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元軍的路被斷,又被元廷通緝,他才不得不加入義軍。
真正要怪,也是蒙元的製度,扭曲了世人的認知。
讓世人誤以為這就是正確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
馬鈺的分析,跳出了時代的限製,從曆史的角度解析了時代發展規律和趨勢。
也幫助朱元璋從更高的維度,認識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引起了他的思考。
他甚至想到了《孟子》。
難怪自己一直不喜歡《孟子》,覺得這本書裡很多話都大逆不道。
原來不是孟子有問題,真的是我有問題。
——
看著陷入沉思的朱元璋,馬鈺心情也有些忐忑。
不知道這臭要飯的能不能醒悟過來啊。
原本的世界,他就繼承了很多元朝的鄙陋政策,小開了一把曆史的倒車。
不過即便如此,明朝依然在文化製度上做出了階段性突破。
比如內閣製度。
朱元璋廢除丞相製,後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三代人,機緣巧合弄出了內閣製度。
可以說,內閣製度是古典帝國最優解了。
既保障了皇權的利益,又發揮了群臣的主觀能動性。
當皇帝有作為的時候,內閣就是輔助機構。
當皇帝昏庸無能的時候,內閣能代替皇帝執政。
甚至沒有皇帝,內閣也能照常維持國家運行。
而且內閣製度還最大程度的,限製了權臣的產生。
有明一朝,真正能算得上權臣的,隻有張居正。
但張居正也是得到了太後和大太監馮保的支持,才得以執掌朝政。
沒有這兩個人的支持,他也當不了權臣。
而且,內閣製度還為虛君思想的產生,提供了參照。
明末黃宗羲、顧炎武等人,就基於對明朝政治的研究反思,提出了虛君思想。
黃宗羲的探索更進一步,反對君權天授,認為君權是民授的。
他認為君是天下最大的危害。
我們不妨遐想一下,如果華夏思想順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會產生什麼樣的新思想新製度呢?
可惜,也隻能遐想了。
因為這一切都被滿清給打斷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華夏文明一直在完善進步的。
所以,當馬鈺聽到西方某人說,華夏沒有曆史,隻是在重複的時候,就很無語。
這是多麼的無知傲慢,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關鍵是,這話不光外國人信,很多中國人竟然也信了。
好好了解一下中國史就知道,華夏文明一直在摸索中前進的。
從公權到民權,從生產力到生產製度……
都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發展過程,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
雖然這個過程充滿了曲折,還出現了好幾次開倒車的情況。
但總體上來說,一直都在向前發展。
因為滿清的黑暗統治,就否定之前所有的一切,這太滑稽了。
西方人否定中國曆史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們要打造唯西方論思想。
可是中國人也認同他們的觀點,就有點無法理解了。
其實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西方後來者居上了嗎。
因為西方強大,就認為他們說的話都是對的,就認為他們的一切都是好的。
所以……很多口口聲聲反對強權的人,其實骨子裡是最慕強的。
可問題在於,也不能因此就否認我們自己的曆史啊。
事實上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有大批中國學者想通了這個道理。
他們認為不能盲目學習西方,應該繼承自己的優點,吸收對方的長處。
這些人在當時普遍被批判,但也正是他們的努力,讓中國文化始終沒有被拋棄。
並成為後來文化複興的基石。
而且,否定中國思想的人,始終無法解釋一個問題。
西方的發展是一個國家一個族群創造出來的嗎?
那是很多國家交流產生的。
資本是在意大利的一個海島上產生的,大航海是很多國家接力開拓的,工業革命是英國誕生的。
你能將他們看作一個整體嗎?
恐怕他們自己都不願意吧?
那為什麼和中國做對比的時候,要把他們視為一個整體呢?
這種對標不隻是在文化製度上,科技方麵更嚴重。
中國對標的已經不是西方列強了,而是全世界所有其它國家。
必須要全方位超過全世界才行,但凡有一樣不如某個國家,就會被全盤否定。
前世的互聯網上,到處都充斥著此類言論。
對此馬鈺是深惡痛絕的,可惜他人微言輕,什麼都做不了。
但所幸,華夏終於睜開了眼睛,敞開懷抱重新與世界交流。
以最快的速度吸收了域外文明的優點,完成了民族獨立崛起。
說個反常識的事情,中國是思想上變革最徹底的國家,也是擁抱新時代最積極的國家。
比那些新思想發源地國家,變革的還要徹底。
這就是華夏文明。
對於某些勢力來說,強大與弱小就是他們的一生。
但對華夏來說,不論是低穀還是巔峰,都隻是曆史的一個階段罷了。
我們經曆過太多太多,比任何域外文明都更泰然。
那些人用全世界對標中國,中國解釋過嗎?
沒有。
默默前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馬鈺穿越那會兒,中國真的做到可以和歐美正麵對抗了。
也不知道最後打的是誰的臉。
而且,西方文明為何一直仇視、敵視我們?
很多人都說,是因為我們思想上差異太大導致的。
有這方麵的原因,但馬鈺認為真正的原因是,他們害怕了。
在曆史圈有一個公認的邏輯,是關於曆史延續性的。
過往存在的時間越長,那麼繼續延續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
說的簡單點就是,文明的曆史越長,在未來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麼,在地球上,哪個文明的曆史最長?
而中國用幾十年的發展告訴全世界,曆史圈的這個規律是正確的。
可惜,他們害怕也晚了。
圍堵失敗後,他們隻能低下曾經高傲的頭顱,學習與中國相處。
但這中間經曆的苦難和屈辱太多太多了。
如果可以,馬鈺還是希望,華夏文明永遠不要經曆這些低穀。
而現在,一切的抉擇權就掌握在他麵前這個男人手裡。
洪武帝,朱元璋。
希望你不要再開倒車啊。
朱元璋沉思許久才回過神來,卻沒有談公權和民權,而是問道:
“這與你說的,擴充衙門職能,有什麼必然聯係嗎?”