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同袍社的初衷理念,簡單的概括起來其實就是三點。
分彆是,守田,互助,共濟。
守田自不用說,為防那把頭社來奪田,由三村出丁聯防,村中無論男女老幼都為社員。
人人自備木棍一根,一旦把頭社的人來搶水奪田便全村出動,將對方給打回去。
那位說了,這不是兵戶村寨嗎。
村中不但有刀矛弓箭,甚至還有馬匹甲胄。
有這麼多的武器,對付幾個民戶村寨還不輕鬆嗎。
其實真要是拚命打起來,練過操演又有武備的兵戶自然是占優勢。
但在大梁民間有條不成文的規矩。
那就是民間私鬥,不可用軍器。
兵戶們一旦動用了軍器,那就容易被對方扣上謀反的帽子。
再不濟也會有人到官府告發,說兵戶們暴亂戮民。
官府的評定標準也簡單粗暴,那就是誰動了鐵器誰就是暴徒。
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最先遭難的自然就是兵戶自己,有理的事情也會變得沒理。
不但地搶不回來,自己還得攤上官司。
兵戶們吃虧吃的多了,也就有了經驗。
所以這隨處可見的長棍,也就成了兵戶私鬥時最好的隨身武器。
不但村寨中的男人帶棍子,女人出門同樣也要帶,甚至村寨中的半大娃子也要帶。
羅百長閒暇無事的時候,還會組織兵戶們練習如何結陣,如何用木棍互相配合。
有了這一番的操作,兵戶們在遇到把頭社來搶地的時候,幾乎是勝多敗少,也很少吃虧了。
除了守田,同袍社的第二項職能便是互助。
羅百長雖沒看過什麼兵書。
但他心中明白,自家兵戶村寨的人丁少,若是自己內部在不團結,那打起來必定吃虧。
所以這同袍社的互助,就是要凝聚內部人心。
需要做的也簡單,概括下來就是兩句話。
在這河頭村之內,隻要一戶有難便是全村支援。
三村之中,隻要一村有難,其他兩村也不能袖手旁觀。
而羅百長做的第一步,便是救濟村中的孤寡老弱。
如果這些孤寡老弱同袍社都管。
那所有人都會相信,這同袍社確實是在真的互助救濟。
但要救濟老弱就得有錢糧。
羅長生便將他在北岸四城得的賞銀,取了一半放入社中,為老弱們購買糧食物資。
而其他同袍社的社丁,也要各取十分之一交入社中做社金。
有他羅百長做表率,眾人也明白,社中的這些錢糧最終還是要用在大家身上的。
所以也都紛紛解囊,居然湊出了百十兩,讓這同袍社暫時運作了起來。
李原一聽,笑著出言問道。
“羅百長,社金靠社員捐助,怕也不是長久的辦法。”
“你可想過其他對策?”
羅長生連連點頭,對李原回道。
“伯爺說的是,我也知道這樣沒法長久。”
“所以就另想了法子。”
羅百長的法子,其實就是組織人手燒炭。
村寨中有名被同袍社救濟的老漢,是位燒了半輩子炭的老炭翁。
他見羅百長每日裡為搞錢發愁,便建議他不妨組織大家燒製木炭試試。
羅百長一想也對,如今快要入冬。
石嶺縣城中的住戶與店鋪,必定需要大量的木炭。
自己若是能組織起社丁燒炭,在運到城中販賣,這不就是條進錢的門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