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時:“芯片就是他的大腦。各種傳感器就是它的眼睛。”
張自強覺得程時這是在異想天開,又說:“我們那是起步晚,能做到跟霓虹和德意誌搶市場已經很強了。”
程時笑了:“沒錯。但是不如人家,也實事求是。我們的產品技術水平落他們大概20年,我們生產的叉車核心零部件,比如變速箱、液壓係統什麼的都需要從霓虹進口。講白了,其實就是彆人把內核都做好了,我們隻是組裝再包個外殼。”
張自強:“啊。這樣嗎?不就是個叉車嗎,又沒有什麼技術壁壘。小霓虹的東西到底哪裡好了?”
程時:“雖然我也不喜歡霓虹人,但是現階段他們的機械製造水平確實比我們的強。而且霓虹叉車的耐用性和可靠性都是世界公認的。”
張自強:“我還是不理解。你的機械都那麼強,還說他們的好,未免有些長彆人的誌氣。”
程時:“行,你也算是做機械的半個專家,我就一點一點數給你聽,讓你知道差距在哪裡。”
“首先霓虹的叉車已經廣泛采用負載敏感液壓技術,可精準控製門架升降速度,滿載起升速度達350mm/s。中國叉車的液壓係統多為定量泵設計,不但溢流損失嚴重,而且起升速度隻有200mm/s。”
“霓虹的液力變矩器與驅動橋剛性連接結構,傳動效率達85%以上,操作平順性顯著優於機械傳動。而中國叉車仍以機械變速箱為主,換擋衝擊大、能耗高,核心部件還要依賴進口。”
“霓虹的電動叉車動力係統已批量使用晶閘管控製器,並開始試驗MOS管控製技術,實現了無級調速和能量回收製動。中國現在僅試製成功1噸級電動叉車,采用電阻器調速,能耗高且可靠性差,電機效率不足75%。”
“霓虹電動叉車電池以鉛酸蓄電池為主,但已開始研發鎳氫電池,電池續航時間比中國同類產品長30%。而中國仍使用普通鉛酸電池,壽命僅為霓虹產品的60%。”
“霓虹企業的無人駕駛叉車原型機,配備激光導航和PLC控製係統,定位精度達±50mm。中國叉車的控製係統仍以繼電器邏輯為主,缺乏自動糾偏和故障診斷功能。就是說,中國的叉車就算是有人來操作糾偏,精準度也不如人家無人駕駛的。”
“霓虹叉車關鍵部件的加工精度達IT7IT8級,運行時平穩性更好。中國企業仍以普通機床為主,門架槽鋼直線度誤差超過0.3mm/m,導致叉車運行時晃動明顯。”
張自強辯解:“那是因為我們的數控機床不夠多。他們的數控機床已經普及了。”
隻是他的聲音也沒有剛才那麼有底氣了。
因為他知道,這就是產業鏈的問題。
程時:“不單單是機床的原因。霓虹叉車要求超載25%時無傾翻風險,標配防傾翻保護裝置和護頂架,而中國僅有少數出口產品配備。所以我們的叉車基本上超載10%就會出現失穩。霓虹滿載且時速達到30km/h的製動距離≤6.5m。我們的叉車製動距離普遍超過8m。”
“霓虹叉車設計壽命為10年或20000小時,而中國產品僅56年或10000小時。霓虹叉車平均無故障時間普遍超過2000小時,關鍵部件壽命達10000小時以上。中國叉車平均無故障時間不足1000小時,液壓係統泄漏、變速箱異響等問題頻發,維修成本比霓虹產品高40%。”
“霓虹叉車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5%8%重點投入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中國企業研發投入不足1%,主要用於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自主創新能力薄弱。所以他們的擁有叉車相關專利超過2000項,而中國不足100項。”
於大東聽著都很沮喪:“就是因為機床和焊接還有材料嗎?”
程時說:“材料性能、製造工藝和質量控製等方方麵麵的原因交雜在一起導致了現狀。畢竟他們比我們早開始幾十年,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生產鏈和標準體係,最開始還得到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援助。”
“比如檢測過程已形成係統化、標準化的體係,覆蓋從原材料到整機的全流程,其嚴格性和技術先進性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他們的台架整機耐久性試驗達5000小時,關鍵部件壽命試驗達1000小時。中國叉車試驗標準僅要求200小時強化試驗,且缺乏長期可靠性數據,導致早期故障率比霓虹產品高23倍。所以我們要想趕上他們,路還很長。”
張自強還是不服氣,說:“我不信他們的東西就沒有一點缺點。你說過隻要是人設計的東西就會有缺點。”
程時笑了,說:“是。霓虹的叉車再好也有缺陷。”
張自強精神一震,問:“比如呢?”
程時:“比如爬坡能力不足。最大爬坡能力通常為約15%20%也就是8.5度到11.3度。所以就算是過小坑窪或小台階也容易出現動力中斷。”
張自強:“原因呢?”
程時:“他們的叉車采用開式液壓係統,動力輸出依賴定量泵,缺乏負載敏感技術。然後剪叉機構結構特性導致設計重心較高,造成爬坡時穩定性較差。而且液壓係統響應滯後,驅動輪附著力不足,液驅係統未配備差速鎖,導致單側車輪打滑時無法有效傳遞動力。早期的型號沒有采用電子限滑技術,依賴機械限滑裝置,效率較低。”
“行駛過程中轉向時頓挫感比較明顯,影響駕駛體驗。這也是機械液壓助力轉向係統,未普及全液壓轉向器。轉向控製閥精度較低,導致液壓衝擊。液壓油粘度受溫度影響大,低溫環境下轉向阻力顯著增加,也會產生頓挫感。不過高端型號采用了EPS速度傳感器動力轉向或者擺線轉閥式全液壓轉向器,頓挫感較機械助力係統降低30%。”
張自強:“還有呢。多講些,我愛聽。”
程時:“還有就是下坡時速度無法有效控製,存在安全隱患。液驅係統依賴鼓式這樣的機械製動器,缺乏液壓再生製動功能。下坡時慣性導致製動負荷集中於刹車片,易過熱失效。由於沒有配備平衡閥或限速閥,液壓馬達轉速隨坡度增加而失控,存在溜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