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有將軍轉頭問剛才那個負責跑過去檢查裝甲運輸車的人:“子彈落點集中在一處,還是比較分散。”
那人小聲說:“比較分散。”
其實何止是分散,簡直是天女散花。
有將軍冷笑:“我不覺得這個有什麼問題。”
程時:“那我再說一點。這個車的特點是頭和尾的鋼板最厚。兩側最薄。現在門朝側邊開。如果車子出了故障或者其他迫使士兵必須下車情況。敵人隻要埋伏在兩側,下來一個,乾掉一個。輕鬆團滅......”
將軍們一片寂靜,心裡都在說:臥槽,臥槽。還真是。這家夥要是用到戰場上,那特麼就是敵人的神助攻!!
有人問:“那你說怎麼辦。”
程時:“把門開在後麵。車子就是防護盾。可以邊打邊走。”
戴廠長說:“好的好的。記下來了。這個建議挺好的。還有嗎?”
程時:“可以搞模塊化組裝,像搭積木一樣,以基礎底盤為平台,組裝不同的功能內部結構和外殼,用最少的成本得到指揮車、偵察車、救護車、反坦克導彈發射車,通訊車甚至是餐車。實現‘一車多用’,降低後勤維護成本。”
將軍們又靜了,然後開始熱烈的討論。
“這個想法好啊。”
“這比吉普車安全,而且指揮團隊可以全部坐在一輛車上。車一邊走一邊指揮,要開會討論也方便。一點都不耽誤時間。”
“救護車、偵察車,通訊車,這些都很重要。確實也需要最堅固的防備。在外殼上加上射擊孔,不能光挨打,還要能反擊。”
“對,還要增加功能。比如水上浮渡能力,冰上行駛,高溫低溫適應。”
跟聰明人說話就是要省力許多,一點就通,舉一反三。
程時樂嗬嗬在一邊聽著。
“對對,而且現在隻裝備了12.7毫米機槍或20毫米機關炮,就隻能應對步兵及輕型目標如果對方來個坦克怎麼辦,硬碰硬肯定搞不過的。”
“這個倒是可以看情況往上加炮吧。畢竟要真打起來,我們也是先一輪導彈,再一輪炮,再上坦克,不會讓步兵衝在前麵。”
“非洲那幫土匪沒這麼先進的理念的。這個的目標是出口。要求能獨立承擔一線突擊任務。”
“現在這個裝甲厚度,連機槍都無法抵禦,彆說大口徑武器,要增加裝甲厚度,從15mm提高到20以上。換高強防爆鋼板。”
“可是頂部和底部還是很薄弱。要搞防地雷的結構。”
“為了保證裝甲厚度,內部空間已經很小了。要是還要增加鋼板厚度,空間更小。我們坐在連開會要蜷縮成一團,彆說看圖紙什麼的了。本來內部噪音大、震動強,長時間乘坐易使人員疲勞。要想辦法把內部空間做大一點。”
然後大家就僵持住了,下意識都轉頭看著程時。
程時說:“那就搞兩款,重裝和輕裝,出口版和自用版。把底盤加大,至少要能放得下擔架。關鍵是好用。”
首長們又接著開始討論。
“如果要考慮出口的話,就要適應非洲的地形。非洲有廣闊的草原、沙漠,乾燥平整的地方相對多。雖然這款裝甲輸送車的履帶能適應大部分地形,但是速度太慢。而且履帶太重,遇到鬆軟沙地就會陷進入。那邊的橋梁和公路也很脆弱,壓根沒法走。”
“對對,而且他們的軍事任務多為邊境巡邏、反叛亂、維和等低強度衝突場景,而不是深插入敵後的高強度作戰,所以主要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