期間,農戶們私下開墾的土地。
就變成了不存在於官府田畝賬冊上的隱田,而隱田可是不用上稅的。
那些兵戶村寨因為有軍堡監管,兵戶們都是按丁授田,所以田畝數尚且清晰。
兵戶們即便是開墾了也不是自己的。
但那些民戶村寨就沒有這些顧慮。
那些村中的地主大戶們,開墾隱田私田可說是公開的秘密。
為何隻能是那些地主大戶才能開墾隱田呢。
原因也簡單。
如果你隻是個普通的農戶,私下開墾隱田,隻要是被鄰人舉報。
官府哪怕隻是派出名差役,就能罰的你傾家蕩產。
但這些地主大戶則不同,他們在縣衙通常都有些關係。
日常也會結交一些府衙中的小吏文書。
他們私下開墾隱田,府衙的人都會幫著遮掩。
即便是官府十年一次的檢田,清丈土地。
他們隻要肯花些銀子,也能蒙混過關。
河頭村附近的這些村寨,就是這種情形。
村中的地主大戶看這裡府衙與督軍府的影響力有限,便在此地大量的開墾隱田。
甚至開始侵占附近兵戶村寨的田地。
當然,這些兵戶村寨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那些上過戰場的老卒,鄉間私鬥也是一把好手。
那些民戶村子在吃了幾次虧之後。
村中的地主大戶便開始結社,組建所謂的把頭社。
這種結社基本都是靠讓渡些利益來團結大多數。
比如這把頭社,據說隻要加入,就可分潤搶奪土地的收成。
所以臨近村落的鄉民參與者極多。
這一下,丁口數量處於絕對劣勢的兵戶村寨可就吃了虧。
不斷有土地被對麵的把頭社侵占。
上一任河頭村的百長沒什麼大本事,遇到這種事也隻會去軍堡告狀。
但河頭村地處偏僻,長慶堡能做的也不多,最多就是派出都尉與附近的把頭社協商。
但這附近的把頭社,仗著自己在府衙有人又人多勢眾。
繼續是我行我素,根本就不理軍堡。
事情就這麼繼續了下去,而河頭村的土地被侵占的也越來越多。
好在這個時候,羅長生當上了河頭村的百長。
為了應對這個局麵,他也苦思冥想了一番。
發現外力是靠不住的,隻能是靠河頭村自己。
既然對麵靠結社與自己爭地。
那自己這方何不也結社自保。
於是他便聯絡了附近的另兩家兵戶村寨,研究共同結社,對付這些咄咄逼人的把頭社。
另外兩家兵戶村寨,也被那把頭社欺負的不堪其擾。
與河頭村可說是一拍即合。
於是這三家兵戶村寨,便聯合組成了【同袍社】共同抵禦那把頭社的爭水奪地。
羅長生講到此處,李原不由得轉頭看了他一眼。
這位羅百長,居然跟自己說起了結社的事情,這讓李原心中有些意外。
畢竟在軍中,私下組織社團都是會讓上官忌憚的。
不過李原轉念一想。
這位羅百長既然敢跟自己說起此事,想來應該是有其他考量的。
果然,羅長生繼續給李原介紹起這同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